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與台灣強化合作應對供應鏈挑戰,全球經濟面臨重構與不確定性
鉅亨網新聞中心
南美與台灣加強合作應對全球供應鏈挑戰,各國經濟政策面臨重構與不確定性
巴西總統魯拉訪華,推動「兩洋鐵路」計劃,旨在連接巴西與秘魯,強化基礎設施合作,並顯著降低鐵礦石運輸至亞洲的成本與時間,將創造80萬就業機會,推動南美經濟增長[1]。同時,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針對美國半導體關稅談判表示,若加徵關稅將增加供應鏈風險,強調台美在高科技領域的互補性,期待深化經貿合作以維護國家利益[2]。這兩項動態顯示出南美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性,並反映出各國在基礎設施與高科技領域的競爭與合作趨勢。
自川普執政以來,美國的全球影響力顯著減弱,GDP佔比從1960年的40%降至26%,顯示傳統盟友體系的瓦解[3]。此外,沙烏地阿拉伯和印度等國在深化與美合作的同時,亦增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反映出當前國際秩序的重構[3]。在此背景下,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計劃與美國財長貝森特討論匯率問題,強調匯率應由市場決定,並警示過度波動可能影響經濟穩定[4]。隨著市場對匯率談判的關注上升,尤其是在美國可能將弱勢美元納入貿易協議的情況下,全球經濟的未來走向愈發不確定,建立新型合作架構成為當前的關鍵挑戰。
美中貿易關係的緊張局勢持續影響全球經濟,根據彭博調查,美方對中30%的關稅將在休兵期後維持不變,這將對中國出口造成重大打擊,並延長其經濟困境[5]。在此情況下,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指出,當前關稅議題的複雜性增加,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但對台灣企業的韌性仍持樂觀態度,並強調未來產業策略需兼顧國家安全及國際關係[6]。這一系列變化不僅影響企業運營,也可能改變全球供應鏈格局,促使企業在AI及其他技術領域加速布局,以應對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
墨西哥央行連續第三次降息至8.5%,反映出因美國汽車關稅政策影響,該國汽車產量和出口大幅下降,經濟成長面臨壓力[7]。儘管高盛上調墨西哥GDP至持平,專家仍警告關稅問題未解決將持續影響出口導向經濟。與此同時,環球晶在德州啟用新廠並計畫再投資40億美元,強化美國半導體供應鏈,顯示企業對美國市場的長期信心[8]。這一系列動作顯示出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趨勢,尤其在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企業正積極尋求在地化生產以降低風險。
台股強勁反彈,科技股資金流向劇變,汽車出口面臨挑戰
今日台股在買盤推動下,指數一度攀升至21854點,最終收於21843.69點,上漲113.44點,成交值達3427億元,顯示市場情緒回暖[9]。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16.89億元,其中外資獨力買超157.13億元,顯示其對台股的信心持續增強,而投信與自營商則出現賣超,反映出資金流向的分歧[10]。台積電 (2330-TW) 在尾盤的強勁表現,為指數上揚提供了重要支撐,並且金控及海運股的助攻也顯示出市場對於權值股的青睞。整體而言,台股在多重利多因素的影響下,展現出穩健的上漲動能。
隨著輝達 (NVDA-US) 創辦人黃仁勳即將抵台參加 COMPUTEX 展會,市場對其在 AI 領域的最新展望充滿期待。尤其是在他將與台積電 (2330-TW)(TSM-US)、鴻海 (2317-TW) 等供應鏈企業的交流中,可能引發新一波的技術合作與投資熱潮[11]。同時,散戶投資者在經歷了4月的成功抄底後,開始調整策略,流出資金顯示出對成長股的偏好,尤其是輝達的資金流出創下紀錄,反映出市場對科技股的熱情依然高漲[12]。這一系列動態不僅顯示出投資者對科技股的信心,也暗示著未來市場可能出現的結構性變化。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