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利率、匯率、資管新規及房地產稅 這是盛松成的重磅解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1-16 21:20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日前接受媒體專訪,在 2018 年中國利率、匯率走勢,資管新規的意義及影響,以及房地產稅等問題上,他做了詳細深入的解讀。
以下是盛松成核心觀點:
- 中國沒有必要在近期再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實際上中國已經先於聯準會升息了,因為我們儘管沒有對實體經濟的存貸款利率升息,但是我們金融市場利率在上升,上升得比較快。這是最近一兩年來金融去槓桿的結果。
- 有些人說 2018 年我們的貨幣政策會放鬆,但盛松成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如果放鬆的話,我們 2017 年做的很多事情恐怕會前功盡棄。現在延續 2017 年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 人民幣近期快速升值主要是國內的因素,同時也有美元走弱這一國際因素。美元不僅兌人民幣下跌,兌其它主要國家的貨幣都下跌,因為美國的有些經濟數據不及預期,還因為川普減稅靴子落地以後,這個利多的預期就沒了;人民幣匯率未來既不會大幅度地升值,也不會大幅度地貶值,而是較為平穩。
- 對於資管新規,他認為出台意義重大,因為首先它是教育了投資者,世界上所有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沒有風險的就是銀行存款,但利率很低;受到資管新規影響最大的首先是銀行,尤其是小銀行,因為小銀行的理財業務量最高的可以達到其業務總量的接近 1/3,相對來說大銀行受到的衝擊少一點。
- 關於徵收房地產稅問題,盛松成認為,這是一個目標,是將來應該需要做的,對於完善稅制以及房地產市場本身的健康、平穩發展,包括對於貧富差距的縮小等等,意義都非常重大。但是要實行典型意義上的持有環節房地產稅,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也不是短期內能夠出台的。
以下為原文:
第一財經《首席對策》專訪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教授,深入挖掘 2018 年的利率、匯率走勢,資管新規的現實和深遠意義以及房地產稅的推進情況,呈現獨家解讀。
嘉賓介紹:盛松成,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9 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中國人民銀行參事 (正廳局級)、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網路金融協會統計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人民銀行瀋陽分行行長等職。
盛松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貨幣經濟學、貨幣理論與政策以及宏觀經濟分析。他在社會融資規模、資本帳戶開放、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房地產市場調控、虛擬貨幣與數位貨幣、網路金融等理論與政策研究中,做出了積極貢獻。多年來,他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金融研究》和《中國金融》等重要刊物發表專業論文 100 餘篇,並出版多部著作,如《中央銀行與貨幣供給》和《金融改革協調推進論》等。他主持創建的社會融資規模指標已經成為我國金融宏觀調控的主要指標之一。
盛松成 1993 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科研獎二等獎 (一等獎空缺),先後獲全國高等院校金融類優秀教材獎、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首屆院校「金晨」優秀科研成果獎、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首屆金融圖書「金羊獎」和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優秀研究成果著作類一等獎等。
一:我國已先於聯準會升息 不贊成近期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
一財 李策:盛老師,您好!很高興再次專訪到您。您最近公開表示,不贊成目前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您認為 2018 年如果聯準會升息、CPI 上行共振,存貸款基準利率和貨幣政策操作利率分別會如何變動?
