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曾經年薪近千萬 失業後淪落到服飾店當店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2-24 09:48

一直以來,社會底層的故事經常躍上新聞版面:例如家庭經濟支柱長期失業連累一家生計、窮人家的孩子放棄升學提早進入職場等,上述情節你我一定不陌生。曾幾何時,這些情節開始發生在中產階級身上,越來越多有大學文憑、曾位居要職的白領們,如今卻淪落到求職四處碰壁,只能從事低階的時薪工作的困境,逐步被社會底層的流沙包圍吞噬。

這樣的情況不只在台灣,在美國也越來越普遍。《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觀察到,越來越多白領階級向下流動,面臨與藍領階級相同的經濟困境,兩者更不能輕率地等同視之。原因在於,白領階級的長期失業與貧困問題,更凸顯以往被視作就業與經濟能力保證的價值體系,正迅速的崩解中。

高學歷、高成就 甚麼都做對了卻因高薪遭裁員

傳統上,冷漠的人們會將藍領階級的處境歸咎於「不明智的抉擇」,例如大學沒畢業、經濟不穩定就先生小孩,或是當初怎沒選個有錢的家庭投胎。然而,我們不能用「不負責任」這種字眼指責這些不幸的白領階級,他們「什麼事都做對了」:拿到高學歷、往往放棄了年少時對哲學或音樂的熱情,選擇忍受管理或財務這種枯燥卻實用的主修科目。在某些個案中,他們屬於高成就者,之所以碰壁是因為薪水已經高到成為裁員的誘因。

當人們對藍領階級的貧窮已經麻木不仁,見怪不怪,白領階級的失業問題(以及經常尾隨而來的貧窮問題),對人們來說,是突如其來的棒喝。

芭芭拉觀察,過去二十年令白領員工怵目驚心的徵兆不斷出現。首先,自二○○一年經濟衰退以來,學歷高、經驗豐富的人失業率持續攀升。二○○三年底,失業率達五.九%左右;但和較早的經濟衰退相比,這回的失業人口中有極大比例(將近二○%,或大約一百六十萬人)是白領階層的專業人員。先前經濟衰退最受打擊的是藍領階級;這一次,博得媒體同情的是屬於菁英族群的專業、技術性和管理職員工。

當時,《紐約時報雜誌》一則封面故事引發熱烈討論:一位過去年薪三十萬美元的前資訊業經理,在失業兩年後竟到 GAP 服飾當銷售員。從二○○○年起整整四年,類似的故事時有所聞:企業鉅子或中階員工的身價大跌,遭到公司革職,被迫到星巴克賣咖啡。

公司賺大錢照裁員 白領的飯碗一一被摔破…

現在,白領工作的不穩定性不再像是商業景氣循環週期的某個函數——股市一跌便升,一漲就落,也不只局限於像電訊或科技這樣劇烈震盪的領域。經濟也許上揚了,公司或許也賺大錢,但裁員仍舊持續著。

自一九九○年代中期以來,這種不斷篩選的過程已經被「人事精簡」、「公司適型化」、「智慧適型化」、「架構重整」,以及「組織扁平化」等修辭制度化了──而現在又加上一項:把白領職務外包給國外的廉價勞力市場。

白領困境的第二個現象可稱為「過度就業」。現今的中高階企業主管與專業人員,和必須做兩份工作才能生存的低收入者一樣,常常得面對工時過長的問題。這些壓力過大的白領員工,白天辦公時間長達十至十二小時,晚上在家又繼續用筆記型電腦工作,甚至連度假或假日期間也得用手機與公司保持聯絡。

「以華爾街為例,主管指示新進人員在辦公室多放一套衣物與牙刷,遇到徹夜加班,連回家睡一下也不行時,可以派上用場。」一位英特爾(Intel)員工甚至這樣形容自己的職場與日常生活:
 
「倘若你選擇以家為重,你的考績就會墊底。我甘願無止境地工作,週末上班,天涯海角到處出差。我沒什麼嗜好,對戶外活動也不感興趣。如果我沒公事可忙,我就什麼都不是。」

諷刺的是,白領階級念了這麼多的書、為工作如此犧牲奉獻,以為可以保住穩定的工作與人生,到頭來卻淪為被裁員的命運。更糟的是,這些學經歷耀眼、彷彿「什麼事都做對了」的白領階級,離開職場後卻發現一切再也回不去了。重新找到一份還過得去的工作,竟成了難以達成的奢求。

《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專欄作家化身高年級求職生的臥底觀察》
時報出版: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0751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