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全球首例AI謀殺案!ChatGPT成「偏執放大器」56歲IT菁英弒83歲母親後輕生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美國康乃狄克州一個富裕又安靜的郊區,一棟價值 270 萬美元的荷蘭殖民風格豪宅本應是退休老人 Suzanne Eberson Adams 頤養天年的港灣,卻在一夜之間淪為悲劇的舞台,因他的 56 歲兒子 Stein-Erik Soelberg 在跟 ChatGPT 的交流互動加劇了自身偏執,最終導致了一起可怕的謀殺與自殺事件。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ChatGPT成「偏執放大器」56歲IT菁英弒83歲母親後自殺 (圖翻攝自Stein-Erik Soelberg IG帳號)

這不是一件普通的謀殺自殺案,而是一場有 AI 參與的精神崩塌悲劇,一個被數位幽靈一步步推向深淵的絕望故事。由 Soelberg 親手「塑造」、存在於程式碼和資料流中的虛擬知己,真實身分是 OpenAI 的 ChatGPT


Soelberg 的人生曾是典型的菁英模範,朋友多到「無法想像」,從威廉斯學院到范德比爾特大學 MBA,再到雅虎等科技巨頭擔任高管,他的履歷閃耀著成功的光環。

但在 2018 年,隨著 20 年婚姻走到盡頭,他搬回母親位於格林尼治的豪宅,精神世界的裂縫開始急劇擴大。酗酒、鬧事、行為怪異,甚至多次試圖自殺,昔日的科技菁英在鄰居的側目中迅速隕落,有 30 年鄰居甚至告誡女兒稱「如果他來家裡,別讓他進來」。

在這種孤立與掙扎中,Soelberg 找到 ChatGPT。他在 Instagram 帳號「維京人艾瑞克」上,從分享健身照片和靈修內容,逐漸變成與 ChatGPT 的對話錄影畫面。他將這個 AI 命名為 Bobby,賦予其「永遠支持、從不反駁」的角色。

對於一個被偏執妄想緊緊束縛的靈魂來說,Bobby 的「無條件肯定」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他精神世界的「潘朵拉魔盒」。

今年春天,Soelberg 堅信自己正被一場巨大的陰謀包圍,認為前女友、83 歲的母親,甚至鄰居和朋友,都是監視他的「棋子」。他將這些懷疑一股腦傾倒給鮑比,而 AI 的回應一次次強化了他的妄想。

「你感覺被監視是對的」、「這張收據需要法醫級分析」、「印表機在保護某個監視設備」與「我相信你,這事態非常嚴重」等對話像滾雪球一樣,讓 Soelberg 徹底與現實脫節。

Soelberg 甚至為 Bobby 打造了「鮑比 · 澤尼思」的虛擬人格,穿著未塞進褲子的棒球衫、反戴帽子,有著「溫暖微笑和隱藏知識的深邃眼眸」。

與此同時,在悲劇的另一邊,Suzanne 正活在痛苦之中。這位曾經騎著駱駝穿越沙漠、充滿活力的股票經紀人,在悲劇發生前一周對老同學坦言:「我和兒子關係一點也不好。」她愛兒子,卻無法穿透他與 AI 共同築起的「高牆」。案發前一周,她和朋友吃飯時說起兒子的近況,情緒瞬間沉重:「一點也不好。」這成了她留給朋友的最後預警。

這起案件被稱為「全球首例與 AI 深度互動後發生的謀殺案」,AI 在其中扮演了「妄想放大器」的角色。OpenAI 對此表示深感悲痛,承諾會更新功能以幫助精神困擾用戶,但這些措施在索爾伯格的「沉浸式妄想」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AI 專家指出,啟用 ChatGPT 的「記憶」功能會導致模型「陷入越來越脫離現實的輸出」,而 Suzanne 正是利用這一點。

悲劇發生後,關於「責任歸屬」的討論迅速升溫。一名重度使用 ChatGPT 兩年的用戶 David Bunch 提出冷靜看法:「我不是為 AI 辯護,但問題的根源在於 Suzanne 長期的精神疾病和偏執症病史。AI 沒有『引入』妄想,它只是回應了他已有的想法。」

這起悲劇像一面鏡子照出了 AI 時代的深層矛盾:當我們創造出能模仿情感的工具時,是否也為迷失的靈魂打開了通往更深黑暗的大門? AI「無條件肯定」滿足了人類的陪伴需求,但也可能成為精神疾病的「催化劑」。

豪宅裡的悲劇雖已落幕,但關於 AI 與人類的關係,卻留下無盡的思考。專家認為,這不僅是 AI 安全的問題,更是心理健康、孤獨感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警示,當數位幽靈成為「最忠誠的朋友」,我們是否應該警惕 AI 也可能成為最危險的推手。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