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提升成本降 Fintech將重塑金融業生態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12-13 19:44
摘要:業界認為,Fintech 不僅能提高傳統金融業的效率並降低成本,提升用戶體驗,還能讓金融業更普及地嘉惠社會大眾,重塑金融業生態圈。
12 月 13 日,在「2018 全球最佳投資機會」峰會上,老虎證券 CEO 巫天華,凡普金科創始合夥人張帆,鳳凰金融總裁張震,萬盈金融首席營運官姚冬娜在圓桌對話會上,暢談 fintech 對傳統金融業的衝擊和影響。
巫天華認為,科技的發展促進了金融業效率的提升,同時節約了成本。
在監管的指導下,張帆指出,部分領頭企業將逐漸勝出,傳統金融和科技創新相結合,會塑造新的生態系統。
同時,張震稱,科技創新只是金融的手段,必須遵循金融業本身的規律,不過科技創新將幫助提升金融客戶的用戶體驗。
姚冬娜則認為,科技和金融的結合,讓金融有了嘉惠更多社會大眾的基礎,將更多的人納入到金融體系中來,金融生態系統也更多元、更包容。
對話全文如下:
周琴:各位嘉賓大家好,非常感謝今天來參加這個會,這個 Fintech 現在在支付、信貸、理財、保險以及證券服務等領域都在以加速度的方式成長,我們想把這個問題拋給各位嘉賓,在 Fintech 的驅動下,金融業的新業態將是怎麼樣的,未來的發展機會在哪裡,挑戰又在哪裡?巫總先說吧。
巫天華:謝謝大家,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老虎證券,我之前是純粹的互聯網背景,為什麼找到這樣一個海外券商的機會呢?
我也的確感受到,我大學、研究所,都是學電腦,到了網易這樣的互聯網公司,我一直以來都只在互聯網行業從業,如果把全球目前電腦比較發達的公司來講,Google、臉書,中國的 BAT 之類的公司,我的確感受到整個金融行業,我去歐洲、紐約那邊都看過,看他們投資的證券,包括我們和高盛也有一些交流,我覺得不能不承認,目前金融中後台系統的技術,跟最新的日新月異的電腦技術可能有 20、30 年甚至更久的鴻溝。
舉個例子,今天為止,中國很多銀行,包括美國很多金融機構,他的後台還是大型機這樣的狀態,並不是說這樣不好,但是從 15 年前我讀電腦開始,學編程開始就是用這套設備。一直到今天有各種開源的好用的系統,現在會大型機編程研發的,都可以抱孫子了吧。
大型系統的維護成本也非常高。我們老虎證券後台的系統一小時可以清算 1000 萬的訂單,但是大型機估計只能處理 100 萬吧。所以我們從客戶層,業務層,一直到後台,都提高了效率。券商是古老的一個行業。不僅是證券,還有銀行、保險領域,都有類似透過最新的互聯網技術、電腦技術改變成本和效率的機會,所以也得到了過去幾年裡包括中國、美國,有大量的科技創業機會,謝謝大家!
周琴:非常感謝巫總的回答,我們理解在 tech 方面的發展上為傳統金融行業帶來了效率提高和成本的節省,接下來我們把同樣的問題問一下張總吧。在 Fintech 的驅動下金融行業的新業態在哪裡?
