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國將於本月決定是否對中國進行貿易制裁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1-10 14:57
摘要:據日經新聞報導,美國政府將在 1 月底之前決定是否對中國施加貿易制裁,作為對大幅貿易逆差的回應。美國稅改落地、去年密集的貿易調查結果出爐、中期大選在即,據一位美國前貿易代表透露,「2018 年將是川普的行動之年」。
稅改正式落地後,也許是挑選了立竿見影生效的施政領域,也許是為了給 2018 年中期大選的共和黨造勢,美國總統川普將很快宣布針對美中貿易的強硬手段。
據日經新聞報導,美國政府將在 1 月底之前決定是否對中國施加貿易制裁,作為對大幅貿易逆差的回應。上周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 11 月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環比增擴 0.6% 至 354 億美元,商品貿易逆差規模創 2015 年 9 月以來最大。
1 月底恰逢川普在國會宣讀任內的首份國情咨文演說,重點據稱會放在貿易願景,針對中國採取更加激進的立場。時政媒體 Politico 援引三名知情官員稱,川普本周開始約見多名內閣部長和高級顧問,最終將敲定對他國「不公平貿易做法」的懲罰性關稅措施。
美中貿易摩擦將在 2018 年升級並非沒有預兆。去年因稅改、北韓危機以及共和黨內建制派的「阻撓」,川普政府對中國的貿易戰威脅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今年美中貿易關繫緊張將升級為最大的「黑天鵝事件」。
去年的密集貿易調查為行動鋪路
2017 年的主線是,川普政府啟動了一系列針對中國貿易實踐的反傾銷調查。
4 月,美國先後對進口鋼鐵和進口鋁啟動調查,並罕見地動用了《1962 年貿易擴展法》第 232 條款,賦權美國商務部調查進口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美國總統有權在調查結束時限制相關進口。川普還在 4 月末簽署的鋁進口行政備忘錄中表示,美國鋁產業「被不公平的海外貿易破壞」。
雖然這兩項調查不是針對某個國家,而是以產品為導向,即進口是否影響對美國防設備的生產等,但指向中國的目標意味濃厚。中國既是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也是美國的第二大鋁進口來源國。美國商務部需在 270 天內向總統匯報調查結果,時點也正好指向了今年 1 月底。
11 月底,美國商務部還自發開展了針對進口自中國的普通合金鋁片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稅雙重調查,屬於 30 年來罕見,並稱與上述「232 調查無關」。相關調查的初步決定將在今年 2-4 月發布,最終決定在 4-7 月發布,可能徵收的反傾銷稅額為 56.54%-59.72%。
6 月末,美國新銳媒體 Axios 提到,川普及部分高級顧問擬將加征關稅的範圍擴大至其他進口產品,如紙、半導體和洗衣機等,呼應了美商務部長羅斯在 4 月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稱,國家安全貿易調查的範圍可能擴大至半導體業。
8 月,川普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決定,是否按照《1974 年貿易法案》第 301 條對中國發起調查,包括中國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和強制美國企業進行技術轉讓,堪稱美國貿易保護的「核武器」。該條款授予總統對外國影響美國商業的「不合理」和「不公平」進口加以限制,並採用廣泛報復措施的權力。調查結果將在今年 8 月公布,但川普可以選擇提前限制中國在美投資,或單方面提高關稅。
此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7 月稱,應美國光伏企業 Suniva 公司申請,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晶硅光伏電池(含組件)發起全球保障性措施調查,即「201 調查」。9 月 22 日,ITC 作出了損害裁決,認定進口產品對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11 月底向川普遞交了採取限制措施的報告。
外界猜測,上述針對光伏產品和知識產權的打擊舉措,都將在川普的國情咨文演說中體現。ITC 建議對進口太陽能板徵收 35% 的關稅,美國政府可能採取更嚴厲的措施。無論力度如何,都會損害中國的相關產業,因為中國是全球太陽能板的第一大生產國。
據一位美國前貿易代表透露,隨著調查報告陸續出爐,2018 年將是川普的行動之年。
2018 年或為川普的行動之年
事實上,從去年 11 月開始,美國對華貿易摩擦已經逐漸升溫,並進入實質的執行階段。
11 月 30 日,川普政府公開表示,拒絕承認中國具有市場經濟地位。這意味著在未來面臨反傾銷訴訟時,中國還將繼續遭受「不公平待遇」,計算反傾銷稅時採用所謂符合自由市場經濟地位的第三方國家數據進行定價,而不是以中國本土的生產成本和價格核算。
12 月 6 日,美國商務部初步裁定,將向原產自中國的越南鋼鐵產品加征高額關稅,成為美國第一次無視原材料在第三國再加工的過程,直接根據原材料產地來源徵收懲罰性關稅,恐將打開令貿易戰激化的「潘多拉魔盒」,最終裁定結果將於今年 2 月 16 日公布。
12 月 18 日,川普發布任內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視中俄為最大對手,對中國內政和外交政策有多處批評,把中國稱作美國利益的競爭者。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故意歪曲中方戰略意圖,摒棄冷戰思維與「零和」博弈等過時觀念。
川普隨後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在貿易問題上令美國受傷很深,此前對中國友善是為了換取在朝鮮問題上的合作,但對中方合作力度表示失望。美媒稱,萊特希澤當月在中美貿易執委會的閉門會議上透露,美國公司對中國不當貿易行為的申訴不能簡單通過額外商討來解決,似乎對美國政府的強硬態度可能有損兩國每年 6000 億美元貿易額漠不關心。
據中國經濟網,美國 BiTMICRO 公司上周依據《1930 年關稅法》第 337 節,向 ITC 指控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固態儲存驅動器、可堆疊電子元件及產品侵犯專利權,請求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涉及到聯想。中國商務部統計,我國已連續 15 年成為遭受「337 調查」最多的國家。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美國商務部去年已經對進口自中國的工具箱和櫥櫃等,徵收了最高 96% 的懲罰性關稅。華爾街見聞曾評價稱,這些美國單方面的「小動作」不構成貿易戰,涉及領域在雙邊貿易中占比非常小,但這一切可能將隨 1 月底的國情咨文而徹底改觀。
美國到底能不能打得起對華貿易戰?
面對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中國必然將採取反制措施。曾有媒體報導稱,中國官方可能考慮對美國大豆、汽車、飛機和稀土產品採取進口限制措施。
日經新聞稱,有分析人士也擔心針對中國的貿易戰「打擊面擴大」,會進而影響到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並遭到其他國家的報復。例如上文提到的「201 調查」、「301 調查」和「337 調查」都可以打擊來自加拿大、韓國和日本的進口,據稱有些國防部官員希望能將美國盟友排除在外。此前歐盟也曾威脅稱,可能針對美國施加的貿易制裁採取報復措施。
如果川普不顧一切發動貿易戰,假設對其他國家進口品徵收 20% 的額外關稅,今年的經濟增速將比預期降低 1.4 個百分點。更高的進口價格,不僅會加劇企業成本,還會誘發通膨和利率上行,影響內需和本國投資,美元升值將降低全球對美國產品的需求。
《人民日報》曾在去年 8 月撰文《對華貿易戰,美國打不贏更打不起》稱,全球價值鏈中,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總體上雙方互利共贏。截至去年 6 月,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美國出口 26% 的波音飛機、56% 的大豆、16% 的汽車、15% 的集成電路目的地都是中國。
美國對外貿易委員會前主席、代表跨國公司利益的遊說人士 William Reinsch 表示,必要時應對知識產權等展開調查,但也警告稱採用「301 調查」重磅武器會激怒中國等被打擊國家。除了用「激將法」引導出對手國的報復措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