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投資術〉三大投資管道教戰 匯差、利差兩頭賺
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 2018-07-14 14:10
外幣投資一直是財富管理業務中重要的一環,除了出國旅遊換匯,外幣定存、外幣保單、海外基金都是外幣投資的一環。事實上,不只是出國前才需要關注匯率變動,在全球化經濟下,匯率變動跟你我的投資理財大有關係,即便不買海外基金、外幣保單,在只有台幣計價資產的情況下,如果台幣貶值,等同購買力是下降的,因此,平時都要了解匯率市場的趨勢變化。
外幣帳戶入門
民眾想要投資外幣很簡單,只要攜帶身分證及第二輔助證件,如健保卡、護照、駕照、以及開戶金額,通常是 100 美元,到銀行櫃台開戶。另外,今年 1 月 6 日起,也開放網路開立外幣帳戶。
銀行業者表示,只要開了外幣帳戶綜合存款帳戶,同時開通網路銀行,想要兌換各種外幣,只要上網、打電話就可以,甚至可以事先設定期望的匯價,進行「預約換匯」,非常方便。
不過,外幣存款不比台幣存款,錢存在銀行裡並非穩賺不賠,銀行業者提醒,外幣存款與台幣存款的最大差別,是存戶得自行承擔匯率風險,若沒注意匯率變化,小心賺了利差、賠了匯差。
初次接觸外幣投資或有固定外幣需求者,可以小額分散買入外幣定存,逐漸熟悉外匯波動特性後,再逐步依個人資產規劃與投資屬性調整投資部位。
至於外幣幣別的選擇,仍需依據自身需求而定,例如,依據未來規劃出國旅遊、子女留學等需求來選擇投資幣別。舉例來說,若規劃 10 年後送子女赴美留學,可在美元便宜時分批購入,再擇機投資美元計價的基金或是美元保單,由於投資標的配息、贖回都以美元計價,可避免匯兌風險。
銀行業者進一步提醒,若是沒有特定目標的投資人,通常建議選擇美元、歐元等強勢貨幣,因為此類貨幣波動程度較小、風險也相對較低。
且建議贖回時,若美元價格走低,不妨先贖回到美元帳戶,等美元價高時再換成台幣,才能賺取匯差。
過去數年各國政府採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利率長期維持低檔,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外幣定存的微薄利息,根本無法滿足對獲利的要求。銀行業者為了搶攻財富管理業務,爭相推出外幣高利定存。
尤其因應全球貿易衝突升溫,引發資金快速輪動,在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下,投資難度升高,不少投資人轉而選擇優惠定存作為理財首選,近來各銀行也紛紛推出優利定存,除了新台幣、美元,不少銀行還加碼了人民幣、澳幣優惠定存,其中,台、外幣利率最高可達 1.25% 及 3.6%。
凱基銀行理財產品部資深協理王志偉表示,今年來政經詭譎多變,國內央行利率連續八季維持不變,民眾可選擇優惠定存作為保守資產配置的一環,除了新臺幣之外,外幣亦是資產配置上不可或缺的部位,包括美元、澳幣及人民幣等均為國人常用外幣,長期仍具投資優勢。
不過,銀行業者提醒,民眾看到外幣定存專案,千萬不要只被高額「年息」宣傳吸引,因為宣稱的年息,通常優惠期間多不到 1 年,甚至有的只有 1 個月;而且設有最低承作金額、專案到期日,有的更要求必須是從他行轉來的「新資金」,這些在外幣交易時都該注意。
外幣保單
保守投資人可以藉由外幣保單參與外幣投資,因為保險持有期間較長,適合中長期壽險保障或是有年金規畫者。每年繳交保費定期累積外幣,透過長期布局,使得購買均價降低,也能替子女儲存出國教育基金。
外幣保單大熱銷,尤其是投資型保單!根據金管會公布的外幣保單最新業務狀況,今年截至 5 月底的「投資型」外幣保單之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台幣達 1205.48 億元,若較 2017 年同期的 553.12 億元,大幅增加了 118%。
外幣保單可分為「投資型」與「傳統型」兩大類:首先,在「投資型」外幣保單方面,今年前 5 月的保費收入為 1205.48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 118%,銷售前 3 名的壽險公司分別為國泰人壽、法國巴黎人壽與台灣人壽。
其次,在「傳統型」的外幣保單方面,今年前 5 月保費收入為 1774.08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30%,賣的最好前 3 名依序為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及中國人壽。
若以幣別來看,「美元保單」今年前 5 月的新契約保費收入為 87.81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62%;「人民幣保單」為 38.19 億元人民幣,大增 831%; 至於「澳元保單」為 5.77 億澳幣,衰退幅度達 46%。
對於這波外幣保單熱賣,金融業者表示,美元商品是外幣保單最大宗,由於美國聯準會啟動升息,對投資人來說,可望賺取利差,加上保險業者也積極叫進,導致買氣大增。
海外基金
投資海外基金若想匯差、利差兩頭賺,最好方式是直接開一個外幣帳戶,要買美元資產的基金,就趁美元貶值時,多換美元;要買歐元資產的基金,就趁歐元疲弱時,多換一點歐元;以低成本匯價投資,是賺到匯差的第一步。
買海外基金對於匯率的敏感度就需要更高了,舉例來說,投資人如果買了歐洲基金,一般資產管理公司至少會提供美元計價、或歐元計價兩種選擇。
如果選的是美元計價的歐洲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就會將該基金淨值先轉換成美元,計算出投資人買到的「單位數總額」,而資產管理公司在拿到投資人付出的美元後,該歐洲基金經理人會再將美元換成歐元,到市場上交易買賣。
若歐洲基金表現不錯,投資人想獲利了結時,資產管理公司也會將該基金淨值再計算成美元,依照投資人想贖回的部位,計算出一個總額,一直到這裡,該基金都是以美元形式計算。
但同樣道理,只有在「新台幣兌歐元升值」時,買進歐元計價的歐洲基金,並在「新台幣兌歐元貶值」時賣出歐元計價的歐洲基金,才是真的賺到匯兌收益。
整體來說,無論是外幣定存、外幣保單、或投資海外基金,都還是要做功課、承擔風險,報酬率愈高,必須承擔愈高的投資風險,理財專家提醒,選擇外幣理財商品,必須考量存款金額、資金閒置期間、投資標的流動性等,避免因臨時有資金需求而必須提前解約、贖回,導致本金遭受損失。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