央行參事 盛松成:存貸款基準利率和美國升息的利率是不同的,我們國家的利率體系和美國也有很大不同,美國的所謂「升息」提高的是它的政策利率,也就是聯邦基金利率,聯邦基金利率的變化會迅速傳導到金融市場利率,進而又馬上會影響到對實體經濟的利率。美國金融市場的利率和實體經濟的利率是完全放開的。我們國家利率體系要更複雜,我們有政策利率,有金融市場利率,也有對實體經濟的存貸款基準利率。所以我們大家平時所說的所謂的升息都是指對我國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上調,這和聯準會升息不同。最近一兩年來,人民銀行通過政策利率的引導,並且由於我們金融市場最近的去槓桿,實際上金融市場的利率已經在上升了,而且上升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比如目前我們的 10 年期的公債利率已經比 2016 年第三季末的 2.7% 上升了 1.2 個百分點,而同期美國公債到期殖利率僅上升 0.6 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我們比它上升多了 0.6 個百分點。在好幾個場合,我都說過,實際上我們已經先於聯準會升息了,因為我們儘管沒有對實體經濟的存貸款利率升息,但是我們金融市場利率在上升,上升得比較快。這是最近一兩年來金融去槓桿的結果。因為金融去槓桿,金融市場的資金是比較緊的,於是我們金融市場的利率就會上升。這個利率上升首先影響的是金融市場的內部,影響的是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往來的成本。金融市場利率上升實際上也會影響到實體經濟,什麼意思呢?就是銀行會將資金成本的上升部分地轉嫁到實體經濟去。最近實體經濟的存貸款利率已經有所上升了。目前我們已經基本實現了利率市場化,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利率是以存貸款基準利率為基礎上下浮動的。我們現在貸款利率上浮的占比在上升,貸款利率下浮的比例在下降,實行基準利率的也在下降。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我們的存貸款利率已經在上升了。
所以我說我們已經先於聯準會升息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在近期再提高存貸款的基準利率,因為再提高存貸款的基準利率,等於為金融機構升息提供了背書,它會進一步提高對實體經濟的存貸款利率,尤其是貸款利率。我們國家現在經濟總體上發展比較好,這大家都知道。過去一年,現在數據還沒公布,GDP 的增速一般說來會在 6.9%,應該說經濟發展的還是比較好的。但是經濟仍然有下行的壓力,不是說沒有。大多數人預測今年的經濟 GDP 增速會在 6.5% 左右,不會像去年這麼高。這也是我不主張存貸款利率升息的一個原因。我們現在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生機勃勃,確實在發展,但是困難也還是比較多的。如果升息,對企業,尤其對中小企業,會帶來成本上升。
此外,我們現在物價並不很高。目前 CPI 都不到 2%,1.7%、1.8%,最高也就 1.9%,這也是我不主張存貸款利率在目前提升的一個原因。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已經初步或者基本實現了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可以根據中央銀行規定的存貸款基準利率,自主決定上浮、下浮的比例。我覺得應該更多地讓金融機構自主定價,根據市場和產品的需要,實行利率上浮或者下浮,而不是頻繁地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這不利於利率的市場化的改革。所以一動不如一靜,我覺得在目前我們還沒有必要提升存貸款基準利率。
二:2018 年會延續 2017 年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一財 李策:2017 年的貨幣政策是中性偏緊,我們現在也是既要調結構也要穩增長,現在的貨幣政策您覺得會不會有變化?還是說要維持以前的基調?
央行參事 盛松成:不只是現在,在幾個月前,我就多次強調,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了,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我覺得應該是不松不緊,以不變應萬變。我曾經用了「延續」兩個字,也就是說 2018 年可以延續 2017 年穩健的貨幣政策。2017 年穩健的貨幣政策相對來說是比較緊的,不是很鬆的,但是也不是很緊。有些人說 2018 年我們的貨幣政策會放鬆,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如果放鬆的話,我們 2017 年做的很多事情恐怕會前功盡棄。2017 年我們加強了對金融本身的監管,以防範金融風險;穩貨幣,從而促進經濟的平穩和較快的增長。我覺得 2017 年我們的貨幣政策是比較成功的,既然是比較成功的,目前我們沒有必要去改變它。現在延續 2017 年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
三:國內因素和美元走弱共同推動近期人民幣升值預計匯率維持在 6.6 左右
一財 李策:2017 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最近,人民幣經歷了較大幅度的升值,原因何在?對今後一段時間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怎麼看?
