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政策空間在縮小 建議從政策式轉向改革式降成本--中國財科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7-20 19:22
中國財政科學院周五發布「降成本:2018年的調查與分析」稱,現階段降成本政策空間在縮小,加上人工、環境和原材料成本的增長趨勢,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性,要素市場化改革相對滯後等因素,加大了未來進一步降成本的難度,建議從政策式降成本轉向改革式降成本。
報告建議,改革式降成本包括:加快要素的市場化改革,降低制度成本,加快國企改革,破除僵屍企業導致的資源錯配成本,加快落實科研單位法人自主權,推動創新,健全政策評估機制和風險緩沖機制,對沖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
「我們認為當前這一時期建立一個風險緩沖機制,來減少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一些不確定性成本,具體包括中央政策可以使用外匯建立一個貿易風險平準基金,可以為股市,匯市,樓市等資產市場注入確定性因素,減少中美貿易戰可能帶來的成本損失。」報告稱。
對於受到中美貿易戰較多影響的出口企業,在相對穩健的財務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提下可以申請資金支持。各級財政部門出面設立一個出口企業融資擔保基金。為那些融資成本負擔過重的企業進行擔保,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地方政府要做好社會保障應急預案來穩定社會形勢,一些出口企業可能由於貿易戰帶來的沖擊疊加其它風險因素帶來倒閉現象,需要政府的社會保障體系來兜底。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股市,債市,匯市等近期大幅波動。人民幣兌美元即期CNY=CFXS周四一日暴挫近600點,匯價回到了一年以前的水平。周五盤中亦一度暴跌近400點。市場猜測在強美元和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之際,面對國內外種種不確定性,不排除貶值是中國主動選擇的方向,以為國內經濟增長預留空間。
**降成本有成效,然融資成本在上升**
中國財政科學院在過去兩年連續開展降成本問題調研,並於今年4-6月進行了第三次降成本年度大型調研活動,對2017年以來的降成本政策進行了科學評估 。本部分基於2018年財科院線上調查12,860份有效問卷、205萬個數據點,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
根據財科院的調查報告,從企業成本分析,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整體向好,但原材料成本上升明顯,人工成本增長緩慢,用電成本整體下降,用地成本持續上升,防風險帶來成本壓力,企業融資成本上升。營商環境有所改善,但仍有很大改進空間。
去年下半年以來,一行三會密集出台一系列金融監管文件整治金融亂象,金融去杠桿和嚴監管會引發信用緊縮,從而導致整體融資成本上升和分化。
對於融資環境,樣本企業整體評價不高,認為銀行融資環境不夠規範透明,與規範化市場體系的要求還有差距,企業為此付出的不合理隱性成本偏高。
調查顯示納稅總額占企業綜合成本費用比重較低,且呈下降趨勢,46.6%的企業認為稅費負擔較為合理,但同時有40.8%的企業認為稅費負擔重。90%以上企業希望減輕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負擔。
報告指出,2017年以來的降成本政策具有政策制訂數量多,連續密集出台和力度不斷加大等特點,但整體上看,降成本政策也具有一些不適應改革要求的表現,降成本政策呈現碎片化傾向,缺乏長期規劃,以及政府降成本,激勵企業降成本不明顯。
「從降成本的實際貫徹落實看,目前降成本是政府搭台唱戲的多,政府大包大攬,忽視對企業降成本的激勵,容易讓企業將降成本曲解為政府為企業解困,並形成等待政府出台降成本政策的傾向。」報告稱。
為此,報告建議要將政策式降成本轉向改革式降成本,其核心在於降低制度成本,制度成本包括各種體制機制的不合理,是改革滯後的成本,制度成本會轉化為顯性、隱性的各種成本,制度成本高會帶高所有企業成本,並會體現在企業的各類要素成本、稅費成本、社會成本等上面。僅靠單純的政策式降成本難以真正降低制度成本。
報告提出改革式降成本要以公共風險管理為導向,通過制度變革降低公共風險;激發企業降成本的內生動力,形成中央和地方協同發力的局面。
路透北京7月20日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
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