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打了大豆,影響究竟有多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4-05 10:44
摘要:4-8 月基本是南美大豆主宰中國的貨源,只在這一時段制裁對中國的產業鏈影響不大。如果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南美供給和中國需求存在幾千萬噸的供應缺口,可能需要動用國儲、從周邊進口、並尋找替代品。
1. 大豆是中美貿易談判的重要籌碼,有較大可能會被列入下一批制裁名單。
2. 目前來看,貿易爭端對大豆的影響更多是心理層面。每年 4-8 月基本是南美的大豆主宰中國的貨源,只在這一時段制裁的話,對於中國的產業鏈影響不大。
3. 如果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的話,南美能夠供給中國的大豆數量大概 7000 多萬噸,而中國的需求量大概 9700 萬噸,仍存在幾千萬噸的供應缺口。缺口的滿足可能通過三種途徑滿足:a)國儲,數量機密,但預計可以滿足缺口;b)從周邊進口,如俄羅斯;c)尋找大豆的替代品,如肉類、植物油。
4. 價格影響:未來兩三個月價格動盪將成為常態;中國、巴西豆價或將上漲,美國豆價或將下跌。
【嘉賓】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張總
【嘉賓發言】
最近我們看到發生了一些事情,這些事其實 2016 年川普當選之後就在討論之中。這次終於發生了,大家是已經預料的。核心問題從目前看是貿易不平衡問題——中國對美順差 3500 億美元。相關討論 2017 年 1 月份之後沒有斷過,關於怎麼消除貿易順差,中方也有意願去解決。當然美方感到的緊迫性更強一些,雙方的方案、步驟、時間表不是很契合,所以才有了你來我往的動作。但是其中還是留下了相當大的協商空間,美方有四十五天,MOE 商品名單還沒有確定下來。中方雖確定了具體的類別,但是名單還在徵求意見之中。總體來說只是拉對方談判的籌碼。
目前對於商品的影響主要還在預測的階段,實際的貿易戰還沒有開始。雙方目前拿出的籌碼來看,美方提出的金額和中方在現階段提出的金額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600 億 vs30 億美元的訂單。後面可能會隨著兩邊磋商的進度還有一些商品出來。作為大豆商品來講,很多意見領袖、研究機構、專家學者都把大豆提出來了。但是做到並不是太容易,貿易戰是雙方都受損的。
這些還是在推演,還沒有到貿易戰開打的程度,只是為後面這一段時間的磋商定了一個基調,昨天從新聞上看到,劉鶴副總理接到了美國財務部部長的電話,中方報導說明了其強硬的立場。但是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比如雙方同意繼續保持磋商,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劉鶴等高層領導訪問美國,商量怎麼實施,這個過程有好有不好。劉鶴出訪沒見到川普,說明形勢是非常嚴峻的,雙方要價、方式方法還存在分歧;總體來講中美兩國的關係不會壞下去,哪怕壞下去也是階段性的,因為一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西方民主建制下的發達國家。美國的利益集團也會去做工作,川普當選還是農業州選上去的。涉及到農業的根本性問題的時候,農業的力量還是比較強的,美國大豆基金會、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雙方朝着正確的方向解決,根本途徑是將合作的蛋糕做大。如果互相進行反制,對雙方都不利。
現在美方的態度比較強勢。仔細分析有些地方是可以理解的,中方在步驟、時間表方面需要和美方協調一下。600 億目標是去年美方順差增長額,他們只是想打回原形,維持之前的水平而已。去年 4 月份我們有很積極的會談,百日計劃,全年度計劃,主要的內容還是如何減少貿易逆差的問題,達成共識是要減少。但是今年看到反而增加了 600 億美元。這裡面雙方的會談成果是不是被打了折扣呢,我認為有可能是貿易監控的力度還不夠。
如果沒有緊張的情況出現,我們不會兩次去美國與行政當局面對面交流。個人來看大豆是有比較大可能會列為下一批名單當中的。現在中美還有 500 多億的增加的商品差額,剩下的可以做對等的包括大豆、波音飛機等。每年進口大豆達到 140 億美元以上的規模,整體來看還是跟美國這 600 億不對稱。理智來講,用大豆列為下一批名單是雙刃劍,對中國損失可能還會更大一些。
目前所有的只是姿態而已,還沒有落實。1)就算大豆列入這個制裁清單,我們知道每年 4 月基本是南美貨源占領了中國市場,即使到時候對美國大豆制裁,也影響不大。今年阿根廷減產,總體南美受天氣影響,減產 1500 萬噸左右。總體來講,從南美出來的大豆在這個時間主要供應中國市場,巴西今年 1.13 億噸相比於去年有所增長,沖抵了其他國家的減少。實際的供應量還是充足的,去年也有大量庫存,達千萬噸級,可以支撐住全球的供應量。美國的大豆拿來制裁,對市場的影響更多是心理上的,隨著雙邊問題的解決,商討的結果和最後的措施出來,在美國大豆新季上市之前可能就解決了。2)上面是大豆列入名單的影響,下面談一下不列入名單的原因:大豆是中美經濟貿易關係的粘合劑,對華出口是美國大豆出口最大的一項。在中美的經濟貿易關係中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另外大豆的產業鏈、價值鏈相當長,一旦影響到了其中的環節,會影響到成本的提高,影響到食品的價格。必須要全面考慮對整體行業、社會、老百姓的影響。
總體來看,大豆目前貿易戰還沒開起來,正在緊密磋商。大豆真要放進制裁名單里的話,心理影響要大於實際貿易影響。當然最好的希望是大豆不要放進去,因為這會對整個社會造成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Q&A
1. 現在這個時點主要是南美市場供應,但是還是有一些美國大豆出口到中國來,如果真的波及到了,會不會對中國大豆供給有影響?