央行參事 盛松成:好的,匯率問題現在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而且對於中國的經濟也確實影響比較大的,我覺得匯率的問題不是非常簡單地由個別因素決定的,它首先決定於基本的經濟面,同時短期匯率還會受到市場預期的影響,從而產生羊群效應,這些影響都會比較大的。大家可能還會記得,一年多前,也就是 2016 年的 11、12 月份到 2017 年 1 月份,我們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是比較大的,當時有不少經濟學家都覺得到了 2016 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會跌破 7,2017 年上半年會跌破 7.2,2017 年的年底會跌破 7.5。我當時就說不會。我是少數幾個在當時對人民幣匯率保持比較樂觀態度的經濟學家之一。
當時我還提出要保持人民幣匯率預期,要扭轉市場的羊群效應,要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存在「保匯率」和「保儲備」之間的兩難的選擇。我認為,如果採取正確措施,我們不僅能保住匯率,也能夠保住儲備。也就是說,我們以一定的少量的外匯存底的減少來保持我們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實際上,當時確實是採取了這麼一個措施,中央銀行以市場參與者的身份在必要的時候用外匯存底來購買美元,穩定市場預期。實踐證明,這樣做是很正確的。所以從 2017 年的 1、2 月份開始,人民幣匯率的形勢就發生了變化。人民幣匯率開始逐漸平穩,並且開始升值,最高的時候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都突破 6.5,甚至 6.4、6.48,接近 6.5。我記得我在去年 5 月、8 月就多次強調,到 2017 年年底,人民幣匯率很可能會在 6.5 到 6.6 之間,現在看來基本情況確實是這樣。現在情況又有所變化,人民幣快速升值了,在短短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就從 6.6 到 6.5,最近幾天甚至達到 6.48 左右,很多人都來問我這是什麼原因?我說這個主要是我們國內的因素,當然也有國際的因素。國際的因素是美元走弱,美元指數下跌。美元不僅兌人民幣下跌,美元兌其它主要國家的貨幣,包括對英鎊、歐元、日元都下跌,因為美國的有些經濟數據不及預期,比如最近公布出來數據,非農就業就遠低於市場預期。還比如川普減稅,靴子落地以後,這個利多的預期就沒了。實際上,對市場影響最大的時候往往是政策還沒有完全出台的時候。聯準會升息也是類似的,目前聯準會升息的短期影響已經釋放。這是美元的因素。
但是我覺得我們這一次人民幣升值不單單是美元的因素,因為我們不僅對美元升值,我們一籃子貨幣也在升值,人民幣匯率指數也在升值,這就要從國內經濟來找原因了。我覺得從國內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我們經濟發展得確實是比較好的,好於絕大多數經濟體,2017 年 GDP 增速達到 6.8%、6.9% 是毫無疑問的。新的一年,大多數人預測還會在 6.5% 左右,甚至有的人更樂觀,說明我們的經濟發展得還比較好,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因為從長遠看,匯率總體講還是決定於基本經濟因素。
第二,我剛才實際上已經講到了,短期金融市場的利率對匯率影響比較大,因為只有金融市場利率才會影響短期的資金流動。我們的利率水平總體講比美國還是高了不少的,我剛才已經說過,最近一年多來,我國 10 年期公債利率就升了 1.2 個百分點,而同期美國才升了 0.6 個百分點,現在這兩者相差的利差大概在 1.5 個百分點左右。在我們利率高得多的情況下,就不存在、也不會有大量的資金外流,因為資金本身是逐利的。所以這我覺得也是一個因素。
第三,我們對資金流動的管理也是一個因素,這使得我們國內的資金對外幣資金供應是比較充裕的。所有這些因素都加在一起就決定了我們目前最近幾個星期人民幣的匯率比較大的升值。
