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台灣境外基金幣別亞軍 南非幣恐成未爆彈

商業周刊 2020-09-06 11:5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近10年,南非幣兌美元已累計約6成跌幅,投資人在選擇相關商品時,已無法忽視匯差所帶來的風險。(來源.Dreamstime)

文●陳慶徽

南非幣,會成為下一個金融市場未爆彈嗎?


全球第十大資產管理公司品浩(PIMCO)8 月下旬宣布,擬清算旗下一檔新興市場貨幣與短期投資基金。

該基金重押巴西幣與南非幣,這兩個受疫情影響、今年貶值幅度均曾超過 2 成的貨幣;根據全球基金評比機構晨星(Morningstar Direct)數據顯示,今年截至 7 月底,該檔基金已遭投資人贖回 18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532 億元)、等同於逾 6 成資金規模。

重押南非幣等新興市場貨幣相關資產,讓品浩在此檔基金滑鐵盧,而南非幣卻也正是台灣人購買基金時,最愛的計價幣別之一。

例如,南非幣計價基金中規模最大者——安聯收益成長基金(AM 穩定月收),國人共持有 939 億元,是台灣人持有規模第三大的境外基金商品。

利率高成誘因,匯損被忽略

而根據基金資訊觀測站 7 月最新統計,台灣人持有基金中,南非幣計價的商品更僅次於龍頭美元,規模達 2579 億元、占比達 7.4%,遠勝人民幣歐元日圓等主流貨幣。

台灣人這麼愛南非幣計價的基金商品,與此幣別的高利率有關。攤開南非幣的歷史定存利率,2008 年,其定存利率高達 11%,直至去年仍維持在 7%,是新台幣平均定存利率的逾 6 倍。這利差,成為金融機構推銷南非幣計價商品的一大賣點。

不過,南非幣的高利率伴隨的,是其匯率波動也比其他主流貨幣還大。攤開南非幣新台幣近 10 年的匯率走勢圖,一路探底,10 年來,該幣別兌新台幣跌幅約 6 成。

如今,品浩選擇清算旗下重押包含南非幣相關產品的基金,雖然該公司直接投資南非等新興市場貨幣連動資產,與其他單純用南非幣計價的投資商品概念不同,但多位基金達人、教授都認為,這就是南非幣相關商品的出場警訊。

南非主權債信遭評垃圾級

雖然,國人持有規模前 3 大的南非幣計價基金,從 3 月股災至今,淨值成長幅度皆超越南非幣全年跌幅,但看在專家眼中,這仍不是長抱理由。

「它沒有讓你長期投資、持有的價值,為什麼要擁有它?」曾任職多家金融機構的基金教母蕭碧燕直言,過去台灣投資人為了高利息而投入,但「你不知道你一路走來獲利被(匯差)吃掉多少。」

太平年時,投資人有一搏的機會,但在疫後世界,南非幣匯率中短期內卻是難以回轉。

根據英國風險顧問公司 Verisk Maplecroft 研究,巴西、南非與印度將是最難從疫情中復原的 G20 成員。目前,包括穆迪與標普兩大國際信評機構,皆把南非主權債信評打入「垃圾級」;南非財政部長 6 月也曾指出,該國正面臨 90 年來最大經濟衰退,若失業率不改善,恐出現債務危機。

此外,即使各基金績效當前受惠於疫後市場 V 型反彈,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卻有可能讓資本市場再次陷入動盪。

何時出場?升到 16.34 時

對於手上已持有南非幣計價商品的投資人,曾出版多本理財書的基金達人羅際夫認為,因南非幣已是市場相對不信賴的幣別,不論大賺或套牢,都應盡快出清相關金融產品,避免繼續承受匯差持續擴大的匯兌損失。

但,何時是好的出場時機點呢?台新金控首席外匯策略師陳有忠建議,可等待南非幣兌美元升破 16.34 比 1。

他解釋,南非幣是原物料貨幣代表,有機會在疫後經濟復甦下,出現短期小幅反彈。

以技術線型來看,南非幣兌美元近一年內,兩次高點皆落在約 16.34,若未來升破此價位,甚至到 16 元整數大關,代表南非幣匯價已超漲,短線難再向上突破,是出場時機。

至於出場後,若投資人仍想將資產配置在基金,該轉投至什麼地方?

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表示,多數南非幣計價商品投資對象均不是南非市場。

未來配置,轉主流貨幣計價

例如,投資人原本購買投資美國市場的南非幣計價商品,出場後,便可選擇同樣投資美國市場,但以美元或其他主流貨幣計價的替代商品,既能讓現有投資獲利「落袋為安」,也可以繼續布局所看好的標的,繼續參與市場。

至於純粹持有南非幣者,同樣可等近期匯率反彈點出場,但若不想將手中南非幣換回新台幣,或屬於長期投資、無資金需求者,羅際夫指出,可將外幣帳戶中剩餘的南非幣加上固定配息,轉投入定存,採取保守投資配置。

高利息誘惑,讓南非幣長久以來受台灣人追捧,但多數人卻忽略了匯差風險。如今,品浩清算旗下基金是再一次敲醒警鐘,提醒投資人檢視相關部位,避免當市場反轉步入熊市時,落入績效、匯差雙輸局面。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12 期。

來源:《商業周刊》 1712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