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波動加劇,美國債務上升,蘋果面臨AI挑戰,特斯拉審判引關注,台股護盤策略持續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股市波動加劇,美國債務攀升,蘋果面臨AI挑戰,台股護盤策略持續,特斯拉審判引關注
全球股市在政策風險中顯現融漲現象,美國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Hartnett建議投資者全押風險資產,直至債券市場崩盤[1]。同時,美國總債務將在2032年突破50兆美元,顯示出市場泡沫的潛在風險。另一方面,蘋果 (AAPL-US) 面臨股價重挫及AI布局滯後的挑戰,市值蒸發超過6,300億美元,分析師呼籲其進行大規模併購以強化AI競爭力,特別是收購Perplexity AI的可能性[2]。若不迅速行動,將對其未來成長造成根本性影響,顯示出科技巨頭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必須靈活應對。
隨著美股在經歷震盪後重返歷史新高,市場對即將到來的財報季充滿期待,尤其是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等金融巨頭的表現將成為焦點[3]。儘管獲利增長的情況低迷,分析師認為企業有機會超越保守的看法,特別是在《大而美法案》推動下,科技、醫療和能源類股的獲利前景看俏[4]。然而,歐洲企業的獲利預期卻因貿易政策影響而下調,顯示出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投資者需密切關注財報季的結果及其對市場情緒的影響。
國安基金決定持續執行護盤任務,並已投入77億元以穩定台股,這一策略在短期內可能減少市場波動,並促進外資回補台股的信心[5]。同時,比特幣價格突破12.2萬美元,成為2025年漲幅最高的資產,顯示出在地緣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下,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上升[6]。這些趨勢表明,無論是台股的穩定性還是比特幣的增長潛力,均反映出市場對於長期投資的信心逐漸回暖。
台股今日下跌136點,外資轉為賣超29億元,主要調節0050及00919等指數型基金,顯示市場情緒轉弱[7]。在個股方面,華航及遠東新亦遭外資調整,反映出資金流向的變化。相對地,中信金等金融股則成為外資的買超焦點,顯示出資金對金融業的青睞,或因其相對穩定的收益表現[7]。同時,歐盟與南韓正積極與美國協商貿易協議,試圖減輕高額關稅的影響,若談判失敗,將可能對全球貿易造成進一步衝擊,這也可能影響台股的外資流入情況[8]。在此背景下,市場需密切關注外資動向及國際貿易局勢的發展,以評估未來的投資機會。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