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觀點〉紓困千億元太少 慎防中小企業成台灣經濟穩定破口
鉅亨網記者陳蕙綾 台北 2020-03-29 17:00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行政院累計已祭出千億元的紓困銀彈,但是僅約占台灣全年 GDP 總額的 0.96%,遠低於許多外國刺激經濟的手筆;若再從紓困內容來看,會發現我國現階段除了向受創「慘」業伸出援手,但是對中小企業、乃至個人的補助可說是杯水車薪,因此,要慎防我國中小企業佔全體企業家數逾 97%,如果因紓困不足,恐成台灣經濟穩定的「破口」,無怪乎許多產官學者頻頻呼籲政府,紓困額度還須擴大金額與層面。
我國紓困特別預算雖然在本周加碼到千億元,但是產官學者都認為規模還是太小,有學者指出,SARS 時,我國編列 500 億元預算,對照現在的經濟規模,與當時相比成長 44%,按此比例,等於現在至少要編列 918 億元,雖然以此估算,目前的千億元紓困預算已微幅超過 SARS 時的規模,但學者認為,除了對比 SARS 與武漢肺炎兩個時空背景下的經濟規模以外,現在疫情的嚴峻程度,遠遠超過當年的 SARS,千億元紓困金仍不足以對抗還看不到盡頭的疫情。
產官學者認為,還要參考國外刺激經濟方案,據立委曾銘宗統計,若將各國方案折合成新台幣相比,美國 2 兆美元元 (新台幣 60 兆)、英國 12 兆元、香港 4600 億元、韓國 2958 億元、新加坡 1350 億元,可看出我國防疫紓困經費相對不足,不足以因應產業、勞工紓困之需。
學者指出,美國和台灣的經濟規模相差 16 倍,但編列預算卻相差 600 倍之多;英國財政部長蘇納克(Rishi Sunak)日前也宣布提供高達 3300 億英鎊(約合台幣 11.86 兆元)的資金,提供企業擔保援助。據英國 BBC 指稱,這項援助的規模,已達英國 GDP 總額的 15%。
就算不和歐美大撒幣相比,看看鄰近的亞洲國家,香港編列的紓困預算,佔 GDP 4.5%、韓國佔 GDP 0.6%;而日本自疫情爆發以來,已推出了兩波的緊急經濟方案,前兩波方案總額達 1.6 兆日圓 (約新台幣 4714 億元),最近安倍政府也正在研擬第三波紓困方案,據外媒報導,倘若安倍政府祭出第三波方案,整體總額可能達 10 兆日圓,日本紓困的總規模將達 2019 年 GDP 的 20% 以上。
目前我國千億元紓困預算連 GDP 的 1% 都不到,雖然高於韓國,但是台灣和中國的經濟連結度高,遠高於中國對韓國的影響性,因此我國更應該審慎因應,一旦疫情無情地一路燒下去,中國是世界工廠,我國電子廠重兵布局在中國,將首當其衝,學者建議,我國紓困預算,至少要占 GDP 2% 起跳。
除紓困金額不足,再來看看紓困的內容,也能了解政府的錢是否有花在刀口上。
以美國為例,美國國會通過的 2 兆美元經濟刺激法案,約占美國 GDP 約 9%。美國這套刺激法案,提出對企業與個別納稅人提供空前的紓困,包括:對年薪低於 7.5 萬美元 (折合新台幣 228 萬) 的成年人發放 1200 美元現金、為小型企業提供 3500 億美元的貸款,並成立 5000 億美元放款給各大產業及城市。
以目前行政院編列的千億預算來看,其中,「防疫千億保」有貸款展延、營運資金貸款、振興資金貸款;台灣央行也在日前加碼 2000 億元,提供中小企業融通方案,中小企業若要貸款 200 萬元以內,政府信保可達 9 成以上,銀行利率 1% 以下;若超過 200 萬元,銀行就要自行徵提擔保品,銀行利率 1.5% 以下 (如上圖);經濟部表示,透過銀行挺產業度難關。