張帆:我說兩點,第一點,隨著監管逐漸明朗,對於傳統的 P2P 平台,包括金融科技類的一些公司,後面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發展方向。新的一個趨勢,就是說在監管的指導下,一些領先平台會逐漸勝出。
另外,更多這些金融科技的平台會在各個環節開放生態,把更多的環節和一些生態的合作夥伴,不管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金融企業,形成更多的合作,其實在大數據,不管是貸前貸中貸後都會有很多的應用。
我們凡普金科有很多的聯合風控,聯合建模,不管是和百度還是和一些消費金融公司。另外除了 P2P 平台業務,我們消費分期,車抵貸,以及一些新型的金融產品,我們也會和一些傳統的金融機構合作。然後貸中數據收集,貸後大數據的應用,都是圍繞用戶的知識圖譜,透過大數據還有人工智慧的技術在不斷的優化。
之前都是每家公司封閉搞的,未來每家公司也會和金融機構有很多的合作,以及和互聯網平台也會有用戶拼圖的合作。另外之前大家看到的都是信貸類資產的發展,不管是諮詢還是湊合交易,還是之前提到的現金貸,車貸,分期,都是圍繞中國的消費信貸,特別是針對次級人群的。
在美國 80、90 年代是由信用卡公司來完成的。日本在泡沫經濟之前也有很多大的信貸品牌來完成。中國現在的趨勢和美國、日本很像。下一個趨勢,隨著信貸技術的不斷改變,財富管理,特別是中產階級有更多理財的需求,有更多資產配置的需求,對比美國的升息理財,其實適合居民投資的權益類資產很少,ETF 基金場內場外可支持的都很少。
美國從純線下轉為純線上,中國也看好這一塊,希望在中國理財顧問的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服務更多中產的資產配置,我們也看好這個趨勢,在指數基金,包括 ETF 基金這一塊,希望可以用到一些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技術,給更多的客戶做資產配置的方案。
智慧投顧是一個方向,但是我覺得最接地氣的方法,是可以透過技術的方式提升中產階級他們配置權益類資產的效率。所以我對於未來的財富管理在技術方面能夠有更大的改變還有非常相信的。
周琴:非常感謝張總的回答,在監管的驅動下 Fintech 行業將和傳統金融和科技結合,形成新的生態圈。本身金融就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的人放款,在科技的驅動下,未來會越來越有意思,接下來請張震總回答這個問題。
張震:非常感謝主持人,從鳳凰金融的角度來說,所謂的金融創新是一種科技手段,包括政府最近也說的很清楚了,對於一些金融本質上的這些還是要非常嚴謹的遵循金融規律,對金融必須要有非常敬畏的心理,不管是從投資人還是借款人的保護上都要非常注意。
一定要做的非常嚴謹,標準不能比傳統金融機構低,其實金融科技最大的價值還是對於用戶,主要是指用戶的洞察,首先是對於一個用戶,我們怎麼接觸他,接觸之後我們怎麼能夠更有效,更快速的了解到他的需求,服務他,留住他,提供他所需要的產品與服務,這些方面金融科技是可以帶來明顯優勢的。
從鳳凰金融的角度來說,現在我們透過這幾年的發展,成為現在國內針對中產階級及以上用戶,也是集成了鳳凰衛視發展 20 年的積累,我們圍繞這組用戶,打造了全方位的投資理財平台。
因為我們可以對接的資產類型比較豐富,裡面有固定收益類產品,包括浮動收益,保險產品,鳳凰金融的定位不僅僅是侷限於國內,現在在美國也有相對發展不錯的業務,我們還提供全球化的投資平台,在這裡面我們提供了一些固定化收益產品,然後今年第第四季也會推出全方位的 ETS 包括 ETF 組合的平台。
科技的應用最大的價值就是與傳統的投顧服務相比,我們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透過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理解用戶。我們主要面對的用戶還是在 30 萬到 600 萬可投資資產的這個用戶群,這個用戶群並不是支行可以服務到的。
所以我們主要是透過全自動的交易系統、帳戶系統,把對於用戶分層,分層之後產品的推薦組合,整體所有的流程全部都自動化,另外對於用戶認知這方面,包括對於用戶財富的體檢,體檢之後不強行拿用戶的錢進行投資。
