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花旗消金買主將揭曉 得標者三大挑戰待解
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21-10-24 12:37
花旗 (台灣) 銀行消金業務花落誰家即將揭曉,儘管得標者有望藉此擴展消金版圖,但在國內消金業務競爭白熱化、金融網路跨區服務等趨勢下,加上少了花旗的金字招牌加持,得標者仍否如願提高業務市占仍是未知數。
花旗規劃出售包括台灣在內等 13 個市場消金業務,未來將專心耕耘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市場業務,以台灣市場來說,看好花旗的財富管理與信用卡業務兩大金字招牌,讓國銀外銀躍躍欲試。
為了讓消金業務賣得理想價格,花旗 (台灣) 銀行在出售案宣布後仍積極加碼信用卡等消金優惠藉此鞏固客群,避免客戶迅速流失,市占率下滑,進而影響買家出價意願。
另外,花旗近期引爆的勞資糾紛,例如調整員工的獎金制度,或是要求第二輪的潛在買家不得惡意招攬握有業務機密的花旗員工等諸多措施,不外乎是為了讓「賣相更好」的盤算,但這些說法全遭花旗否認。
據悉,在台新、國泰世華、台北富邦、星展與渣打等五大銀行都有意競標下,出售價格一路喊到 600 億元,而銀行態度積極,無非是希望吃下花旗後,可壯大自己的消金業務,但儘管競標銀行都有意搶親,出價過程多少也顯得猶豫,怕的就是花了大錢卻無法如願坐收相關收購效益。
而這些潛在買家銀行的擔憂也並非沒有道理,原因在於,台灣市場規模不大,在各家銀行激烈廝殺的情況下,銀行除了要花錢搶客戶、擴充產品線規模與實力外,也要挖角搶人才,在樣樣都要砸大錢的情況下,自然壓縮銀行在消金與財管的收入利潤。
花旗的消金客戶固然擁有令人稱羨的高含金量,但當中也不乏被花旗金字招牌所吸引,甚至有品牌迷思的客戶,當花旗消金業務出售轉手到其他銀行時,這些客戶是否也會跟著「轉檯」仍是未知數。
此外,在數位金融時代下,銀行搶作財富管理等消金業務已逐漸轉向線上化,對於資產雄厚的金字塔頂端客戶來說,即便少了花旗可幫忙打理財務,還是可以將資產轉進鄰近的香港、新加坡等市場,一旦這些消金客戶也跟著花旗消金業務跑了,砸大錢買消金業務的銀行是否真的有利可圖,仍有待時間解答。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