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成無人駕駛樂園?馬斯克6月推無人計程車 監管引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2-11 11: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_next/image?url=https%3A%2F%2Fcimg.cnyes.cool%2Fprod%2Fnews%2F5858331%2Fl%2Fc7ebaef1330253a6f4caddc572abc669.jpg&w=3840&q=75)
特斯拉 (TSLA-US) 銷量下滑、業績未達預期之際,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 在 1 月底的財報電話會上仍信心滿滿表示,今年 6 月要在德州奧斯汀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然後未透露更多細節。
然而,這個計畫讓很多人擔心,因爲特斯拉的自駕技術尚未經充分驗證,相關安全及法律責任引發疑慮。
據《華爾街見聞》,這是因為特斯拉長期以來一直將其自駕輔助系統 (FSD) 相關事故的責任歸咎於用戶,稱是車主沒準備好接管駕駛。但法律專家指出,這次計程車完全是無人駕駛,出了事特斯拉就得自己扛。
馬斯克過去十年來多次承諾推出全自駕的特斯拉汽車,但始終未能兌現。雖然特斯拉何時能真正部署完全自駕技術還尚未可知,但德州的法律環境爲特斯拉推出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提供了便利。
德州監管自由 加州嚴格
德州採取放鬆管制方式,這與馬斯克的立場相符。根據德州法律,自駕汽車公司只需註冊並投保,像普通車輛一樣,並配備記錄潛在事故數據的技術,即可自由使用公共道路。州政府不頒發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許可證,也不對其進行監管。此外,州法律禁止城市和縣政府制定自己的無人駕駛車輛法規。
德州參議員 Kelly Hancock 表示,該州 2017 年制定的自動駕駛立法旨在促進產業在競爭性市場中的發展,避免設置進入壁壘。
Hancock 強調:「作爲一名保守派,我希望儘量減少政府的影響。我們不能有上千種不同的規定,那樣會扼殺一個產業。」
這種自由市場導向的政策爲特斯拉等企業提供了寬鬆的經營環境。2021 年底,馬斯克將公司總部從加州遷至德州奧斯汀,正是看中了德州的政策優勢。
相比之下,加州對自駕車輛的營運有著嚴格的控制。目前只有通用汽車旗下 Cruise 和 Alphabet 旗下 Waymo 兩公司獲得了提供付費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的許可。兩家公司在獲得載客批准前,都經歷了在更嚴格的許可證下數百萬英里的測試。
加州雖未明確規定獲批所需的測試里程,但其它公司在州監督下都進行了數百萬英里的自駕測試。相比之下,特斯拉自 2016 年以來僅在加州記錄了 562 英里的測試里程。
在 1 月 29 日的財報會議上,馬斯克表示計劃今年在加州發布「無人監管」版本的全自駕系統。但根據《路透》,加州兩個負責監管的機構表示,特斯拉尚未申請無人駕駛車輛運營或載客所需的許可證,自 2019 年以來也沒有向州政府報告測試數據。
南卡羅來納大學專注於自駕的法學教授 Bryant Walker Smith 指出,德州在特斯拉部署無人駕駛車輛之前並不要求「上市前批准」。然而,他對特斯拉在德州或其它地方大規模部署自駕技術表示懷疑,尤其是在去年 10 月特斯拉在洛杉磯附近一個電影製片廠展示機器人計程車 Cybercab 後,人們對其表現並不滿意。
Smith 認爲,「特斯拉不可能突然讓所有車輛在任何地方、任何條件下都能自動駕駛。」他推測,特斯拉更可能會進行小規模測試,比如在奧斯汀的限定區域內、在良好天氣條件下測試,或者允許遠程人工干預以防止事故發生。
監管真空 安全隱患頻發
德州交通部發言人 Adam Hammons 表示,只要滿足與其他車輛相同的安全和保險要求,自駕車就可以在德州道路上進行測試和營運。然而,這種寬鬆的政策背後,卻隱藏著監管的真空。
奧斯汀市議員 Zo Qadri 表示,他對城市無法對「使用公共道路作爲測試場的私營公司」施加規則感到沮喪。
過去兩年,奧斯汀街頭無人駕駛車輛數量激增,引發了居民和政府的擔憂。2023 年,20 多輛 Cruise 無人計程車在德州大學附近造成交通堵塞,無法正常通行。
自 2023 年 7 月以來,該市已記錄了 78 起來自執法部門、應急人員和居民的正式投訴。一位居民在 12 月的投訴中描述,一輛 Waymo 車輛堵塞車道半小時,造成「至少三起非常危險的事故」。
奧斯汀交通和公共工作部門發言人表示,警方在指揮交通時遇到了無人駕駛車輛不響應手勢信號的問題。此外,城市一直無法對這些車輛開罰單。最近,該市想出了一種方法,可以在市政法院提交警察觀察到的交通違規投訴。
面對爭議,科技公司也在積極應對。Waymo 發言人表示,公司一直在與當地主管機關和急救人員合作,「贏得奧斯汀社區的信任」,並不斷提升服務。特斯拉則於去年 5 月聯繫奧斯汀官員,獲取當地消防和警察程序、學校和學區地圖及特殊活動期間的交通規則等資訊。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