A: 今年美國大豆的對華出口比去年減少了 22%,去年是比較超常的年份。本年和前年相比增長了 1000 萬噸。很多人覺得這是非理性的炒作,實際上這是大豆的使用量和替代性得到了體現。你拿全國的蛋白需求量看,就可以理解中國為什麼增長了這麼多。
另外為什麼比去年下降呢,主要還是市場原因。巴西貨幣走弱,貨幣貶值,同時去年有 2500 多萬噸的大量庫存。巴西大量廉價的大豆銷往中國,美國的市場讓巴西占了至少 400 萬噸以上。
美國進口和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 620 萬噸,今年估計沒有貿易戰的話,對華出口應當是 3300 萬噸左右,比去年減少 300 萬噸。期待後面還有 300 萬噸增量過來。這個量主要還是替代阿根廷的減產,到了 7、8 月份,阿根廷減產造成後勁不足,部分需求就要轉到美國。那時候還是去美國進口,達到 3300 萬噸。有貿易戰的話,300 萬噸的量可以通過其餘途徑解決,比如中國自己的臨儲,對整個市場來講供應方面是積極因素。
2. 除了大豆的進口,豆粕的影響怎麼去補呢?
A: 中國是豆粕的出口國,任何國家的豆粕進中國都有屏障,需要市場准入談判。商品進入中國要進行輸出國的生產環境檢測、衛生檢疫、風險等評估清楚才會把協議簽了。去年開始豆粕已經從准許進口的名單刪除了。
3. 美國大豆銷不到中國來,能去其他國家嗎?有沒有可能做一個調配,價格怎麼走?
A: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心理因素造成美國的價格往下走,這是肯定的。南美現貨基差也一定走強。巴西走強主要原因是阿根廷的減產,原來巴西必須和阿根廷競爭,保持市場市佔率,現在阿根廷減產,巴西就緊盯美國的供應,不採取低價銷售。
如果大豆作為反制清單中的一項,這個價格差還會繼續走高。但是會出現承受力問題,巴西原來的市場(東南亞、北非、歐洲等)由於巴西價格貴而丟掉,即使貴中國也需要的話,也不是完全與美國替代的。
美國如果丟掉了中國市場,其他市場也不能完全承接中國的市場市佔率。從美國整體情況來看,期末庫存不斷增加(現在 1500 萬噸),今年度還得上調。
如果阿根廷的傳統豆粕市場轉向美國,美國壓榨能力可以滿負荷,但也幾乎不可能達到阿根廷的缺口,美國今年的壓榨不會非常好,有產能瓶頸。出口也會受影響,若是壓榨和出口表現都不好,美國的期末庫存還會進一步上調。會對大豆有進一步的壓力,國內也會出現價格上揚的態勢,這兩天可以看到豆粕上漲也是比較快的。
這樣一些事情增加了不確定因素,加劇了市場震盪。考慮美國的播種面積和播種期的天氣狀況都會造成影響,未來兩三個月價格動盪會成為比較常態的現象,一直到 5 月份或 6 月上旬。
4. 關於大豆協會的態度和影響,大豆協會是否真的會對川普施加影響?程度有多少?
