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向何處去?
華爾街見聞 2018-11-16 19:20
為了「重回大海」,整個英國都興奮了。
在高盛分析師 Adrian Paul 看來,脫歐協議儘管會遲到,但不會缺席;英國議會下院可能對協議進行修正,但年底終將會批准脫歐協議,而歐洲議會也將在 3 月底前批准該協議。
歐盟:噁心英國 拖住英國
在歐盟危難之際,英國帶頭「跑路」,新仇舊恨算起賬來,英國的「罪行」真是罄竹難書。以英國的歷史傳統和對歐洲低地國家(如荷蘭)的影響力,脫歐之後向歐盟發難是可以預計的。因此,歐盟的策略就是拖住英國,噁心英國,不能輕易放英國回歸「叢林」。
英國玩轉大陸均勢政策幾百年,分裂的歐洲大陸既不會對英國安全構成威脅,英國又能藉助歐洲大陸各國互相攻伐漁利,哪一個國家強大,便聯合其它國家圍攻它,法國、德國和蘇聯(俄羅斯)等國都深受其害,而英國穩居世界霸主幾百年。
但如今,歐洲大陸國家結成了歐盟,英國面對的是相對「統一」的歐洲大陸,自然在脫歐談判中落於下風。而且,英國的後院——愛爾蘭島出現了一個「仇英親歐」的獨立國家——愛爾蘭。歐盟利用愛爾蘭反英國,搞得英國雞飛狗跳。首相特蕾莎 · 梅的內閣已經分崩離析,截止周四已經有 22 位大臣辭職。
在脫歐談判中,最難啃的骨頭是愛爾蘭邊界問題。愛爾蘭和北愛維持「軟邊界」,保證了英國對北愛的主權,愛爾蘭也不再謀求與北愛統一,這是特蕾莎 · 梅的底線,更是歐盟在談判中迫使英國就範的「王牌」之一。
路透社報導,依據現有脫歐協議草案,雙方為避免「硬邊界」,將允許英國全境與歐盟維持名為「單一關稅區」的「臨時性」關稅同盟,直至談妥貿易安排;如果雙方在過渡期結束前半年仍未達成貿易協定,英方可在 2020 年 7 月 1 日以前申請延長過渡期,或者重塑「硬邊界」;過渡期結束後,如果一方認為「部分或全部」協議已不適用,可提出審議請求,雙方將共同決定是否取消或修改相關規定。
這個協議的實質是,歐盟拖住了英國在共同關稅同盟內,英國則為全面脫歐至少拿到了 15 個月的寶貴時間。但脫歐主動權依舊在歐盟手中,這也是這份協議飽受英國國內詬病的原因。
英國:以退為進 以拖待變
英國的策略則是以退為進拖時間,待歐盟有變各個擊破,拿到更好的脫歐條款。
英國政府分為親歐派、中間派和疑歐派(強硬派)。2016 年 6 月的公投結果決定英國脫歐,已經宣告親歐派失勢。前首相卡梅倫辭職後,強硬派在保守黨內新首相選舉中失利,意味著強硬派也是非主流,輪到走中間路線的特蕾莎 · 梅上台執政。值得注意的是,特蕾莎 · 梅和英國女王關係非常不錯。
目前達成的脫歐協議,英國上下不會滿意,反對之聲不絕於耳,一部分是民意反映,一部分是政客作秀,一部分也是做給歐盟看(別逼急了!硬脫歐對大家都沒好處)。
英國議會下院 12 月將對脫歐協議進行投票,特蕾莎 · 梅只在議會握有微弱多數優勢,因此只要有少數保守黨議員反水,協議就有被否的可能性。在內閣爆發離職潮後和各派掀起此起彼伏的反對聲浪後,下院通過決議的難度大大增加。因此,Adrian Paul 認為,議會下院至少會對脫歐協議提出「多項修正」。
那麼一旦議會下院否決了這份協議,Adrian Paul 認為,從技術細節上看,英國脫歐或許可能會出現三種前景:即修改現存脫歐協議再批准、第二次公投、無協議脫歐,三種前景可能性依次遞減。
儘管各方反對勢力立場有接近的現象,但依然沒有共識;而且,脫歐談判這個爛攤子,外要和歐盟周旋,內要承受反對黨(主要是工黨)和保守黨內親歐和疑歐派的集體攻訐,誰接誰被罵,誰接誰倒霉。
特蕾莎 · 梅去年提前三年進行大選,希望能用民意壓制反對聲音,結果卻失掉議會半數,不能單獨組閣,被迫和愛爾蘭民主統一黨(DUP)組成聯合政府。這也導致特蕾莎 · 梅更不可能在北愛爾蘭和愛爾蘭邊界問題讓步,否則政府隨時垮台。英國媒體曾報導,特蕾莎 · 梅覲見女王前曾崩潰痛哭,並曾接近辭職,但最終為了國家前景決定留任。
而且,去年 12 月底,英國議會下院投票通過了一項修正案,在《退出歐盟法案》中明確,英國政府與歐盟談判達成的最終「脫歐」協議在簽訂前需經過議會表決通過。特蕾莎 · 梅的政府在脫歐談判完全被束縛手腳。
所謂形勢比人強,特蕾莎 · 梅拿到這個脫歐協議草案,最主要還是因為英國確實處於談判劣勢,而國內又內訌不能提供足夠的政治支持。
對於英國國內各政治勢力而言,打嘴炮誰都會,如果能拿出一份贏得英國上下共識的協議,那麼「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所以,雖然有絡繹不絕的內閣要員辭職,但據彭博社報導,1922 委員會現在還沒有收到足夠的保守黨議員信函,以啟動針對特蕾莎 · 梅的不信任投票。
Adrian Paul 也認為,英國議會下院可能對協議進行修正,但年底終將會批准脫歐協議,而歐洲議會也將在 3 月底前批准該協議。
英國脫歐後放飛自我
對於英國而言,脫歐之後又回到了熟悉的歷史場景,憑藉其實力和智力,可以在世界「興風作浪」。
英國和美國的產業與科技高度接近,在能源礦產、化工、醫藥、金融、IT、高端製造、頂尖大學依舊保持着世界級的競爭力,英國本土、英屬維京群島和開曼群島的金融業,依然在世界金融業舉足輕重。
軍事上,英國的軍費支出常年坐五望三,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 2017 年 12 月已經服役,第二艘航母威爾士親王號正在建造中。
同時,英國和前殖民地上層社會依舊維持着緊密的聯繫,印度、加拿大、澳洲等 50 多個國家依舊是英聯邦成員,對英語系國家(尤其是美國)保持着強大的紐帶。
反過來,德國默克爾執政日漸黃昏,歐洲保守排外的右翼勢力紛紛崛起上台執政,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和歐盟因為預算問題互掐,英國期待的歐洲大亂局可能不遠了。放眼全球,美國總統川普執政後戰略收縮,到處「放火」,正中英國下懷。
所以,英國脫歐看似突然,實則有備而來;國內看似一團混亂,實則在等待歐洲更大的亂局。「富貴險中求」,英國正在承擔這種風險。Good Luck!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