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AI與機器人領域急速奔跑 歐媒:成果越來越科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05 08:20

中國近期舉舉行全世界第一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引起歐洲媒體強烈關注,稱該活動體現了中國爭逐技術領域,尤其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的領導者雄心。
義大利媒體《每日實時》報導稱,選擇在半馬的現實環境中測試雙足機器人,既具有物理障礙,又有環境限制,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技術的成熟度及其研發的機器人模仿人類運動複雜性的能力,顯示出中國正不斷縮小與美國這類技術超級大國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觀眾會為跌倒後站起來的機器人鼓掌,這不僅是在為像運動員一樣頑強不屈的機器人鼓掌,也是在為進步本身鼓掌。
義大利《Rtl 網》則指出,近年來,中國鞏固了其在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地位,包括增加對機器人的研發投資,推出扶持政策,而取得的成果也越來越「科幻」。
跑半馬、掃垃圾都 OK
醫療領域也取得重要里程碑
在中國,機器人成為助手來維持景區的清潔衛生,也作為機械化結構來幫助某一類病人。其存在變得越來越普遍,並已出現了一些明確的趨勢。目前最流行的趨勢之一是使用機器人來收集垃圾。科學家最常用的設計模型是讓機器人四足行走,於是有人給它取名為「機器狗」。
雖然這可能會讓人想起《黑鏡》等反烏托邦電視劇中一些令人不安的情節,但實際上它們當前的功能非常有用,從首次應用就可以看出來。最早使用機器人收集垃圾的地方是中國山東省的泰山風景區。
泰山景區是中國遊客最多的高山景區之一,每年遊客量達 800 萬,垃圾產生量估計約 2.4 萬噸,如果僅以人力搬運,成本非常高昂。目前該風景區使用機器人清理遊客丟棄的垃圾,也負責運送已經收集好的垃圾。
同時,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也達重要里程碑。其中一例就是所謂的「外骨骼」,這是一種可穿戴的自動化結構,可協助行動不便的人(如老人或殘障人士)完成過去無法實現的運動。簡而言之,這些機器人應用正在逐漸成為一種必需品。
習近平籲科企領導人「一展長才」
相關投資將爆炸成長
為了使這些新技術更加普及,中國大幅增加了對該領域的研究投資,預計到 2025 年,這項投資將爆炸性成長,達到 53 億元人民幣(約 7.39 億美元)。
中國國家部長陸治原在今年 3 月「兩會」期間宣布,將加強人工智慧(AI)在養老和社會救助領域的應用。
法國媒體注意到,中國人口連續三年下降,隨著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出生率急劇下降,預示著經濟、衛生系統和社會保障將出現嚴重問題,為了應對勞動力萎縮的問題,政府正在尋求讓新技術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引擎。
中國公司 DeepSeek 今年 1 月發布的人工智慧模型就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此後,地方政府紛紛爭相為其服務配備此模型。儘管美國對中國公司在最先進的晶片方面實施限制,但這種低成本開發模式的表現優於許多西方競爭對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 2 月接見了民營企業精英,特別是幾位科技和人工智慧產業的領導人,呼籲他們「一展才華」。 DeepSeek 創辦人梁文峰以及騰訊、華為、小米等重量級企業代表出席在座。
- 長期投資還靠譜嗎?
- Meta還能繼續爆發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