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關係緩和激勵市場 科技股表現回暖但未來仍需警惕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中貿易關係緩和:關稅調整激勵市場,科技股表現亮眼
美中關稅協議雖然暫時緩解了貿易緊張,但小額包裹豁免政策未獲調整,對中國電商平台如Temu和Shein造成潛在衝擊,尤其是在高達120%的關稅背景下,市場對短期樂觀情緒仍存。Temu母公司拼多多 (PDD Holdings)(PDD-US) 股價上漲7%[1]。同時,瑞銀指出台灣出口增長將放緩,特別是半導體領域需謹慎,因美國GDP及進口增長預測減少。雖然4月出口年增29.9%創新高,但未來幾個月的增長動能恐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2],顯示出市場需對未來的貿易環境保持警惕。
當前,美股面臨的隱憂主要來自於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儘管科技企業如Meta (META-US) 和Alphabet (GOOGL-US) 在第一季財報中表現優異,但高層對未來的財測仍持謹慎態度,特別是對於亞洲市場廣告支出的潛在放緩感到擔憂[3]。同時,美國財長貝森特預告將與中國官員再度會談,推動更大規模的貿易協議,市場普遍認為這將有助於緩解全球貿易緊張,並促進經濟復甦,導致美股期貨顯著上漲[4]。然而,分析師警告,若關稅問題未能妥善解決,可能會成為經濟風暴前的「最後一次歡呼」,小型科技公司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市場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在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正積極擴大與阿根廷的農產品採購,計劃購買約9億美元的黃豆、玉米及植物油,顯示出對南美農產品需求的上升[5]。與此同時,美國與中國達成暫時性關稅削減協議,激勵市場情緒回暖,美股期貨大幅上漲,科技股表現尤為亮眼[6]。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反映出中國在全球農產品供應鏈中的調整,也顯示出美中之間的貿易緊張關係可能出現緩和的跡象,未來市場將密切關注雙方後續的談判進展及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美中貿易關係的最新進展顯示出雙方在關稅問題上各退一步,將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則將其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125%降至10%。這一消息激勵了陸股和港股的上漲[7]。富達國際的分析指出,儘管關稅削減幅度可觀,但短期內的政策支持和市場情緒可能更具影響力,企業需調整供應鏈以適應全球貿易流向的變化[8]。此外,川普政府正推動多項量身訂做的貿易協議,顯示出美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積極布局,未來的貿易政策仍需密切關注。
台灣金控獲利大減,科技巨頭轉型壓力上升,市場情勢複雜多變
台灣14家金控在2025年4月的獲利表現令人擔憂,合計僅186億元,較前月腰斬,年減超過65%,顯示出金融市場的壓力與挑戰[9]。儘管玉山金和永豐金等銀行型金控表現相對穩健,壽險公司卻因匯率波動遭遇虧損,顯示出產業結構的脆弱性。與此同時,美國科技七巨頭也面臨類似的「中年危機」,在AI技術的衝擊下,部分公司如Google和網飛的表現不佳,反觀微軟和輝達則因成功整合AI而受益,顯示出科技產業的轉型壓力與機會並存[10]。這些趨勢不僅反映了市場的動盪,也預示著未來金融與科技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需加速轉型以應對挑戰。
另一方面,軟銀孫正義的千億AI計畫「Stargate」因美國關稅政策及市場不確定性面臨停滯。儘管計畫曾宣稱將啟動1,000億美元投資,但融資進展緩慢,且關稅壓力可能使資料中心建設成本上升5%至15%[11]。與此同時,蘋果 (AAPL-US) 正加速自研晶片佈局,瞄準智慧眼鏡及AI伺服器,計畫在2025至2027年間量產智慧眼鏡處理器,並開發代號為Baltra的AI伺服器晶片,以減少對NVIDIA/AMD的依賴[12]。這顯示出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面臨的市場挑戰與機會並存,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