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債違約潮〉中國今年債務違約恐再創新高 目前違約金額已達去年九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7-03 16:14
中國企業債務違約今年恐再創新高紀錄,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境內新發生違約的公募債券規模至少有人民幣 165 億元,光是短短半年,違約金額已達去年全年的九成,距離 2016 年的人民幣 207 億元的歷史新高僅一步之遙。而信評機構今年對企業的信評,更給出有史以來最負面的信評調整。
中信證券(CITIC Securities)分析師呂品表示,今年債券違約的數量很可能超越 2016 年,創下史上最大違約年。他表示,2016 年多數是產能過剩行業和國有企業違約,但今年多數違約的都是民間企業,更加深複雜程度與深度。
外電報導,中誠信國際研究院評級與債券研究部副總經理李詩指出,今年企業獲利已惡化,在當前經濟趨緩的情勢下,不太可能有改善。強調只要官方持續打擊影子銀行業務,企業再融資也會更加艱難。在此同時,債券殖利率上升,對那些很難國有企業般從銀行獲得幫助的民間企業來說,到期債務的再融資變得更加困難。
針對近期中國債市違約議題炒得沸沸揚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於 7 月 3 日出席債券通周年論壇上強調,中國債市於 2018 年 5 月底,違約率只是 0.39%,較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 1.74%,以至國際債券平均違約率的 1.2-2.08% 為低。2018 年前 5 個月,共有 12 家發行商涉及違約,當中只有 7 家為今年新違約商,其他 5 家去年已經被發現。
據統計,今年信評機構已 13 次調降中國企業信用評等,數量遠高出今年十次調升,創下有史以來最高比例。中國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公司和中國聯合信用評級公司等同業也有類似趨勢。
不過,目前中國監管機關已更能容許違約出現,潘功勝認為,這個現象有利中國債券市場健康發展,而人行也在研究處理違約債券的交易機制,並將優化發行人條款,強化資訊披露管理,完善託管人安排。
標準普爾大中華區首席評級官李國宜指出,目前違約的數量和金額和中國信用債市場總體量相比仍非常小,不太可能發生違約大規模集中爆發的情況,更指出只要有類似跡象出現,都會很快被遏制,以防出現系統性風險。
摩根大通亞太區副主席李晶表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週五真的對中國進口產品徵稅,將對中國金融業帶來一連串衍生效應。他指出,不僅消費者需求和經濟成長將減弱,還可能導致信貸質量下滑。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