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薪酬重評與中美貿易緊張加劇,全球市場面臨不確定挑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特斯拉董事會重新評估馬斯克薪酬方案 以應對品牌形象挑戰
特斯拉 (TSLA-US) 董事會正重新評估執行長馬斯克的薪酬方案,這一舉措不僅關乎企業治理,也影響品牌形象,尤其在德州法院裁定其2018年薪酬過於誇張的背景下。儘管該裁定已上訴,董事會仍需為未來做好準備。董事長 Robyn Denholm 和董事 Kathleen Wilson-Thompson 領導的專案小組正在考慮替代補償方式,這反映出特斯拉在面對品牌價值挑戰時的應對策略。此外,市場觀察人士指出,若馬斯克能減少政治聲量,將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進一步穩固散戶投資者的信心,這對於特斯拉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中美貿易緊張加劇 全球市場面臨不確定性與挑戰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奧 (Ray Dalio) 指出中美貿易衝突的根本原因在於不可持續的債務、貿易不平衡及社會經濟差距,這些因素不僅加劇雙方緊張,還推動去全球化趨勢[2]。同時,《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政府因擔憂關稅政策損害其支持基礎而進行政策反轉,顯示出其在貿易政策上的矛盾與調整頻繁[3]。這些動態反映出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投資者需關注長期趨勢以應對未來挑戰。
隨著美國對華為的晶片禁令加劇中美科技競爭,雖然華為面臨出口限制,但其Ascend晶片因性能優越仍獲得中國科技巨頭支持,顯示出其在困境中反而可能強化市場地位[4]。同時,台灣八大工商團體呼籲支持1,000億元撥補預算,以穩定電價並應對美國高關稅及匯率波動,強調穩定供電對民生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性[5]。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全球科技格局的重建,也突顯出台灣在面對外部挑戰時,需加強內部合作以維護經濟穩定。
德國新總理梅爾茨在首次政府聲明中強調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對中俄關係的緊張表示擔憂,這顯示出歐洲在地緣政治中的新策略轉變[6]。同時,伊朗願意在美國取消制裁的條件下簽署核協議,並承諾放棄核武器,這一消息引發國際油價下跌,顯示市場對中東局勢的敏感反應[7]。這兩則消息共同反映出全球經濟與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各國政策變化對市場的潛在影響,特別是在能源和防務領域的動態。
台股今日在解套賣壓影響下小幅下跌,收於21730.25點,台積電 (2330-TW) 雖一度突破千元大關,但最終收於993元,顯示市場對外部消息的敏感度提升,操作上需謹慎[8]。此外,美國對伊朗的新制裁措施,針對其彈道飛彈零件生產,可能進一步影響全球市場情緒,尤其是與中國及香港企業的關聯[9]。隨著國際局勢變化,投資者需密切關注政策動向及其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特斯拉股價飆升,科技公司面臨挑戰,台積電持續領先AI技術市場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最近訪問沙烏地阿拉伯,獲得多項業務突破,推動國泰智能電動車 ETF (00893-TW) 上漲近1.5%,其中特斯拉 (TESLA) 股價在五日內飆升24.29%[10]。儘管如此,美股在反彈過程中,標普500指數六周內上漲超過17%,專家警告市場已進入「超買」領域,且未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成為潛在風險[11]。隨著電動車市場在2030年占比將超過40%,投資者需謹慎評估市場情緒與政策變化對未來投資策略的影響。
小米汽車(01810-HK)面臨銷量連續三周下降的困境,顯示出市場需求疲弱及虛假宣傳爭議的負面影響,尤其在一輛 SU7 發生致命事故後,品牌形象受到重創,全年交付35萬台的目標信心受到考驗[12]。與此同時,微軟 (MSFT-US) 宣布裁員約6000人,主要影響軟體工程師,反映出科技公司在加碼人工智慧投資的同時,亦需進行成本控制和預算重整,顯示出行業內部的結構性調整[13]。這些事件共同揭示了科技產業在追求創新與維持市場競爭力之間的艱難平衡,未來市場動向仍需密切關注。
台積電 (2330-TW)(TSM-US) 在實體AI技術的整合上持續領先,透過五大關鍵技術的結合,強化其市場競爭力,顯示出對未來科技趨勢的敏銳洞察。隨著AI應用的擴展,台積電的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為客戶提供了更具價值的解決方案,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領導地位。市場專家認為,這一策略將使台積電在未來的科技競賽中保持優勢,並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關注其長期成長潛力[14]。
中國啟動「人造太陽 2.0」計劃,推動可控核融合技術邁向商業化新階段
中國在安徽合肥啟動的緊湊型融合能實驗裝置 (BEST) 的組裝,標誌著可控核融合技術邁入新階段,該工程被稱為「人造太陽 2.0」,計劃於2027年建成,目標是首次在實際工況下實現淨能量增益[15]。自2006年以來,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融合實驗裝置 (EAST) 已刷新多項紀錄,顯示出中國在核融合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實力。此外,CRAFT作為技術孵化器,將助力融合堆核心零件的標準化,推動核融合發電的商業化進程。根據中國的融合能發展路線圖,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融合工程實驗堆,並在2050年前實現示範發電,這不僅顯示出中國在能源轉型上的決心,也可能對全球能源市場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