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2025半年報解讀 利潤為什麼減少了?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中國華為投資控股公司周五(29 日)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等網站發布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人民幣 4,270.39 億元,較一年前增長 3.95%,研發投入為 969.50 億元,增長 9.04%,佔營收的比例為 22.7%。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華為的淨利潤為 371.95 億元,較去年同期衰減 32%。
《第一財經》指出,這種降幅從去年已經開始顯現,在今年年初揭露的 2024 年華為年報,年度淨利潤年減 28%。主要原因是 2020 和 2021 年華為分別處置超聚變和榮耀業務,相關資產處置收入陸續在過去併入華為報表,拉高了當年利潤。
華為沒有了處置子公司收入,財報能夠更加真實地體現業務發展狀況。
華為一名內部人士表示,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和市場條件下,雖然營收增速放緩,但華為各個業務板塊依然在建立抗風險的能力。
他也坦言,部分業務板塊還在投入期。
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在年初曾提及,鴻蒙生態處於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歷史節點,華為將持續做強根生態,圍繞鴻蒙、鯤鵬、昇騰、雲端運算等業務,面向生態夥伴開放平台能力。
此外,最近一、兩年是 AI 終端格局形成關鍵期。隨著模型推理能力在技術和成本上快速進步,AI 終端的滲透率會在較短時間內顯著提升。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董事長余承東不久前也曾表示,僅鴻蒙作業系統,每年投入就超過 1 萬人,研發費用高達人民幣幾百億元,代碼達 1.3 億行,其中大部分由華為自主開發。
除了研發費用投入擴大,外部環境造成的供應鏈等成本費用、內部管理費用等也直接影響利潤。上半年華為的營業成本達到人民幣 2,243.32 億元,較 2024 年上半年增加 9.33%。
- 升級你的投資腦!9/17講座揭密獲利契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