現在更多中國投資用戶需要有非常好的科技手段幫助他,認識到財富管理的現狀,然後能夠推薦給他一些投資組合,不管是固定收益的,還是 ETF 的,還是海外投資,綜合到一起,最終投資選擇權還是要交還給用戶,這個方式比傳統的方式方便很多了,包括一些海外的產品我們也實現了全線上。
最後一點,不管是我們的交易,我們的大數據,還是我們的資產配置、資產組合,以及海外投資的這些平台,其實都可以深度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而且我們今年與北京銀行也實現了全面的戰略合作,從技術的角度來說,金融科技企業下一步,一定是充分的與傳統金融機構來合作,幫助或者說大家一起來為用戶,不管是誰的用戶,最終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降低交易成本,使這些用戶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享受到他以前享受不到的產品服務,接觸到他以前接觸不到的投資產品,最終能夠確實獲得收益,這個是金融科技真正能夠在中國長期持久發展的本源。
周琴:的確 Fintech 的出現為客戶體驗帶來非常大的提升,接下來我們請姚總談談吧。
姚冬娜:我覺得 Fintech 出現首先讓嘉惠社會大眾,有了一個實現的基礎。大家都知道,在這些科技手段或者說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出現之前,中國大部分人其實是不被金融服務所注意到的,比如說中國的農民,還有很多低收入群體,他其實在銀行徵信系統是完全空白的,很難被金融所服務到,現在有了科技手段的介入,讓他們有了更多的數據,比如說我的手機使用的記錄,我上網的記錄,我購買過什麼,他的這些痕跡被記錄下來,形成很好的風控數據,首先 Fintech 的出現讓我們更多人享受到服務,可以讓金融看到你,看到更多人,這是他的出現帶來的非常大的生態的轉變。
第二點,它帶來的轉變就是讓我們整個金融生態層次更豐富,更多元,更包容了,以前我們會發現在傳統的金融服務裡面基本都是單線的,一對一的單線的,很難反過來的。其實我們會發現,隨著我們科技手段的越來越深入。我們參與的主體越來越多,而且我們透過一些交易結構的追蹤,比如說像區塊鏈的一些技術在供應商的應用,我們透過這些科技手段的應用可以讓更多的參與主體參與到整個環節當中來,在這個時候導致的生態變化就是主體越來越多樣化,然後也導致了在裡面參與的每個主體越來越細分。這會導致整個生態會越來越豐富,我覺得這個是 Fintech 帶給我們在金融上面服務的非常大的兩個變化,而且是歷史上面顛覆性的變化。
周琴:非常感謝,上幾位嘉賓都提到了 Fintech 和我們的傳統金融有一定的結合。現在有一個問題,在當下 Fintech 出現這種爆發性增長的事態下,對於傳統金融,銀行零售,消費信貸,消費金融,以及保險通路,甚至是證券的服務,比如說 Fintech 將出現一個智能投資顧問這麼一個現象的話,對於傳統金融的挑戰在哪裡呢?將來會大部分的蠶食傳統金融嗎?
巫天華:首先剛剛提到的蠶食的現象不僅是一個未來的趨勢,而已經是一個正在發展的事實了,比如說螞蟻金服的餘額寶產品,比如說微信裡的微眾銀行,對年輕客戶的吸引度。包括老虎證券,其實我們也跟美國的一些券商做過深度的交流,我們會驚喜的發現隨著這樣一代代人不同的投資偏好,比如說新中產階級和科技人群對於全球資產配置,對於科技股感興趣。
比如說魔獸世界的玩家他就會投資暴雪,他是果粉就肯定買蘋果的股票。我們發現用戶裡面,85 後占了一半以上,而我跟美國一些券商交流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基本上沒有什麼 80 後的客戶。
所以我看到了銀行類,理財類,證券業務裡面都有很多的變化。所以在我看來傳統金融這個概念一定會在未來幾年裡面和現在的金融科技有一個深度整合,就像我們過去是處在電力革命的時代一樣,有些公司會把「電」這樣的字眼加到自己公司的名字裡面去了,我覺得未來每家公司都會用到大數據、智能學習等等技術了,每家公司都有這些技術了,就像今天每家公司都會用到電一樣。不一定只有互聯網公司才能用了,就像傳統金融,像平安剛剛講的,很多大型的傳統的金融機構也可以用的好。用的慢、或者不用的人自然而然就會被淘汰。
周琴:那麼 Fintech 涉及到了一些傳統大型金融機構沒有覆蓋到的領域,未來在這塊的結合我們也會看到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現,接下來問問張帆總吧?
