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觀察〉美國降息 才知道壽險業誰在「裸泳」

鉅亨網記者陳蕙綾 台北 2019-10-06 14:00

雖然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已「明示」今 (2019) 年不會降息,但美國聯準會 (Fed) 年底前還可能降息,對台灣壽險業來說,由於是美元計價債券的主要買方,一旦聯準會持續降息,壽險公司先前所持有的大量可贖回國際債券,面臨提前且密集被贖回的風險大增,尤其是資產配置於美元固定收益部位有高占比的壽險公司,壓力更大。

利率風險是保險公司面臨的最大風險,因為降息,低利率的市場環境及經濟增速減緩,將影響整個保險業的收益與風險的平衡管控,「資產負債管理」成為決定保險公司盈利能力的關鍵準繩。

美國公布的 9 月就業報告偏弱,非農業就業人數雖溫和增加,但薪資卻出現凍漲,為美國景氣再添警訊,Fed 今年底進一步降息的機率升高。

美國一旦啟動降息循環,美元走貶,這可能會威脅那些「裸投資」(naked investing) 未對沖匯率波動風險、持有龐大美債的壽險公司,據美國花旗銀行美國投資級信貸策略部估計,台灣壽險公司約五分之一的債券投資都沒有進行避險措施。這也將呼應股神巴菲特曾說過的「只有退潮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之一大考驗。

首先,台灣壽險業大多有「利差損」問題,這要回溯到早年保險公司銷售的高利保單說起,當時郵局定存利率高達 9.5%,因此為了搶客,許多保險公司大賣預定利率為 7-8% 的儲蓄險保單,不料之後台灣利率一路下滑,最終躺在 1.1% 左右,而當初那些高利保單儼然成為保險公司的龐大負債,保險業之間就流傳一句「今天的業績,成為明天的業障」訴說著「利差損」的窘境。

重點來了,為了彌補「利差損」財務破洞,壽險公司只能從投資著手,但台灣投資標的少,於是金管會開放海外投資比例,讓數兆台幣保費轉換成美元等外幣,錢進海外買股票、債券,賺取更高的報酬,這樣的結構導致高度倚賴海外投資的資金運用結構,讓壽險公司的經營風險樣態,從早期利差損風險轉變為匯率風險,以及看美國升息、降息臉色的利率風險。

降息對保險業的的影響包括,預定利率下降,將使保費提高,不利新契約的拓展;而調降提存責任準備金的預定利率,將使責任準備金的提存上升、業務人員的佣金下降,除影響業績,還影響損益;另外,壽險業可運用資金中有 15% 用於銀行存款,35% 用於放款,利率的降低,將使其固定收益下降。

尤其壽險公司先前所持有的大量可贖回國際債券,恐面臨提前且密集被贖回的風險大增,也就是說,美元大幅下滑可能迫使壽險公司回補,透過換匯或遠期合約來對沖債券頭寸,這可能導致本幣走強,並放大美元貶值痛苦。

但專家表示,「提前處分未到期債券」以實現資本利得,這對創造獲利似乎不錯,但是卻未注意到,壽險契約期限長達 20-30 年或更久,對於強調資產負債管理的壽險業,若僅是利用短期盈餘呈現公司經營績效,後續將會衍生再投資風險的管控議題。

「裸投資」的風險這時候就浮現了,因此為使壽險業財務穩健,與因應國際會計準則第 17 號 (IFRS 17),金管會已依保險法第 145 條之 1 規定,要求壽險公司自 2019 年起所處分之未到期債券的資本利得,雖可認列獲利、但不能納入分配現金股息,於扣掉 20% 稅賦後,先提特別盈餘公積,再依債券剩餘期間逐年釋出至可供分配盈餘,相信有助於壽險公司重新審慎檢視自身的市場風險承受度,與擬定合適的風險管理避險策略。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