有人又來問我會不會繼續升下去?去年貶值的時候,大家都非常擔心人民幣繼續貶值。現在升值的時候,大家也會擔心、也會預測會不會繼續升值。我覺得現在人民幣大幅度升值和大幅度的貶值都不利,而是應該保持基本穩定。大幅度的升值表面上是好事,人民幣更值錢了,實際上並不利,為什麼?因為現在全球經濟都在復甦,歐洲經濟也在復甦,這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美國經濟也還不錯。目前美國 GDP 增速在 2.5% 左右,2018 年甚至有可能會達到 3%。全球經濟復甦會擴大全球經濟的需求。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升值,就會失去這一次全球經濟復甦的紅利,所以人民幣不應該大幅升值,應該保持基本穩定。那麼貶值,我覺得也不好,我是指比較大的貶值,也不好,為什麼?首先對國內經濟信心的影響並不好,人民幣又貶值了,大家感覺都不好,這是一個。還有,大幅度貶值很可能會引起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摩擦。這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我覺得這是中央定的調子。所以我覺得人民幣匯率未來既不會大幅度地升值,也不會大幅度地貶值,而是較為平穩。當然,小幅的升值、貶值、波動這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未來會越來越多地由市場決定人民幣匯率。現在已經逐漸地由市場來決定了,市場決定的因素更多,我們行政干預的這些因素很少。比如說這一次人民幣的升值,我覺得就是市場行為,而不是人民銀行的干預。我不相信人民銀行干預以後使匯率升值。我認為 2018 年我們人民幣大概會維持在 6.6 左右。
四: 資管新規意義深遠
一財 李策:去年 11 月中下旬,人民銀行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目前已結束徵求意見,您預計資管新規的潛在影響有哪些?對金融各細分行業來說意味著什麼?
央行參事 盛松成:好的,現在整個金融非常關注的就是央行、三會和外匯管理局最近出台的資管新規的徵求意見稿,最後會出台經過徵求意見修改以後的新規。我覺得資管新規意義非常重大,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影響都非常大。如果剔除交叉持有的情況,比如說銀行發理財產品、理財募集的資金又投向了基金或者信託,我們現在資產管理規模大概有 60 兆;如果不剔除交叉持有的話,資管業務規模直接加總則接近 120 兆。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們 GDP 也就 74 兆,存款餘額大約是 160 兆,所以 60 兆也是非常大的一個數額了。它實際上涉及到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所有的這些機構幾乎都參與資管業務,大都是最近 10 年,尤其是最近 5 年發展起來的。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們收入也比較高了,也產生了一大批中產階層,需要資產的保值增值,所以資管的出現是有歷史必然性的。當然資管業務發展目前也有很多問題,我就不詳細講了。
這次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主要這麼幾個方面,實際上也是對目前資管業務產生的問題的一個糾偏糾正。比如打破剛性兌付。以前如果我們去買理財,有的是表外理財,雖然表面上銀行說了表外理財是風險自擔的,但實際上是剛性兌付的,到現在為止幾乎還沒有理財出現不兌付的情況。那麼在老百姓的心目當中,只要我是買了銀行的,銀行的都是國家的,就是剛性兌付的,就不會有風險。到目前為止是這樣。正因為這樣,所以儘管理財的產品收益只有四點幾,老百姓願意買,因為沒什麼風險,又比存款利率高得多。目前活期存款利率只有 0.35%,一年期的存款也才 1.5%,所以買理財要好得多,所以大家都願意買理財。但是如果打破了剛性兌付呢? 4.1%、5.1% 的收益不僅有可能拿不到,很可能本金都不能保證,這麼一來老百姓就要考慮了,我適不適合買理財呢?我不買理財,我可能去買基金、買信託,因為同樣要承擔風險,基金的殖利率比理財要高多了。所以,打破剛性兌付對於目前的理財產品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還比如說徵求意見稿中提出資管產品要實行凈值化管理,所謂「凈值化管理」,就像基金一樣,每天要公布產品的凈值,贏了多少、虧了多少,都要公布出來,而不像現在,要等到半年、一年以後拿本金加利息。還比如說不允許搞資金池,不允許搞期限錯配,這些正是我們目前的理財能夠運行的重要條件。
所以此次資管新規出台後,受到影響最大的首先是銀行,尤其是小銀行,因為小銀行的理財業務量最高的可以達到其業務總量的接近 1/3。相對來說大銀行受到的衝擊少一點。當然對其它金融機構,比如基金、券商資管、信託等,也有影響,因為資金來源中有相當部分是銀行發行的理財。如果銀行理財沒有資金了,資管產品的資金來源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影響會是非常廣泛的,正因為這樣,新規徵求意見稿設立了一個過渡期,目前是說一年半,當然大家在討論能不能將一年半延長到兩年,甚至有人說延長到三年,這只不過是延長,以後總要實行的。
