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富豪減持72%輝達股票 財報在即 你該跟進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4-05-22 12:31
對沖基金巨頭、億萬富翁投資者 Stanley Druckenmiller 認為,人工智慧 (AI) 已經過度泡沫,因此今年第一季大砍所持 72% 的輝達 (NVDA-US) 股票。這是正確的選擇嗎?
輝達 (Nvidia) (NVDA-US) 一直是 AI 熱潮中最熱門的股票,自 2023 年初以來上漲了 500% 以上,在 ChatGPT 首次推出時,杜肯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 Stanley Druckenmiller 就大舉買入了輝達的股票,但一些最聰明的投資者現在似乎正在改變對這只飆升股票的看法。
杜肯提交的 13-F 文件顯示,Druckenmiller 的對沖基金近 30 年來的平均年回報率為 30%,他在第一季拋售了 72% 輝達持股。AI 晶片股從他的第三位跌至第七位。
在接受 CNBC 採訪時,Druckenmiller 表示,現在是回吐利潤的時候了。「我們經歷了一段糟糕的行情,許多東西現在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即市場已在價格上反映其價值和預期)。」 換句話說,他認為這隻股票大部分機會已經消失了。
這個結論是有道理的。 畢竟,自 2023 年初以來,隨著輝達的營收和獲利飆升,該公司的股價已經上漲了 500% 以上,僅次於微軟 (Microsoft) (MSFT-US) 和蘋果 (Apple) (AAPL-US) 的全球第三大最有價值的公司,這意味著它的股價要想在目前 2.2 兆美元的市值基礎上翻倍,難度要大得多。
輝達第一季財報將於週三盤後發布,該股週四可能會出現波動。投資人是否應該跟隨 Druckenmiller 的腳步,在第一季業績更新前減持輝達的部分股票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對該公司財報的預期。
輝達會再次讓華爾街眼花撩亂嗎?
與許多 AI 股票不同,輝達可以用業務的真正飛速增長來支撐其股價飆升。
去年第四季,營收躍升 265%,至 221 億美元,其中資料中心業務的營收增幅最高,達 409%。 由於該公司在資料中心 gpu 市場的主導地位,其定價權持續擴大,獲利成長得更快。
調整後的淨利躍升 491%,至 128 億美元,該公司對第一季的預測也顯示出強勁的表現,預計營收約 240 億美元,調整後的淨利為 130 億美元。
最近,輝達已經建立了一種超越自己指引的模式,該公司似乎有可能再次這樣做。 與輝達密切合作的美超微電腦 (SMCI-US) 和 Arm Holdings (ARM-US) 等 AI 同行近期財報也公佈了強勁的業績,增長加速,儘管這兩家公司的股票也因報告而遭到拋售, 因為現在對該行業的預期很高。 台積電 4 月也報告了強勁的營收成長,這也被視為 AI 晶片需求成長的跡象。
由於來自 AMD (AMD-US) 和英特爾 (INTC-US) 等同行的競爭尚未達到規模,而且有充分證據表明,對輝達產品的需求仍然強勁,因此輝達第一季似乎很有可能再次超過自己的預期。
特斯拉 (TSLA-US) 在近期財報中表示,它已經安裝了 3.5 萬塊輝達的 H100 GPU 超級晶片,預計到今年年底,這一數字將增加到 8.5 萬塊。 據報道,h100 的成本高達 4 萬美元,這意味著輝達今年僅從特斯拉就能帶來 34 億美元的收入。
同樣,Meta(META-US) 平台執行長馬克祖克柏最近表示,到今年年底,他的公司將擁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 h100,這再次表明,大型科技公司正在進行軍備競賽,為 AI 革命儲備輝達的組件。
基於這些證據,輝達的 AI 領導地位仍然堅如磐石,整體 AI 需求持續成長。
然而,股價是基於預期,而不僅僅是業績,Druckenmiller 似乎認為,該股目前已被充分估值,其上行潛力更為有限。
你該賣出輝達的股票嗎?
如果你像 Druckenmiller 一樣,自從 ChatGPT 推出以來就一直持有輝達的股票,那麼趁現在進行一波獲利了結可能是明智的。
然而,考慮到 Arm 和美超微的強勁業績、特斯拉和 Meta 等科技巨頭的 AI 擴張,以及輝達 (Nvidia) 最近超出預期的歷史,該股似乎不太可能因收益報告而大幅回調。
輝達的估值看起來也很合理,預期本益比為 37 倍,與微軟相當,儘管它的成長速度預計會快得多。
投資者將迫切希望看到輝達第二季的指引,這將標誌著該公司在經歷了去年的繁榮之後,營收年增率開始放緩。
輝達目前面臨的最大風險似乎是來自競爭對手的到來,但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像 AMD 和英特爾這樣的挑戰者會從輝達那裡拿走大量的市占。
如果這家 AI 晶片巨頭能夠讓投資者放心,它可以繼續在一個龐大且快速成長的市場上創造壟斷般的利潤,那麼該公司的股價很可能會因該報告而上漲。 因此,儘管 Druckenmiller 持謹慎態度,但輝達股票的上漲潛力仍大於下跌的風險。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