張帆:其實我還是同意剛剛巫總說的技術只是一個工具也是一個手段,不管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除了這點之外,其實有一個概念是我個人的理解。我覺得金融和技術是不分家的,金融整個效率的提升,金融產品不斷的多元背後都有技術驅動,這點從最初的交易所,消費信貸,再到信用卡,比特幣。像高盛、中國平安都在把自己往 Fintech 公司或者技術型公司進行轉變。
可能高盛目前在全球的技術人員已經遠遠超過他的專業金融人員了。這點不僅僅是說作為一個科技公司蠶食傳統金融市場,這個概念是不對的,而是彼此更加融合,客戶群進行分層,透過自己不同的特點和產品定位,更好的服務很多長尾的客戶。
很多傳統金融機構可以把客戶做更好的分層,提供更好的產品。金融科技可以為更多長尾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雙方都要靠技術驅動和大數據技術。這兩點來看,我們更加融合了。我們和很多銀行,金融公司,有牌照的機構也會做導流,把我們 3000 萬客戶重新做模型。
反過來銀行也會透過我們的用戶群,做新型的信用卡,線上虛擬的信用卡,其實很多目前國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也都非常大膽了。比如說前兩天我想在招行 APP 炒股的時候,他對應的券商並不是招商證券,從這點來說傳統金融機構也會像金融科技一樣,更在乎生態的建設了。所以我覺得未來的融合,生態化的平台,會是我們和傳統金融機構的一個很大的局面吧,然後在用戶上的合作,用戶上的二次營銷,包括風控技術上的合作,也是目前我們正在穩健推進的切入點。
周琴:非常感謝,我認同您的一句話,金融和科技是分不開的,傳統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探索,科技近一塊,提升自己基本面的業績。未來金融科技公司,與傳統金融公司我們會看到更好的融合的和諧的局面。同樣請張震總分享一下吧。
張震:我們是這麼看的。傳統的金融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這個概念是不存在的,國家明確說明了,做金融的公司要有牌照,該備案的要備案。舉個例子,鳳凰金融有基金銷售牌照,在美國也拿到了投顧牌照,所以我覺得監管的角度來說,不管什麼公司,合規性,法律性來說,是沒有任何灰色地帶和潛在的空間的,一定要 100% 的甚至超過 100% 的遵守國家任何相關監管、規定、政策以及方向。而且要積極主動的做這些事。
另外一個所對金融科技公司,從一些技術上,數據上有一定的專業性。然後做的相對專業一些,在這方面,如果在一些領域內,我們自己有牌照,在備案之後還可以繼續與一些相對時間更長久的一些機構形成全面的合作。因為金融非常廣泛,有很多的產品與服務,沒有任何一家機構,不管你有多大,我把全世界所有的金融產品與服務 100% 的全部都覆蓋掉,這是不現實的。
比如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有多少金融機構可以提供全球化的 ETF 的金融組合呢?不管你是什麼類型的,只要把這個技術、品種開發出來了。其實還是非常好的。所以鳳凰金融要 100% 的最為主動、積極,徹底的擁抱國家政策指引,成為這方面的領先者,在科技和用戶服務上做到極致,這樣我相信在中國金融科技公司還是有一定的生存發展空間的,之後也會逐步變成或者是技術服務公司,或者本身就有牌照,或者受到嚴格監管的這麼一種類型的公司。
周琴:好的,接下來請姚總分享!
姚冬娜:我認為傳統金融和新興金融其實是一個時間概念,我理解的傳統金融應該是比較低效的透過人工手段處理的這樣一個金融服務,這才是傳統金融,新興金融是利用新時代的科技手段,包括科技手段的連接綜合服務的一個金融服務。
所以我認為在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科技時代裡面,已經不存在很純粹的傳統金融了,我們會看到傳統的各個金融板塊都已經轉型的非常好了,而且也是我們科技金融主要的推動者,剛剛羅中恆先生講到了平安,平安這塊原來就是傳統的保險,後來他根據保險衍生到了大健康,我一直有關係,因為我們萬盈金融做的就是大健康板塊,他們利用技術手段、人才儲備、資源格局做的非常好。
我們覺得新興金融推動的主體仍然是積極轉變的傳統金融板塊。我們以新興金融主體來自居,一方面要很好的利用科技手段,一方面我認為也是傳統金融有效的補充吧,因為我們會看到,我們在泛概念的一個傳統金融,利用在科技手段裡面,可以開始服務到原先服務不到的人了,但是數量還是少的,我們發現中國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因為我們和實體經濟接觸特別密切,又是垂直細分領域,每個行業都會有很多的中小企業很難被傳統金融服務到的。
我們認為像我們這樣的一個新興金融的平台主體,其實在市場上存在的價值就是,讓在實體裡面的各個參與主體,更有效的獲得金融服務,更高效的推動金融發展。所以我覺得並不是蠶食的概念,大家只要生活在這個時代裡,都是新興的推動者。
周琴:在新金融下,Fintech 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現在對於整個傳統金融是非常好的結合了。他們覆蓋到了傳統大型金融機構沒有涉及的領域。大型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探索科技的發展,提高他們的效率,節省他們的成本,同時也更好的增加客戶的體驗。
接下來想問一下,嚴監管將成為整個金融行業的新常態,Fintech 領域我們也可以看到監管越來越嚴了,比如說最近現金貸收緊的政策。各位嘉賓對於監管對於行業的影響是怎麼看的呢?具體會涉及到哪些領域?Fintech 公司在嚴監管的態勢上創新或者是發展將會是怎麼樣的呢?
