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昌專欄】多頭擺脫疫情、向上戮力攻堅!
首席經濟學家 邱志昌 博士 2020-04-15 07:00
壹、前言
美國聯準會 Fed 於 2020 年 3 月 15 日,祭出寬鬆貨幣政策、降息 4 碼,將聯邦資金利率 (Federal Fund Rate) 降為 0% 到 0.25% 之間;幾乎是接近或已經是零利率。並且附帶推出 7,000 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資金。也就是動用資金購買銀行體系、或是貨幣市場持有者的政府公債:將資金釋放出去、公債進到 Fed 自己手上。檢視目前公債殖利率的線形圖就可理解,目前公債殖利率如此低、債券價格處於高價位區域中。金融機構當然願意將手上公債,以目前高價位出售給 Fed、暫時獲利了結。在冠狀病毒發威之下,川普迫切要求 Fed 祭出寬鬆政策、充實貨幣市場流動性。2020 年 3 月 3 日美 Fed 主席在市場完全無預警下,第一次調降聯邦資金利率兩碼、也就是 0.5%,將資金利率降到 1% 到 1.25% 之間。而事隔不到 1 個月又再度重擊出手,使出更大的寬鬆貨幣政策,再度將聯邦資金利率降到 0.25% 到 1% 間,並且祭出額度無限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跨越過去葉倫時代以前的多次 QE 政策。零利率加上無限 QE 的威力可以想像,股市或是債市資金寬鬆情況該已氾濫成河。
而以「理性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 邏輯,這兩次預期降息是想不到的政策宣告,依據邏輯應該就會使股市受到驚喜而大漲:但事實卻多相反、現實完全與多頭願望違背。第一次的兩碼降息,股市反向以暴跌、甚至下跌到觸動「熔斷機制」。第二次宣告降息、是將聯邦資金利率 (FOMC Federal Fund Rate) 降到零利率之後,Fed 還宣告 QE 金額無上限、就是 Fed 向市場購買公債的金額是沒限制。從宣告到 2020 年 4 月初為止,Fed 已經釋放出至少近 900 億美元資金。此外,美國國會在 2020 年 3 月底還通過 2 兆美元,向美國國內中小企業丟出紓困方案;以免廠商生產的供應斷鍊。另外川普還想運用租稅政策,將今年美國公民的薪資所得,全部免課徵綜合所得稅。這些緊急措施,多是因應因為冠狀病毒的擴散,而造成經濟活動冷卻甚至休克。公司與工廠不能群聚,員工在家上班、消費者因為「封城」「禁足」而無法到 Shopping Mall 消費,有效需求突然驟減。
貳、所有系統風險首先得防範流動性冷卻!
回顧 2008 年次級房貸引發金融海嘯,為了挽救金融與經濟,Fed 於 2009 年 3 月 9 日推出第一次 QE 政策,道瓊工業股價指數由 7,000 多點,漸漸回神上揚;接著後續的第二次與第三次,甚至是第三次延長、或稱為第四次 QE 貨幣寬鬆,多使股價指數揚升到 2018 年初。即使 2016 年底 Fed 開始反向緊縮,收縮資產負債表;將回買的公債再度向市場賣出,回收 QE 已經釋放的資金,也多無礙於股市與債市多頭持續向上攻堅。道瓊工業股價指數在 2020 年初,一度攻到 29,000 多點以上、創下歷史新高。但是當降息與 QE 政策遇上冠狀病毒,對於下跌的股市卻是一點效用多沒有,投資者的恐慌情緒持續緊繃;全球金融與實體產業經濟,彷如陷入全面性、緊急又快速的通貨緊縮 (Deflation) 中。「通貨緊縮」的特徵是,貨幣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大減,人們將貨幣儲蓄起來、完全停止投資與消費活動;這種緊縮貨幣的結果就是,失業率增加與經濟衰退。川普的確是以對付經濟衰退、甚至是預期大蕭條的規格,打這一場史無前例的病毒大戰。
情況的確嚴肅,2020 年 3 月底美國商務部公布,全國初領失業救濟金總人數,比起 1 月初增加一倍以上,從約 330 萬人增加到 660 萬人。當時美國經濟處於「自然失業率」(Natural Rate) 中,失業率數據約為每月 3.5%。換言之,是因為冠狀病毒橫掃;致使美國在短短兩個月之中,失業率由 3.5% 攀升到 7% 左右。根據美國國會預算部門估計,如果冠狀病毒疫情還是如此猖獗;則下一季全國的失業率,將由 3.5% 升高到 31%。這種悽慘的狀況,將遠高於 1929 年大蕭條時代 24.9% 的失業率。國會之所以會預測出這麼悲觀的觀點,是為了對症下藥做「壓力測試」,以最大不可能的機率估算最大可能的損失金額。而另外一個信用評等機構「惠譽」(Fitch),則更是保守到匪夷所思。該機構主要經濟學家在 3 月初之際,尚且認為疫情對於經濟傷害應該是可控;但是 3 月底時卻「豬羊變色,」大砍中國與美國、2020 年預估 GDP 成長率。
受到此一因素的驚嚇,Fitch 經濟學家將全球 2020 年的 GDP 成長率,由 1.6% 降到 - 1.9%;將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由 5.4% 降低到 1.5%。並且大幅修正台灣經濟成長率,下些為 0.4%;近乎衰退邊緣。對於歐美兩大經濟體的預估更是嚴肅,預估歐洲為 - 4.2%、美國為 - 3.3%;這些嚇人的預估多是平日正常時刻所未見到;顯然這個以信用為評等工作為主公司,多被預估企業負債面未來的變化驚嚇到了,以此表達對全球 GDP 成長率將大幅衰退。惠譽信評之所以選擇在,美國失業率大幅下降宣布之後,全面調降全球 GDP 成長率;這種因為短期突發性、前所未有的利空,多數人一生多從無經歷過,所以無法將疫情變化、無法將疫情與股市趨勢互動共舞。
叁、為何畏懼於失業率暫時攀高?
