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新動向:G7減稅、台灣防務合作及AI競爭加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球經濟動態:G7減稅、台灣防務合作、卡達加碼美投、AI晶片爭端、台積電受青睞
花旗集團指出,隨著七國集團 (G7) 會議後可能達成降低關稅的協議,美元將面臨貶值壓力,這一變化可能會影響全球市場的資金流動[1]。同時,台灣總統賴清德強調發展無人機的國防及產業需求,並呼籲與日本及菲律賓等國加強合作,顯示出台灣在全球安全與科技競爭中的積極角色[2]。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國際經濟政策的變化,還顯示出台灣在應對地緣政治挑戰中的戰略調整,未來可能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卡達主權財富基金 (QIA) 計劃在未來十年間將對美國的投資金額加倍,最終目標達到5,000億美元,這一策略不僅顯示出中東國家利用主權基金重塑外交關係的意圖,也反映出全球資本流動的趨勢[3]。此外,南非政府考慮放寬法規以促進馬斯克的星鏈在當地合法運營,這一舉措旨在解決數位落差問題,並吸引外資進一步發展資訊與通訊科技產業[4]。這些動態顯示出全球市場對於科技基礎設施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國政府正積極調整政策以吸引外資,促進經濟增長。
中國商務部對美方近期調整AI晶片出口管制表達強烈不滿,指責其措施具歧視性,並威脅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安全,呼籲透過經貿磋商解決分歧[5]。同時,寧德時代 (CATL) 在香港成功上市,募資近400億港元,計劃將90%資金投入匈牙利電池製造基地,顯示其全球擴張意圖及市場信心[6]。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中美科技競爭的加劇及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將持續受到政策與技術變遷的影響。
方舟投資創辦人伍德大幅增持台積電ADR,顯示出對該股的強烈信心,這是近一年來最大規模的增持行動[7]。與此同時,美國石油業的併購活動卻顯著放緩,預計在2025年前將持續低迷,主要因為投資者對於收購的謹慎及貿易政策的不安[8]。這一現象反映出市場對於不同產業的投資策略正在轉變,科技股如台積電因其穩定的成長潛力而受到青睞,而傳統能源行業則因價格波動和政策不確定性而面臨挑戰,顯示出資本市場在尋求價值的同時,對於風險的敏感度也在提升。
AI驅動科技巨頭競爭加劇,從伺服器到聊天機器人皆積極布局
美超微電腦 (SMCI-US) 今年股價漲近50%,主要受益於AI技術的迅猛發展,並在伺服器市場中佔有10.47%的份額,成為Nvidia的首選OEM合作夥伴,推廣液冷技術以應對AI運算的散熱挑戰[9]。光通訊廠光聖 (6442-TW) 也因應AI伺服器和資料中心算力需求的激增,積極轉型並參加COMPUTEX 2025展會,展示其光通訊產品,並期望與台積電等企業合作,未來業績將穩定增長[10]。這些趨勢顯示,AI及其相關技術正驅動伺服器及光通訊市場的快速擴張,企業需把握此機會以增強競爭力。
在COMPUTEX展會上,輝達 (NVDA-US) CEO黃仁勳強調AI革命的潛力,並展示由廣達 (2382-TW)及云達共同打造的超級電腦,預示著新產業的開啟[11]。此外,散戶投資者在美股市場的熱情高漲,單日淨買入41億美元,成功抵消穆迪降評帶來的負面影響,顯示出市場對科技股的信心,特別是對特斯拉及Palantir的青睞[12]。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科技產業的重塑與資本市場的活躍,未來將持續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