而疫情重創的觀光旅行業,交通部先前提出並實施的觀光紓困 1.0 版,提供觀光產業新台幣 44 億元紓困及 54.5 億元復甦振興,因疫情在全球持續擴大,交通部 24 日再拍板觀光紓困 2.0 版,也就是交通部將直接補貼旅行社、旅宿等觀光業者,每月 5-20 萬元的救急金。
行政院日前通過觀光旅宿艱困企業薪資補助方案,針對觀光旅宿遊樂業,業績衰退達 5 成以上,記也不採勞動部「減班休息補助」方案,且減薪未達 2 成的員工,政府補助其每月原薪資 2 成,上限 1 萬元,共 3 個月。
不過,行政院 26 日宣布再加碼,考量旅館、民宿、旅行、遊樂業等 4 類艱困產業,約有 14 萬從業勞工,薪資補助方案,將從原先每人每個月 1 萬元,提高到每人每個月 2 萬元,上限為 2 萬元,也是為期 3 個月,預計 4 月上路,這也是首度觸及個人薪資的補貼,但僅止於 4 大「慘」業。
值得一提的還有,交通部編列的紓困振興預算中,有一項「員工培訓轉型」費用,即編列了 8 億元,此項目將對觀光旅行社等員工進行「以訓代賑」,只要去上課,每人每小時有 158 元補助,每月上限 120 小時,補助相關產業員工接受在職訓練,每案最高 300 萬元來說,不管 10 人公司、還是 3000 人公司,領到的都一樣,以訓代賑對大公司流於「看得到吃不到」。
至於無薪假人數直逼 5 千人,勞動部的「安心就業計畫」在 27 日宣布上路,每月最高補貼無薪假勞工 1.1 萬元,最長 6 個月,勞工可向勞動力發展署各分署提申請,申請對象回溯至今年 1 月 15 日減班休息者。
但全國商業總會副理事長許舒博則表示,疫情衝擊企業營運,政府應「全面」補貼無薪假勞工,包括雇主負擔的基本工資。
攤開我國的紓困措施,大多挺企業,與個人相關的紓困屈指可數,除非是「慘」業員工、或是被迫放無薪假者,才有補貼。
受影響個人,申報所得稅可緩繳,若退稅則自動提前退稅;可延緩還貸,不僅利息降低,個人貸款本息可申請緩繳 3-6 個月,並配合央行降息 1 碼(0.25 個百分點),所有放款利率充分反映。同時,公股行庫貸款利息也再減碼。 (如上圖)
針對電信費用, 凡繳納困難者可申請緩繳半年,不斷話、不斷訊;因應民生需求,瓦斯費也降價,桶裝瓦斯每公斤降 5 元,以每桶 20 公斤瓦斯現價約 700 元左右計算,可再降 100 元。
符中、低收入戶資格者,弱勢老人、兒童、身障者生活補助每人每月加發 1500 元,共加發 3 個月。衛福部估計相關弱勢約 100 萬人可受惠。
然而,觀察國外狀況,舉例來說,美國編列了 3670 億美元資金,用於員工低於 500 人的中小企業貸款,看似紓困的對象是中小企業,但金援的力道擴及員工薪資,根據方案規劃,中小企業可以向特定金融機構申請相當於員工月薪總額 2.5 倍的貸款,只要這些資金確定用來支持員工薪資,或房租及設備租金,便不必償還。
此外,在刺激消費的手法上,我國用的是「消費抵用券」這招,且還得搭配國旅住宿才發放,總額僅有 23 億元,並不是人人都可以雨露均霑;遠遠不及美國一口氣發給「全體公民」 1000 美元的現金支票、而且還有排富條款,如此豪氣的刺激消費效果,對國人來說會更加有感。
雖然我國在防疫上「超前部署」,但是紓困振興卻明顯落後,目前疫情尚看不到緩和跡象,尤其應收帳款短則 90 天、長則 180 天,後續銀行逾期放款會不會增加、會不會引發金融重大波動,都是觀察重點,而要避免這些困境,不能只是救觀光「慘」業,占全體企業家數逾 97%、提供全國就業人數逾 78% 的中小企業,甚至是沒有幫員工投保勞工保險、五人以下的微型企業,是否有能力對抗這波疫情,政府絕對不能輕忽中小企業的難關。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