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波動受美政策影響,中石化擴廠與數位轉型同步進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受美國政策影響波動,中石化推擴廠計畫與企業數位轉型同步進行
中石化 (1314-TW) 釋出北高雄橋頭工業廠房公開標售,面積達8,484坪,適合企業擴廠需求,顯示高雄科技產業的發展潛力[1]。然而,台股因美國對台關稅的不確定性影響,今日早盤大跌300點,外資結束連十日買超,轉為賣超164.55億元,顯示市場情緒轉弱,法人賣壓加重[2]。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高雄地區在科技業擴張與市場波動之間的微妙平衡,未來需密切關注外資動向及產業布局的變化。
台灣大 (3045-TW) 推動的「超人計畫」旨在提升內部效率,要求400位主管學習AI及RPA應用,顯示企業對數位轉型的重視[3]。與此同時,富達國際指出因美國聯準會降息及美元走軟,金價明年底可能達到每盎司4000美元,並已增持黃金部位,反映市場對無息資產的需求上升[4]。這兩項動向顯示,企業與投資者皆在尋求應對經濟變化的策略,並強調科技與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在美國對台關稅不確定性影響下,台股今日震盪走低,最終收23201.52點,跌211.46點,成交量達3705.69億元,顯示市場信心脆弱,短期均線被跌破,然而PCB族群的表現略微穩住市場情緒[5]。同時,中國智譜推出的GLM-4.5 AI模型以低於競爭對手DeepSeek的成本震撼市場,顯示中國在AI技術上的快速進步,並可能對全球科技產業格局產生影響[6]。隨著美元指數上漲及台幣貶值,市場對外資流入台股的期待升高,未來動向值得密切關注。
美國政策的反覆無常引發市場關注,尤其是川普政府取消對輝達 (NVDA-US) H20 晶片的出口限制,專家警告此舉可能助長中國在軍事AI領域的發展,並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7]。同時,蘋果公司 (AAPL-US) 的供應鏈策略也出現重大轉變,印度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iPhone的主要生產地,顯示出企業在應對全球經濟壓力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方面的靈活調整[8]。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科技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格局變化,也突顯出美國在科技出口政策上的矛盾與挑戰,未來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及國際關係的走向。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散戶進大戶拋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