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危機持續發酵 貨櫃運價暴漲近三倍 鐵路運輸也被擠爆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2024-01-08 13:00
從中國的港口出發,途經新加坡,橫跨印度洋駛向紅海,再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歐洲,這是中國商品與歐洲市場互通往來的海上必經之路。
但自 2023 年 12 月中旬以來,胡塞武裝組織襲擊往來商船,掐住了紅海這個重要咽喉要道,過百載滿貨櫃的船舶被迫繞道好望角,亞歐貿易往來時間陡增,運輸成本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翻了幾倍。
貨櫃運價漲近三倍
據《證券時報》報導,最近半個月,馬曉(化名)既忙碌又焦灼。「貨還在海上漂著,預計要比原來晚 15 天到達。」馬曉是深圳一家供應鏈管理公司負責人,為外貿企業代理進出口業務。
目前仍漂在海上的這批貨,是 2023 年 12 月中旬從鹽田港發往荷蘭鹿特丹,按原計畫近日應該能達到,可貨船被迫繞道非洲好望角後,航程和時間都增加了不少。
「時間和運費都增加了,這批貨都還沒交付,估計接下來的訂單會減少。」馬曉近日一邊忙著向客戶解釋更優方案,一邊思考如何因應這個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
能源情報機構 Vortexa 的數據顯示,如果商船繞道好望角,從中東到歐洲、從印度到歐洲的主要航線,航行時間將增加 58% 至 129%。其中貨物到達目的地所需時間增幅最大的是中東海灣至地中海航線,增幅為 129%,從 17 天增加到 39 天。
與此同時,運輸綜合成本也水漲船高。「我們有四個貨櫃從中國到摩洛哥,現在得到的報價和去年 12 月初相比,每一台產品客戶要多支付 2-3 美元。」在廣東佛山經營小家電出口生意的李先生說。
深圳市易速信達供應鏈公司高級銷售經理余歸子也說:「之前發一個貨櫃的價格是 2,300 美元 - 2,400 美元,現在保守估計要 6,500 美元左右。」
中歐班列艙位提前訂滿
儘管各國海軍加強在紅海水域的巡邏和保護力道,但此舉難以完全消除商船遇襲的風險。商船不得不重新評估貨物運輸方案,選擇更安全的航線。
從運輸方式和航線來看,物流業界人士表示,除了繞行好望角,有一些企業選擇空海混運方式,即先將貨物經海路運到中東,再從那裡將貨物空運到目的地。
此外,也有部分發貨較為急迫的客戶,選擇航空或中歐班列。
目前,1 月貨運鐵路艙位已被全部訂滿,SOFreight 網站上,中歐列班最早班期訂艙服務日期已經排到 1 月 31 日。
余歸子坦言,選擇中歐班列或空運,多為對時間要求較高,且附加值較高的商品。「走海路的一般都是生活用品、服裝鞋帽這類低附加值的,一出就是幾十個貨櫃,雖然量很大,但利潤很薄,恐怕很難支付中歐班列和航空運費。」
此外,業界人士說,中歐班列運力有限,與海運載量相比,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