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央行參事:中國應吸取日本教訓 不能從貿易戰打到金融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4-09 14:38

摘要:盛松成在接受央行主管《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中國既不應該引導匯率貶值,也不應放任匯率大幅升值。除生產率決定的比較優勢外,匯率的變化也會直接影響兩國比較優勢。對此,中國在宏觀層面需有審慎應對。

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 3 月 22 日簽署總統備忘錄,將對中國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中美貿易摩擦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有觀點認為,中美貿易失衡嚴重,是貿易戰無可避免的根本原因,但這一分析不夠全面和準確。近日,《金融時報》記者就中美貿易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

《金融時報》:請問您怎麼看待中美貿易逆差?

答:我認為應從經常帳戶整體考慮,而不能只看貨物貿易。國際貿易不僅包括貨物貿易,也包括服務貿易。多年來,中國對美國積累了大量貿易順差,但主要是在貨物貿易領域;而在服務貿易領域,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呈逐年擴大之勢,而美國是我國服務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國。

如果只考慮中美雙邊貿易,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統計,從經常帳戶整體看(既考慮貨物貿易又考慮服務貿易),實際上,2017 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3372 億美元,而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高達 4000 億、甚至 5000 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逆差為 3757 億美元、服務貿易順差為 385 億美元。

因而,僅從中國的大量貨物貿易順差和美國的逆差來討論中美貿易失衡,而忽略了兩國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全貌,是有失偏頗的。我們做了測算,按照美國的統計數據,僅看貨物貿易會導致 2016 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被高估 12% 以上。如果按照我國外匯管理局和商務部的統計數據,同年我國對美順差被高估 28% 左右。中美貿易關係,應從經常帳戶整體和更加全面的視角來看待。

《金融時報》:您能否介紹一下近年來中國對美國服務貿易進口的情況?

答:可以說中國對美國服務貿易順差的貢獻是逐年提升的。2017 年,美國對中國的服務貿易順差占美國全部服務貿易順差的 15.9%,較 10 年前(2008 年,4%)提高了 12 個百分點左右;從金額看,2017 年美國對中國服務貿易順差是 2008 年的近 8 倍。這些數據都是基於美國的統計計算的。

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同樣顯示,服務貿易旅行項下,中國居民在美國的支出(含教育等)多年來保持兩位數增長,2017 年全年,我國居民在美國的支出高達 321.8 億美元。

同時,美國是目前中國技術進口第一大來源國。我國近三分之一的技術進口合約都是向美國購買的。2017 年,據美方統計,我國向美國購買知識產權的花費達 85.3 億美元,年增率增長 7.2%。而除個別年份外,我國對美國技術進口金額增速亦高達兩位數。

此外,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我國居民出境旅行的商品購買也計入了服務貿易的旅行項中。這意味著一部分貨物貿易隱藏在服務貿易中,中美貨物貿易順差事實上被高估了。而旅行項下的逆差恰恰是對我國服務貿易逆差貢獻最大的。2017 年,我國 2612 億美元的服務貿易逆差中,旅行項為 2209 億美元,占服務貿易逆差總額 84.6%。

《金融時報》:您是否認為美國長期保持對我國服務貿易順差對其是有利的?

答:確實如此,美國長期保持對我國服務貿易順差不僅增加了美國的收入,也促進了美國的就業。從收入的角度舉例一二。據中國商務部測算,2016 年中國遊客在美人均花費約 1.3 萬美元,遠超其他國家遊客在美花費,當年旅遊支出高達 352.2 億美元,平均每天為美創造約 9700 萬美元收入。此外,美國為中國學生出境留學第一大目的國。中國在美留學生 2016 年人均花費約 4.5 萬美元,為美貢獻約 159 億美元收入。美國聯邦移民執法局的報告顯示,中國在美留學生數量約 35.3 萬人,占在美國際學生總數 34%。

隨著中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知識產權使用費逆差仍有擴大空間。美方對華高技術出口管制實際上降低了我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如果美方不對中方實施這些管制,從經常帳戶整體看,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會小得多。這些收入顯然也支撐了美國第三產業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從絕對數值看,美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大約是我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的 4 倍左右。

從就業的角度看,無論是旅行、教育還是醫療服務,都促進了當地勞動力市場的繁榮。服務業本身是勞動密集型行業,所創造的就業崗位遠超製造業創造的就業崗位,尤其是在如今高科技時代。美國是典型的消費驅動增長的經濟體,服務業占其 GDP 的比重接近 80%,而服務業的就業占比更是高達 82.5%。

事實上,這些數據反映出的更多是中美貿易的互利共贏,而不是相互剝奪。在服務貿易領域,中國對美國的大量逆差也符合當前兩國的比較優勢。而中國目前需要的,是深化服務業改革開放,提高自身在服務貿易領域的競爭力。

《金融時報》:對於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深化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您有何建議?

答:2017 年,美國服務貿易進口中只有 3.3% 來自中國,是美國從亞太地區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 12.1%,而從製造業看,美國貨物貿易進口中的 21.4% 都是來自中國的,中國占整個亞太地區對美出口市佔率的 50%。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市場市佔率與貨物貿易出口相差懸殊,而美國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出口基本是平分秋色的。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我國服務業競爭力的確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我們計算了我國第三產業各細分行業相對於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其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勞動生產率都不及製造業。這些行業同時也是我國在服務貿易中逆差較大的。擴大對外開放,往往有利於通過競爭和示範效應促進我國相關產業整體效率的提高。服務領域也是如此。對我國來說,應更重視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和推進第三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我國在貿易領域的競爭力。

此外,為應對可能的貿易摩擦對經濟的衝擊,也需要推進第三產業改革,滿足居民多層次的生活需要,釋放內需,增強對貿易衝擊的應對能力。

《金融時報》:未來中美兩國是否有可能從「貿易戰」打到「金融戰」?

答:我們應該吸取日本的教訓,不能從貿易戰打到金融戰。我們既不應該引導匯率貶值,也不應放任匯率大幅升值。除了生產率決定的比較優勢之外,匯率的變化也會通過價格直接影響兩國的比較優勢。對此,我國在宏觀層面需要有審慎的應對。

匯率貶值會帶來很多問題,得不償失。一是資本外流壓力增大,還有損大國形象,更加容易使貿易摩擦升級。二是凈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已十分有限。2017 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分別拉動 GDP 增速 4.1 個、2.2 個和 0.6 個百分點,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並不高,沒有必要通過貶值促進出口來拉動經濟。通過貶值促進出口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雖然短期內有可能獲得價格優勢,但不利於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也不應該放任匯率大幅升值。目前匯率升值是對過去一兩年來人民幣經歷較大貶值後的修復和對空頭的警示,之前一輪匯率貶值過程中的超調很嚴重。近期人民幣匯率的確大幅升值。國內強監管、防風險的背景下,房價趨於穩定、經濟向好,從外部看,美國升息和稅改的短期預期已釋放、歐洲經濟復甦超預期,美元走弱也加速推動了人民幣升值。當然我們也要儘量避免在升值方向上人民幣匯率的超調。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