賭上全部身家!德國BMW將推「超級大腦」電動車 挑戰中國競爭對手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最新報導指出,為對抗中國競爭對手與美國特斯拉,德國車廠 BMW 正以超過 100 億歐元的巨額投入,押注由「超強大腦」驅動的軟體控制電動車技術,這一戰略被視為傳統車廠對抗新能源車廠最具雄心的嘗試之一。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面對歐洲、美國及日本傳統車廠在軟體開發領域長期落後於小米、小鵬等中國新興車廠和特斯拉的現實,BMW 在 2021 年首次公佈電動車平台 Neue Klasse,標誌著汽車工業史上最深刻的數位化轉型。
這項革命性技術將徹底重建汽車的核心架構。透過採用集中式電腦系統取代傳統硬體佈局,Neue Klasse 讓車輛算力提升至目前車型的 20 倍以上,同時大幅簡化電子設備的複雜程度。
除實現 800 公里超長續航和快速充電功能外,Neue Klasse 平台系列車款將搭載四個「超級大腦」,顯著優化車內通訊系統、資訊娛樂顯示、自動駕駛等核心功能。更關鍵的是,軟體驅動模式賦予車廠持續更新車輛性能的能力,並開啟服務訂閱等新型收入管道。
作為 Neue Klasse 首款車型,BMW iX3 運動型多用途車將於周五 (5 日) 在慕尼黑車展前夕全球首發,與多款軟體控制車輛同台競技。
值得關注的是,未來 BMW 全系列燃油車與混合動力車型均將基於 Neue Klasse 平台開發。BMW 執行長 Oliver Zipse 向投資者強調,這款新車將成為行業標桿,標誌著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長足進步。
Bernstein 分析師 Stephen Reitman 指出,Neue Klasse 平台可能為 BMW 帶來「巨大飛躍」,若成功推廣將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可以說,BMW 把全部身家都押在『新世代平台』的成功上。
Reitman 認為,若 BMW 能成功推廣該技術,不僅「可能深刻改變汽車行業的未來」,還將重塑外界對西方車廠軟體競爭力的認知。
但報導指出,即便 Neue Klasse 帶來諸多技術突破,BMW 能否縮小與中國競爭對手的差距仍未可知,且傳統車廠還面臨另一大劣勢,也就是中國車廠生產電動車的成本遠低於傳統車廠。
不同於福斯等競爭對手,BMW 不自主生產電池電芯,但會自主開展電芯與電池化學領域的研究,同時與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合作研發新型電池。
BMW 電池業務副總裁 Martin Schuster 透露,寶馬「新世代平台」將推進電池技術革新,其研發的新一代圓柱形鋰離子電池製造成本可降低高達 50%。雖然成本下降仍難以讓電動車獲利趕上燃油車,但新電池系統具備高度靈活性,未來若出現更優的電池芯,BMW 可迅速調整採用,強調「電池系統架構必須保持開放與靈活」。
兩年前慕尼黑車展上,中國電動車產業憑藉技術與市場表現震撼全球,福斯、雷諾、BMW 等西方車廠高管承認「中國已領先一代」,歐洲亟需在成本與生態系統等方面急起直追並尋求合作。
今年 9 月 9 日至 14 日,兩年一度的慕尼黑車展將再度舉辦,中國車廠正醞釀新一輪擴張,比亞迪、小鵬、零跑等將展出新車,拓寬產品線加速進軍歐洲。
市場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勢頭強勁。根據 Dataforce 統計,今年 7 月混動車銷量份額達 9.7% 創紀錄,電動車占比 9.9%,整體市佔率 5.3%,連 3 月突破 5%。隨著歐洲打算未來十年停售燃油車,電動車與混動車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國品牌正憑藉技術優勢與成本競爭力,持續蠶食歐洲市場份額。BMW 此時透過電池技術降本與架構彈性布局,亦顯示 BMW 應對全球電動車競爭的戰略調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