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動盪:美國AI晶片管制、台灣支付市場重塑及政治經濟影響分析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加強AI晶片出口管制,台灣支付市場重塑,政治與經濟動態影響全球供應鏈與產業發展
美國政府加強對AI晶片出口的管制,特別針對輝達 (NVDA-US) 等企業,限制其向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出口,以防止高階晶片流入中國,顯示出美方對科技供應鏈安全的高度重視[1]。此外,LINE Pay與iPASS MONEY結束七年合作,預計LINE Pay將透過獨立運營提升市場競爭力,並可能成為電子支付領導者,這一變化將重塑台灣電子支付市場的格局[2]。隨著這些動態發展,市場參與者需密切關注科技與支付領域的政策變化及其對業務模式的影響。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近日首次公開露面,參加宗教儀式,顯示其在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後的政治姿態[3]。同時,伴隨AI算力和光通訊需求的激增,磷化銦基板的供應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台灣廠商如英特磊 (IET-KY)(4971-TW) 和全新 (2455-TW) 等面臨激烈的搶料競爭[4]。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全球科技產業在地緣政治和供應鏈挑戰下的脆弱性,市場需密切關注供應鏈的變化及其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意在挑戰美國現有政治體系,並計劃於明年參與選舉,顯示出他對政治環境的強烈不滿[5]。同時,家電業因房市冷清而表現疲軟,但隨著夏季高溫及節能補助政策的推動,將帶動空調等產品的銷售回暖,且新台幣升值有助於降低進口成本,進一步提升獲利能力[6]。這些事件反映出市場在政治與經濟環境變化下的動態調整,將影響投資者的信心與消費者行為。
川普簽署的《大而美法案》將擴大稅收優惠,可能使聯邦赤字在2034年增至3.4兆美元,這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及美元貶值的擔憂[7]。同時,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數據顯示,主要車企的年度目標完成率普遍偏低,吉利汽車以46.97%位居第一,但整體市場缺乏成長動能,面臨年終達標壓力[8]。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了投資者對電動車及再生能源的信心,市場需密切關注政策變化及企業策略調整。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動能指標下跌股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