A: 川普上台時我們就為應對這樣的情況做準備。那時候主要提供中美農產品貿易的教育,前一段時間看還是樂觀的,因為從農業部一系列關鍵人物的職位,都是選的農業專家。比如農業部部長是畜牧分析師,當過州長,畜牧方面是專家;農業部副部長是美國大豆協會前任首席執行官;另外兩位副部長,一位原來是愛荷華州的農業廳廳長,還有一位原來是印第安納州的農業廳廳長。從人選等方面來看,這些人對中國都有及其深厚的感情,會呼籲制定有利於中美貿易的政策,是積極的中美貿易倡導者和利益維護者。
隨著事態的演變,形勢越來越嚴峻。每一次出現問題,我們會第一時間發表聲明,並約談行政當局重要人物,比如財長、貿易談判代表、商務部部長等。一起來討論,傳達美國大豆產業的心聲和擔憂,以及我們的建議,也聯合其他農業機構發聲。甚至花了 50 萬美元在美國做了為期兩周的主流電視台(總統一定會看到的電視台)廣告,廣告關於中美農業貿易,遊說政府做決定之前考慮中美農產品貿易關係。
在最近 600 億 MOE 名單簽了之後,美國大豆協會會長公開宣稱,若是影響到了豆民利益,下一次選舉就知道該投向誰了。在這個過程當中,協會的影響還是比較強大的。雖然要去把他拽回來也比較困難,很多官員(比如總統的顧問)紛紛離開了,但是這個影響還會繼續施加下去。我們會聯合其他協會一起反應訴求,將影響降到最小。
5. 如果採取反制措施,對中國的損失可能更大,有沒有量化的數據?
A: 這個還在推演中,涵蓋的面比較廣。確實手頭有諮詢,但是還是不對外的,不想向市場傳遞負面資訊。我們對美國整體大豆、農作物生產的影響、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全球大豆貿易格局的影響也做了一個量化的分析。關於全球經濟福利的影響,貿易戰打起來之後 GDP 縮水情況會出現,中國的量是最大的,美國其次。結論是中國的損失比美國更大一些。
6. 美國這一季剩的大豆也不多了,咱們推到下一季,如果中美貿易戰發生,中國轉投南美,那麼美國這麼多的大豆能找到足夠的客戶消化嗎?
A: 美國的大豆產業歷來放眼全世界供需。中國占到美國出口大豆的 62% 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引起了美國大豆產業的高度警覺,就是說不能太以來單一市場,並且這個單一市場有太多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有政治因素和其它因素考量,比如生物技術即常說的轉基因技術管理。我們也已做好足夠準備來開發歐盟市場、東南亞市場、中東、北非等,工作已經做到位。若貿易不利,我們對其他市場通道已通。美國減少種植面積是必然的,62% 的市場被打掉,這是相當大的數量的減少,美國不可能找到完全替代中國的市場。如果對中國市場的削減到 70%,那對全球縮減大約 30%。我們整體有模型來推演這個過程。現在看美國農民願意種大豆。如果天氣合適,今年 9/10 月份還是大規模豐收。如果天氣異常削減產量則也會部分支撐價格。總之如果貿易戰涉及大豆,美國會削減大豆種植,轉而多種植其他產品,但這是一個逐漸的過程,不是能瞬間改變的。大豆超過 10 元就是美國農民賣貨時機,農民出貨意願比較高。川普事件出來後,美國預計庫存 1500 萬噸,並且有可能繼續放大。像是南亞等一些國家人口眾多,經濟也在好轉,這個過程中是有一些替代性的。
7. 貿易戰後 CBOT 價格會和現貨市場聯動產生變化嗎?
A: 長期來看聯動性很強,但是出現貿易障礙和壁壘後,聯動性消失了,各自根據市場供需去走。貿易戰美國價格下跌無疑,中國市場則受推力上跑,現貨市場不缺貨會抑制一部分上跑。我們豆粕豆油會上漲。
長期以來豆油受到抑制,長期來看豆油還會往下跳,豆粕比較走強,養殖業來看有周期壓力,在產能方面有些需求可能會丟掉。長期來看養殖行業很重要,雞蛋雞肉也萎靡不振,養殖稍微過剩。這些需求減少一些會削減一部分大豆貿易戰所帶來的影響。
8. 下一批清單出是什麼時候?
A: 這個是政府的事情了,我們也不能準確確定。實際是應該會很快出來,前一段主要是針對鋼和鋁製品,下一批的清單要看雙方磋商,有一個大約 45 天的範圍,我們爭取協議達成。
9. 今年大豆現貨成本上漲的判斷?
