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攜手美中九巨頭 啟動生態系新計畫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台北 2025-04-11 15:56

聯發科 (2454-TW) 今 (11) 日於深圳舉辦天璣開發者大會(MDDC 2025),宣布為加速產業生態融合與技術共創,攜手阿里雲通義千問、傳音、面壁智能、摩托羅拉、OPPO、榮耀、vivo、微軟(MSFT-US)、小米等全球合作夥伴,組成新生態系計畫,共同驅動 Agentic AI 技術與應用的創新和發展。
聯發科此次聚焦 AI 技術和產業變革趨勢,探討 Agentic AI 應用體驗和技術發展新商機,並分享天璣開發工具集 (Dimensity Development Studio) 與全面升級的天璣 AI 開發套件 2.0,以提供開發者高度整合 AI 與遊戲應用程式需求的一站式可視化智慧開發工具。
聯發科也發表天璣 9400+ 5G 旗艦晶片,以第二代全大核 CPU 架構,提供卓越的生成式 AI 與 Agentic AI 能力,讓終端裝置 AI 體驗再升級。
聯發科總經理暨營運長陳冠州表示,AI 產業全面崛起並催生全新形態的 AI 體驗;下一波 AI 浪潮更將從 Agentic AI 延伸而來,公司一直以來,引領最先進的 AI 技術與生態體系發展,每年透過 20 億台邊緣裝置,將 Agentic AI 從技術概念轉化為全民觸手可及的 AI 體驗,賦能萬千應用,實現從傳統 AI 到生成式 AI 與 Agentic AI 的跳躍式升級。
為加速產業生態融合與技術共創,聯發科攜手阿里雲通義千問、傳音、面壁智能、摩托羅拉、OPPO、榮耀、vivo、微軟、小米等全球合作夥伴和開發者,驅動 Agentic AI 技術與應用創新和發展,並邀請引領業界的夥伴包括 Agentic AI 應用、大型語言模型和手機等技術專家,分享天璣 AI 開發套件在裝置端的 AI 部署應用與其所創造的商業價值。
聯發科正式發布的開發者工具集 (Dimensity Development Studio) 包含 Neuron Studio 與 Dimensity Profiler,同時提供整合 AI 與遊戲應用程式需求的一站式可視化智慧開發工具,讓開發者享有全程智能且高效的完整開發體驗。
Neuron Studio 是聯發科技所打造的一站式 AI 應用開發工具環境並具備以下特性,包含透過整合 MLKits 開發工具,讓開發者只需一套模型開發工具就能全部搞定、支援神經網路自動調校,自動優化與配置效能與記憶體使用至最佳狀態、全程監測跨模型分析,讓開發者可同時擁有完整視角與執行流程細節,大幅節省模型分析時間,進而達成架構更優化,開發更省時的效益。
在 MDDC 2025 大會上,聯發科率先推出一站式效能分析工具 Dimensity Profiler,涵蓋 CPU、GPU、NPU、記憶體、FPS、溫度、功耗、網路連線等核心效能指標,並提供「即時、回放、逐格、深度回放」四大分析模式,以支援開發者全方位的遊戲調校,充分釋放天璣平台效能潛力,讓行動版遊戲在優化過程能輕鬆達標。
此外,聯發科還推出天璣 AI 開發套件 2.0,以 Agentic AI 工具賦能開發者發展更多使用者 AI 體驗應用。其中,Gen-AI Model Hub 適配模型數量已是上一版的 3.3 倍,為開發者提供更多樣化的全球主流模型選擇;推出開源彈性架構,讓開發者可自由選擇模型並加速部署。
天璣 AI 開發套件 2.0 還率先支援 DeepSeek 四大關鍵技術:混合專家 (Mixture of Experts, MoE) 模型、多符元預測 (Multi-Token Prediction, MTP)、多頭潛在注意力 (Multi-head Latent Attention, MLA) 機制、以及 FP8(8-bit Floating Point,FP8) 推理,可使符元產生速度提升達 2 倍、記憶體頻寬佔用量則可節省 50%。同時,透過天璣 AI 開發套件 2.0,裝置端 LoRA 訓練速度可提升 50 倍以上。
為了讓玩家有更流暢、更沉浸、更持久的遊戲體驗,聯發科技星速引擎-自適應調控技術已整合至 2025 年 Android 新版本中的 Google Android 動態效能框架 (Android Dynamic Performance Framework,ADPF)。
展望未來,AI 將持續豐富和提升大眾生活,聯發科也將繼續致力於建構和發展行業生態,並與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推動 AI、遊戲等先進技術創新,探索協同發展路徑和產業新機遇。面對 Agentic AI 新浪潮,將以天璣平台作為算力基石,完善和迭代開發工具,攜手產業夥伴共創開放、多元、智慧、無界的應用生態,以全新裝置端智慧體驗,打造共贏的未來。
- 2025掌握債券投資契機主動 + 靈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極短線強勢
#營收創高股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