在 Fitch 的預測中有幾種假設是會被挑戰的:一、冠狀疫情的橫行期間不僅侷限在 2020 年,也可能延續到 2021 年之後。不會有疫情結束後的延遲消費行為,也就是消失的消費就是消失了,不會再重現。股市不會有 V 字形態的反彈,經濟復甦的腳步是緩慢的。以上述該公司的假設,其實是靜態而非動態;例如第一項假設顯然就是疫情與股市成長共舞,這個情況是與 2018 年貿易戰爭期間的邏輯相似。二、2018 年股市因為貿易戰爭全面走空,一路跌到 2018 年底之後;2019 年全面反彈、還續創歷史新高。這種發展隱含股市適應貿易戰爭,產業繼續如期發展。因此無論是疫情結束與否、即使疫情尚未結束,股市與疫情共舞機會仍然存在,類似貿易戰爭下的股市。三、只要不封城、國際航線漸漸復飛,就會有股市在疫情尚未完全結束之前繼續上揚。其實這以目前台灣加權股價指變化檢視,多頭由 8600 點開始又滋生另一波的多頭攻勢,還是有跡可遵循的;台股集中市場仍然由三高、高獲利、高股息、高股價股票領軍。在攻擊的編列或排隊方面,它延續 2019 年的架式,當然它的攻擊位置以經在低檔。但是這種攻擊形態驗證了,外資的資金仍然停留在台股,之前只是為了避險或是獲利,短期避開高檔風險;再者是國內長期投資機構如壽險公司的可運用資金,有可能在萬點或 9,000 點以下重返台股市場、回補最強勢的股票。
當然 Fitch 擔心的失業率,其所造成的傷害不只在經濟上,還有在精神與心靈的正常生活中。群體失業將可能造成社會秩序失序,因為人們無所是事,容易胡思遐想、最後引發民怨;中國歷代以來的多次朝代更替,大多起因於農民失業、與農糧欠收。Fed 無上限的 QE 可填補無薪消費者收入,但無法彌補失業者無工作的精神失落感。尤其是表彰社會地位的工作社會階級;一旦高階經理人也失業、則會發生較為嚴重的社群崩盤危機。因此總體經濟學將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總計,數字加總稱為「痛苦指數」;痛苦指數以 10% 為臨界值。在 2%CPI 年增率,7% 失業率,痛苦指數為 9%;再向上攀升將突破臨界數值,將使社會發生購買力不足、或是無法生存的威脅預期達到高峰。衣食足而知榮辱,在平凡正常的經濟運作中,突發性的高失業將凍結社會各階級的流通,嚴重影響經濟發展。
Fed 是以無限制的 QE 政策,來對付無法抓到底、或是國會預估高達 31% 的失業率數字;這與在上一波 2009 年,金融風暴後的 QE 政策有所不同。當時 Fed 是以 4.5 兆美元的三次 QE 政策,挽救金融與產業經濟危機。若以當時美國每年 GDP 金額 19 兆美元為基礎,則三次 QE 金額占 GDP 比率為 23.68%。以美國每年 GDP 成長率為 2% 計算,GDP 的成長絕對值為 3,800 億美元;以此累積 10 年下來,總共為 3 兆美元。以年度複合成長率計算,數值將大於 3 兆美元。當然此一數值不及 QE 總量的一倍,很顯然地,當時 QE 的目的僅在於細水長流;類似企業每年資本支出,製造長年期的「營業現金流量」(Cash Flow) 收入;而無上限 QE 則是將病毒感染視為黑洞,Fed 以 QE 極盡傾全力去彌補。由此一比較對照可見,前次 2008 年金融風暴傷害,範圍遠小於此次冠狀病毒。而與 2008 年金融風暴不同的是,2020 年冠狀病毒的威力來得急又快,其「傳染乘數」即 R0 值 (擴散數) 若還在持續增加,則對經濟傷害的底線將無法估確實估算。
肆、結論:Fitch 的 GDP 預估是弱式效率市場者行為模式!
在病毒持續造作當下,消費者很難以理性邏輯,去預期疫情可能結束日期與受傷底線。但是就如同在 2018 年之際,本文提出的理念:最終疫情將與股市、或說股市會與疫情共舞。這在 2020 年 4 月初就已經由。美股與台股的波動之中見到端倪。失業率是總體經濟的落後性指標,無法作為景氣循環的領先指標,因此信評機構的 GDP 預測,有弱式效率市場特色。以強式效率的觀點,Fitch 的觀點難以讓理性預期學派的學者認同。
(提醒:本文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非大盤與個股投資建議書;只為說明用,對任何股市、無多空偏好;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