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需擴內需、減產能以應對中美風險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2025-05-03 21:00

隨著中美之間恢復關稅談判的可能性日增,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近日在策略會議中,深入剖析關稅戰對中國經濟與股市的潛在影響。他強調,儘管美國的全球經濟主導地位可能逐步削弱,但中國當前仍面臨外部壓力,需要主動應對,並提出了三項關鍵策略。
邢自強指出,中美博弈進入新階段,雖然部分輿論強調中國具備「抗壓性」,但這種說法過於簡化。他認為,中國必須加快內部調整,以有效應對中美關係帶來的長期挑戰。
為了因應外部壓力,邢自強建議中國推出三項關鍵政策:
- 擴內需:除了現行政策外,再增加 1 至 1.5 兆人民幣的財政刺激,以對抗內需疲軟。
- 走出去:推動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不局限於東南亞,也包括拉丁美洲與東歐,以分散風險。
- 減產能:重啟供給側改革,解決產能過剩,並減少對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資,強化社會保障支出。
邢自強認為,這些策略將有助於提升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動能,並因應外部經貿壓力。
邢自強表示,在他與來自歐洲、亞洲、日本、澳洲等地的投資者互動發現,這些地區對中國的態度相較過去更為積極與友善,但也普遍關注中國是否會透過產能轉移造成對第三國市場的壓力。
此外,外界也關注美國是否會與其他國家加快達成貿易協議,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被邊緣化。不過邢自強指出,這類談判本身也充滿困難,例如歐洲與美國的貿易結構並不對稱,導致協議進展受限。
邢自強預期,中美雙方目前已進入暫停加徵關稅的階段。一但談判展開,美國可能從第二季末開始下調對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尤其是針對 2025 年 4 月後新增的關稅,年末或將擴大降幅。
然而,他也坦言,即使談判進展順利,關稅短期內也難以回到川普執政前的低點。
中國股市展望:政策支撐下預期回穩
針對中國股市未來表現,邢自強認為其將受惠於中美談判進展與政策支撐,預期表現相對穩健。
邢自強指出,中國政府視股市為衡量經濟與金融韌性的「顯性指標」,近期已出台多項扶持措施,包括國家隊進場救市。這些措施都有助於穩定 A 股市場。
不過,他也指出,海外投資人對國家隊機制仍存疑慮,擔心缺乏對基本面改革的實質對應,因此恢復市場信心仍需時間。
雖然短期內股市在政策與預期下有望回穩,但邢自強強調,若要支撐長線表現,仍需依賴更深入的經濟改革與基本面改善。預計這些效果將於 2025 年下半年逐步顯現。
- 貿易戰再起 新興市場債券還能投資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