A: 太具體了,作為協會來講,我們不進行交易,從中國目前的現貨價格來看,豆油收到了很大的抑制,豆油比例還會下調。豆粕走強,養殖業目前來看遇到了周期性的壓力,產能的控制方面,是不是一部分需求丟掉。出現這個問題,即使價格上漲,也會被需求抹掉。
10. 中國去南美採購的話,能滿足中國的需求嗎?因為南美的資源稟賦和交通設施可能會和美國有差距。
A: 南美整體大豆出來是 7000 多萬噸。南美供應到中國依然對美國有貿易機會,大約在 1500-2500 萬噸之間,也就是說,把貿易戰虛擬現實化的話,南美進入到中國能有接近 7000 萬噸的水平。中國這邊需求 9700 萬噸,有人認為上億,不過這很難。還是有幾千萬噸的供應缺口。缺口滿足一個來源是國儲,數量是機密,我覺得要滿足這樣一個缺口還是有富餘的。中儲糧作為代表也有採購的行為,我覺得國儲是可以去彌補的。另一個是從周邊比如俄羅斯進口,今年俄羅斯大豆進口量也在增加。第三是找大豆的替代品,一個是進口的肉類,一個是進口的植物油。從澳洲、巴西、歐盟進一些,進口品種不一樣,替代大豆作為飼料養殖的角色,這對壓榨行業也造成一定影響。總體來說,美國尋求新的買家,可以做到,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已丟掉的中國的進口量。南美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產量都給中國。大家覺得中國不可能完全不要美國大豆的。總體來說大豆得不到滿足,不是完全能生產出來的。短期內只能救急,長期這樣的話會對全球產生持續性的變化比如貿易分工、結構等會有調整,但是大豆作為粘合劑,我們對此要保持謹慎的樂觀。
11. 從全球再平衡的角度,南美北美的價差會縮小回去,價格會比現在漲還是跌?
A: 再平衡要看資源稟賦。世界上最適合生產大豆的土地,如中國烏克蘭美國。再平衡後美國還是種相當大數量的大豆,美國認識到大豆依賴後本身來講已經做好了準備,開發市場的力度是相當大的,中國需求的減少會影響到美國,但是美國競爭優勢超過南美。重新平衡大家依然會青睞美國生產的大豆,南美可以擴大生產,產能增加對價格壓力產生出來,但是資源稟賦擺在這裡,這樣的擴種也會受到一些限制。中國進口大豆的時候,豆粕關係動物養殖,那麼動物養殖的規模是不是滿負荷了,中國也會反省自己的大豆產業相關的比如飼料行業、養殖行業、壓榨行業所有產業結構。貿易戰會加速這種產業調整。
12. 美國還有南美的國家市場是競爭型的嗎?聽說有一些貿易商在控制商品和物流,這存在嗎?
A: 美國南美有一段時間是競爭的,供應重疊時候如每年的二三四月,此時既有南美也有北美供應。其他時候競爭關係就不強了,彌補了互相的替代和需要,他們的替代性強於競爭性。通常說美國的企業壟斷,其實是有陰謀論的說法,不能夠簡單的說是美國企業。在南美美國歐洲都有並行總部,各司其職,在全球進行布局來實現他們所聲稱的使命,即將富餘的運輸到稀缺的地方。從整體全球貿易的格局來看,這些公司確實占了很大的市佔率,他們不僅僅是貿易公司,還經營加工企業等。業務面比較廣,物流是長期以來的瓶頸,影響到了中國的投資、合作的緊密程度,都會緩解這方面的不利影響。
13. 中國是否會擴張大豆?
A: 中國大豆產量依然是全球第四,國內政策重視糧食安全。要求達到糧食基本自給,大豆不屬於口糧產品,屬於適度進口的方面,中國大豆的消費 88% 來自進口。自給生產的大豆只有 12%。進口的大豆如果我們自己種植,折成土地需要八億畝土地,美國需要四億畝。我們現在有 20 億畝,拿出接近一半的土地來種大豆是不現實的。中國的大豆往往還是供應食品需求,不在壓榨方面。
14. 東北的大豆是最好的嗎?
A: 中國的種子資源是全世界最豐富的。在美國 94% 的大豆都是用基因改良的手段種出來的,也有非轉基因拿來做食品,這個食品級大豆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國有專門生產做豆腐、豆漿、豆芽的大豆。但是中國從一個豆子開始做,產品細分方面做得不夠。東北大豆本質上是好的,但是在具體加工儲存銷售方面沒有實現細分。不可能,一個豆子滿足不同的食品要求。我們有點沒利用好自身的優勢。
本文為中信農業盛夏團隊整理的中美貿易爭端系列:# 大豆 #專家電話會議紀要。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