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重挫1.4% 外資賣超130.5億;美國經濟前景惡化促資金流向越南
鉅亨網新聞中心
台股今日收盤跌1.4% 外資賣超130.5億元顯示市場調整壓力加劇
台股今日收盤21523.83點,跌幅約1.4%,成交量達3262.56億元,顯示市場情緒受到外資賣超影響。外資終止連續11日的買盤,反手賣超130.5億元,主要集中於群創、陽明及仁寶等股票,顯示出短期內的賣壓加劇[1]。儘管在金融股如中信金上外資有所增持,整體市場仍面臨調整壓力。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外資動向及市場情緒的變化,以判斷後市走勢。
美國經濟前景堪憂,川普集團越南計畫成為新投資熱點
川普集團在越南的摩天大樓計畫雖然尚處於初步階段,但已引起市場關注,尤其是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可能成為未來投資熱點[2]。隨著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劇,資金迅速流出美國市場,轉向日本等地,4月日本股市創下資金流入新高,顯示出全球投資者對避險資產的需求上升[3]。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也可能促使越南等新興市場吸引更多外資,形成資金流動的新趨勢。
儘管川普調降關稅暫時緩解了市場對中國貿易戰的擔憂,並推動股市上漲,但專家警告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依然高企,未來12個月經濟下滑機率已達37%[4]。此外,穆迪將美國信用評級從Aaa調降至Aa1,指出預算赤字擴大,這一舉措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導致國債、美股期貨及美元全面下跌,並推高國債殖利率至約4.5%[5]。這些因素顯示,儘管短期內市場情緒有所改善,但長期經濟基本面仍面臨挑戰,投資者需謹慎評估未來的市場風險。
穆迪將美國信用評級調降至Aa1,反映出政府債務與利息支付的上升,導致30年期美債殖利率突破5%[6],這一變化加劇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與此同時,瑞典支付公司Klarna因第一季虧損擴大至9900萬美元,決定暫停其美國IPO計劃,顯示出在高利率及市場不穩定的環境下,企業融資活動受到壓制[7]。儘管Klarna的營收年增13%達7.01億美元,但面對重組及一次性成本的挑戰,未來可能減少40%員工,顯示出科技企業在當前經濟環境中的脆弱性。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了市場情緒,投資者需密切關注聯準會的政策走向及其對經濟的潛在影響。
亞特蘭大 Fed 行長博斯蒂克表示,他傾向於今年僅降息一次,強調需在通膨壓力與經濟衰退擔憂之間取得平衡[8]。同時,摩根大通指出2026年信用卡壞帳比率將上升至3.6%至3.9%[9],顯示出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戴蒙對美國財政赤字擴大表示擔憂,認為這可能對經濟健康造成嚴重風險,尤其是在信用評級下調的背景下,市場需密切關注這些因素對消費者信心及整體經濟的影響。
台灣科技產業加速發展:半導體供應鏈進駐、AI創新布局與市場競爭升溫
隨著半導體供應鏈正式進駐屏科,行政院長卓榮泰強調政府將加速高屏2快速公路的規劃,預計明年底動工,這不僅促進了「大南方新矽谷」的發展,也顯示出台灣在科技產業供應鏈的完整性和政府對中小企業轉型的支持[10]。此外,鴻海 (2317-TW) 在即將舉行的Computex 2025展會上,將展示其最新的AI伺服器及機器人應用,顯示出其在智能製造領域的積極布局,尤其是與醫療機構合作開發的AI護理協作機器人「Nurabot」[11]。這些動作不僅強化了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競爭力,也為未來的產業升級奠定了基礎。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