資管新規意義重大,非常好,因為首先它是教育了投資者,世界上所有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沒有風險的就是銀行存款,但利率很低。存款保險制度保障了儲戶 50 萬以內的本金是沒有風險的,但是其他所有的投資理論上都應該是有風險的。新規教育投資者,讓大家意識到投資任何東西都要和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這也是對我們投資者的一種真正的保護。
第二,從長遠看,規範資管業務對改變我們國家整個金融的格局,都是有非常大意義的,因為我們國家是以間接融資為主。我們通過銀行的融資大概占了融資總額的近 80%,而直接融資,主要是股票和債券融資,大概僅占 20% 左右,美國則幾乎是倒過來的。未來資管新規出台後,對改變當前這個格局都是有好處的。為什麼呢?因為直接融資一定會做大,間接融資占比相對來說會下降。因為按照目前的模式和以前的模式,如果銀行理財要和基金同樣的去競爭,實際上銀行是處於一個非常有利的壟斷地位,通過發行理財產品獲得資金後,再投資到基金、信託等產品中。資管新規實行後,將有利於直接融資發展。還比如說你剛才問到的保險,資管新規對保險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我始終認為我國保險業應該有一個大發展。在美國,保險業增加值占了整個金融行業的 37%,而在我國,保險只占金融行業的 7%,由此推算我們的保險業還有很大的發展餘地。第二,我們國家的人那麼多,現在已經逐漸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了,需要用保險,而我們社會保障體系還在逐漸的健全和完善的過程當中,很需要商業保險的配合,所以我們的保險以後一定會比較大的發展,未來保險在整個金融當中所占的比重不會像現在這樣只有不到 7%,相信我們以後應該到 17% 都是完全可能的。
資管新規恰恰是對保險是非常有利的,因為保險的資金來源是老百姓購買的保單,資金成本低,同時保險資金運用是長期的,它主要用於什麼地方呢?保險資金投資的主要方向是債券和存款,是比較穩健的。我們資管新規出來以後,對保險的發展間接的也是一個有利因素,但是也需要保險業本身的改革和創新。保險的制度設計、產品設計是不是能夠接這個盤?包括我們的證券市場,股市、債市的運作,能不能接盤從銀行溢出的資金? 30 兆理財,如果溢出一半,也是不小的規模。這個對我們證券市場、對保險業本身又是一個倒逼機制。所以我覺得,資管新規,總體講是非常好的,當然要考慮平穩過渡,還要考慮區別對待,不同的銀行是不同的,有的小銀行、城商行,應該要有區別對待。還有很重要一點我想強調的是,應該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目前,我們只能說是基本實現利率市場化。所謂基本實現就是銀行實行的存貸利率可以在人民銀行規定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上下浮動,但是這個浮動並不是完全放開的,實際上是有一定的管理(或者說窗口指導)的。應該逐漸讓金融機構更多地主動定價,也就是說,不需要中央銀行規定只能上浮 30%,可以讓金融機構多上浮一點,一步步來,直到可以上浮 50%、100%,直到完全放開。真正市場化的國家,利率是不管制的。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存款利率非常低,活期存款才 0.35%,一年期的存款才 1.5%,如果完全放開,那麼銀行存款對理財產品就可以形成替代。但在目前存款利率低、理財產品利率比較高的情況下,大家當然不去存款,而把存款利率上浮後,就是走正道開正門。隨著資管新規的實行,我呼籲應該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五: 新舊動能轉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一財 李策:還有一個話題非常熱門,就是關於新舊動能的轉化,我們都知道中國經濟前 30 年的增長依靠的是房地產和基建,目前以「網路 +」、高端製造業、虛擬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正在取代以房地產業過剩產能為代表的舊經濟,在新舊動能轉化的過程當中有沒有非常好的投資機會是應該我們加以關注的?在這方面您有什麼樣的看法?
