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一〉道瓊狂瀉史上最慘 4個理由看股市其實僅自發性修正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2018-02-06 09:53
美股昨日重挫,道瓊指數狂瀉千點史上最慘,全球股市瀰漫恐慌氣氛,但若從總體經濟面來看,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今 (6) 日以 4 大理由來說明,實際上大環境尚未出現太過明顯的系統性風險,市場的動盪比較接近市場自發性的修正。
元大寶華認為,事實上這波金融市場的震盪幾乎可說是「期待已久」,因為觀察去年一整年美國銀行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可發現大型基金經理人幾乎每月都將「債券市場崩盤」視為是股市尾部風險的最大風險因子之一,其關鍵的原因在於,當下股票價格評價已高,若債券殖利率進一步大漲,將會讓看起來接近泡沫的股價更難以為繼。
尤其 1 月起全球股票市場漲幅明顯加速,且債券殖利率也加速上揚,股債間價格歧異的發展,讓股票看起來更接近泡沫的狀態。
不過,元大寶華基於以下理由認為總經面並未出現太過明顯的系統性風險。
理由一:全球勞動市場未見「吃緊」地步 沒有嚴重的「需求拉升式」通貨膨脹
美國勞工部公布平均薪資年增率從 2.7% 上揚至 2.9%,創 2009 年以來最快的漲幅,並超過市場預期的 2.7%,許多人以勞動市場吃緊來解讀這樣的指標,並預料未來薪資上漲可能更快;不過,須留意平均工時卻大幅下滑,代表平均薪資的上漲很可能是因為天氣的嚴寒,讓一些低薪臨時雇員工作時數縮小,進而拉高了平均薪資。
另一方面,目前除了美國外,絕大多數已開發國家都沒有工資快速上漲的問題,例如歐元區失業率仍高達 8.7%,而日本失業率雖低但每年的薪資調幅都不如預期。
因此,儘管經濟前景好轉,通膨一定會上升,卻沒有嚴重的「需求拉升式」通貨膨脹。
理由二:資金並沒有到「緊縮」的地步
元大寶華說明,當經濟前景比較好的時候,即便利率走高,只要利率上升的幅度比起經濟上揚程度還低,也可以認定是寬鬆的狀態。
據彭博社統計,即便加計 2 月 6 日的重挫,目前美國、歐洲以及亞洲 (日本除外) 的彭博金融狀況指數均處在象徵寬鬆的 0 分界點之上,顯示目前金融市場仍正常運作,並未因央行的貨幣政策轉向而造成實質吃緊的狀態。
元大寶華指出,若觀察同樣指標在在 2008 年海嘯發生前一年就已出現吃緊的狀況,該指標從 2007 年 7 月跌到象徵資金緊縮的 0 以下,即便後來股市於 2007 年 10 月 9 日創新高,該指標也從來沒有走向寬鬆。
理由三:股債市場並未見嚴重的評價失衡狀態
元大寶華透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Robert Shiller 所發明的 CAPE 作為衡量,若將其倒數減去美國 10 年債殖利率後,再對比實質標準普爾 500 股價指數可發現,1929、1972、1987、2000 和 2007 年市場陷入金融危機前,都曾有一段無風險利率高過有風險利率的時期。
而昨日美國 S&P500 CAPE 為 32.05,隱含的有風險利率 3.12%,仍高過於同日美國 10 年債殖利率 2.7056%,亦即市場目前還沒有出現嚴重的評價失衡狀態。
理由四: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全球經濟仍處在「同步向上」的格局
目前絕大多數國家 PMI 不但處在象徵擴張的 0 分界點之上,甚至多數還保持上揚趨勢,再加上 OECD 領先指標持續上揚,且國際貨幣基金近日才剛上修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可見經濟基本面沒有見到惡化的跡象。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