央行參事 盛松成:我覺得新舊動能的轉化也好,產業升級換代也好,經濟結構調整也好,首先它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不是半年、一年,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舊的產業形態很難馬上就改變,比如房地產,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且是引起所有人的關注。房地產還有沒有潛力?多年來,房地產在我們國家經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覺得這個角色以後在經濟當中占的比重不一定會非常高,但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看發達國家就可以知道,哪怕在美國,城市化率已經高達 80% 以上了,房地產業在美國的 GDP 當中,目前所占的比重都還超過 7%、8%。所以我覺得房地產業不能說在未來在我們國家就沒有發展前途了。
就像美國這樣高度城市化的國家,房地產業在它的 GDP 當中所占的比重依然相當高。我國現在城鎮化也就 50% 左右,或者剛剛超過 50%,因此房地產業在我國還是有發展的前途,在經濟當中還會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當然,房地產的發展要平穩,不能大起大落。中央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同時要求建立房地產調控的長效機制,內容非常豐富、非常廣泛、非常深刻的。建立長效機制並不是不要房地產經濟發展了,我覺得這是一點。
一財 李策:穩健、平衡、健康的長效機制。
央行參事 盛松成:對,穩健、平衡、健康的長效機制。
六:房地產稅短期內很難全面推廣
一財 李策:房地產稅會在近期內推行嗎?
央行參事 盛松成:房地產稅太複雜、太敏感,我覺得短期內很難全面推廣。
一財 李策:前段時間有文件說要實行房地產稅,所以大家會覺得只是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在這樣一個良好通道上面,就是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方向是對的,只是過程比較漫長。
央行參事 盛松成:房地產稅涉及到房產,涉及到地產,我們把它混在一起叫房地產稅。中國情況又和國外情況不同,因為我們的土地是國家的,不是私有的,我們只能用 70 年,實際上是我們買了 70 年的使用權,我們在買房子的時候,實際上這 70 年的使用權,這土地,作為老百姓已經付了錢的。所以從道理上說,我們的房地產稅和國外的房地產稅情況是不同的,在國外,土地原本就是私有的,但是這個我覺得還不重要,這只是從理論角度講。那麼從實踐角度講,除了地產稅以外還有一個房產稅,實際上我們現在討論的所謂房地產稅,主要是指房產稅,就是你對房屋本身繳納的稅,而房產稅又一分為二,一部分是交易環節的稅,也就是說買賣房子要付的稅,比如增值稅、營業稅。另外一方面是持有環節的稅,也就是保有房屋需要付的稅,每年都要付。房地產是一個長期的商品,可以住 50 年、80 年,甚至更長。所以持有環節的房產稅不可能一次性付掉,在發達國家很多國家都是住一年就付一年,這叫做「保有稅」或者說「持有稅」。現在大家討論的實際上並不是交易環節的稅,因為交易環節的稅早就有了。而持有環節的稅就沒那麼簡單了。它涉及到整體的稅制設計,收這樣一種稅的目的、怎麼收、收多少,會有什麼影響,這些必須深入地研究。它甚至於對未來的房地產的發展,對房地產價格,對不同人群對房地產的感受,甚至於貧富差距等問題,都會有相當大的影響。目前從總體看,房地產稅是屬於地方稅,所以基本上大家有一個感覺,好像中央是明確的,就是主要由各個地方政府來主導房地產稅的徵收或者怎麼徵收,這又涉及到每個不同地方的政府,涉及到不同的一線、二線、三線城市,有的地方房子很貴的,有的地方房子不貴,那麼征房地產稅的目的是什麼?究竟是為了抑制房價還是為了解決貧富差距問題?還是為了解決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問題?因為地方政府現在財政收入來源中有相當大的部分,甚至於超過 50% 的部分,是賣土地賣來的,如果徵收房地產稅是不是要代替賣土地的稅?這又是一個,怎麼征,一套征不征,還是兩套征,是個別城市征,還是全國一起征?這些都是問題,所以我覺得征房產稅是一個方向,是一個目標,是將來應該需要做的,這對於完善稅制以及房地產市場本身的健康、平穩發展,包括對於貧富差距的縮小等等,意義都非常重大。但是要實行典型意義上的,也就是我剛才講的所謂持有環節房地產稅,看來還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也不是短期內能夠出台的。
七:服務業方面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一財 李策:您講的非常深入、細緻,讓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了很好的了解。2017 年有兩個熱詞,一個是新周期,一個是灰犀牛,接下來我們將要面臨的最大的灰犀牛是什麼?也就是說我們要防範的金融風險是什麼?您為我們來解讀一下。我們到底是處在新周期的起點上面還是金融周期的下半場?對於整個中國經濟的大勢研判,您也來介紹一下。
央行參事 盛松成:你剛才講到有哪些投資機會,我談了一個房地產,我還想再談談服務業。你剛才問到關於我們的投資機會等等,現在確實大家都會感覺到,投資機會比較少,尤其資管新規出來以後,理財產品要打破剛性兌付,要進行凈值管理,要求銀行不能搞資金池,不能搞期限錯配,這麼一來,對理財產品本身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改革,甚至於對理財產品談不上是個利多消息。那麼現在我們理財產品總共有接近 30 兆,我們的表內理財 5 兆多,表外理財接近 24 兆,加在一起接近 30 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額。目前我們貸款總量才不到 120 兆,存款餘額在 160 兆左右,而理財就有 30 兆。是普通老百姓很多都在買理財。理財產品的發展可能面臨嚴峻的考驗。從投資的角度講,老百姓可能投資的渠道更狹窄了。當然,規範資管業務是完全正確的,它是我們未來資產管理髮展的一個方向,同時對我們的金融體系的改革、金融風險的防範都是有積極的意義的。但是老百姓的理財的投資方向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也是資管新規需要考慮的一個方面。現在說到我們投資的方向確實是比較狹窄,甚至是越來越窄。那麼新的值得投資的方向在哪裡?我覺得有一個應該引起我們關注點的,這就是我們的服務業,我認為服務業是未來我們國家發展投資的一個方向,現在都在說要加強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做強製造業,這完全正確,我是完全擁護,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國家強國立國的根本。同時, 我們的服務業實際上也需要大的改革,現在我們的服務業占 GDP 的比重不到 55%,而美國高達 78.9%,接近 80%。在所有的發達國家當中,甚至和我們一樣的發展中國家,比如金磚四國當中,我們都是服務業占比最低的。我們不僅是製造業需要改革、轉型、升級換代、做強做大,服務業的潛力也非常大,包括什麼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物流等等,這些全都是屬於服務業的。不能簡單地將服務業看成虛擬經濟,事實並非如此。服務業本身就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科研、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這些都是屬於服務業。應該說中國的發展的潛力非常大,不僅是製造業,服務業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現在服務業對內、對外的開放都進一步推進了,金融服務業也在不停的對外開放,我們的保險,外資可以持有超過 51%,所以我覺得第三產業也可以作為未來投資的方向。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