巫天華:謝謝主持人。我非常認同前面張總的分享,金融在我看來一定是需要強監管的行業,不管是中國還是歐美,各個國家金融的證券、銀行、保險一定是強監管的業態,他有各種各樣的細分產業,香港有 1—9,美國細分的就更細了,作為其中一家企業,我採取的態度非常明確,嚴格遵守監管,大家知道金融企業裡面,本來就是合規先行,我這段話有沒有合規的依據,一定要經過 KOIC 等等情況,有沒有收集到正確的資料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歷史上不管是被中國、香港、美國、歐洲誰來監管,其實每年都有的。這是大家要引以為鑑的。
監管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我以我所在的行業來看,我們認為監管在其中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具體的用戶、投資者,避免上當受騙,避免被過度營銷,避免不同風險的錯配,同時很多人會忽略的一點是對企業也很有價值。
以老虎證券為例。我們會發現市面上有些不太受監管的券商反而容易提供更加好的用戶體驗。就是說在不監管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一種情況,比如說老虎一直致力於用科技改變大家,配置一筆錢玩轉美股、港股、滬港通、A 股等等。但是不得不承認你開戶之前需要很多資料、填很多東西,還要經過審核,中間有很多人資料不完備就被打回去了。
但是我們發現一些不合規的,可以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他甚至都不用看你的身份證,只靠收你的錢就可以去炒美股了。所以有了監管手段之後反而可以保護我們這些合規的公司。因為不合規的企業往往成本更低,我不用做 KOIC,很多軟體不用購買,很多代碼不用編寫。這些都是不合理的現象,所以我對監管的看法是金融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定是強監管的狀態,強監管不僅僅是保護了客戶,同時對於致力於想公開透明,想走的更遠的公司也是一個更好的保護。
周琴:非常感謝,強監管對於這個金融行業,不僅是 Fintech,也是保護整個金融競爭的環境,使整個金融企業在一個非常健康的環境下進行重演。對此張總怎麼看呢?
張帆:縱觀過去幾年,其實整個國家的監管機構在跟我們不管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所謂的金融科技機構,大家都可以看到強監管就是非常明確的事實,因為在中國的消費升級,中國的城市化建設,各方面配套的金融服務都在快速發展。不僅僅是金融科技了。
所以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和合規的運作要有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所以我覺得特別是明年或者未來幾年,強監管一定是非常大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金融科技公司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 P2P 的指導意見還是現金貸的管理辦法,監管機構的思路非常明確,需要能夠非常明確的把資產和資金進行穿透,不管是資管行業還是金融科技行業,資金也要很好的管理,比如說存管,代收代付的業務等等。
我想這樣公司才會有更好的機會吸引人才,提供更好的產品,所以監管這個課題是未來幾年中國金融界都要面臨的。金融科技公司會在管理辦法之下更好的規範運作,讓自己的產品更有生命力。
張震:我補充一下,要遵守監管就不多說了,補充兩點,第一點,所謂的強監管有很多規定都不是新的了,在一些從業的企業裡面為了追逐短期利益,打擦邊球和灰色的東西,當然也有一些外部投資的巨大壓力,導致很多公司在操作的過程當中變形了,在這個過程當中,所有的企業經營者要鳴起警鐘,因為國家的法律並不是開玩笑的,不要以自己的身價性命賭這些東西。所以很多國家的法律法規,自己去解讀、研究,都很清晰,只不過不要為了短期的一些東西去做一些灰色的東西。
另外從行業從業者這塊來說,我們也是呼籲政策的制訂,包括一些東西的明確要現行、細緻、明確、具體、落地,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呼籲,能夠使一些這個行業當中的一些從業者更加準確的判斷出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分析解讀,這個難度蠻大的,一個是要自律,不要注重短期的利益,一個賺 10 塊,一個賺 1 塊,賺 1 塊是合法合規的,那就賺 1 塊,10 塊的意義不大了。我們必須看到細節、提前性,可操作性,這方面要有一定的改善,使想去擁抱,想去做正途的公司,更方便,更順利的實現這個目標。
周琴:在嚴監管下面,我們相信 Fintech 企業,互聯網金融公司對於風控的要求肯定也會提升,對於這塊姚總怎麼看呢?
姚冬娜:首先我非常認可剛剛巫總講的,嚴監管肯定是保護整個參與主體了,不僅僅是投資人了,是對整個參與主體的保護,對於我們互聯網金融平台來說,肯定是要擁抱嚴監管的,其二我認為嚴監管有一個很重要的思路,或者說動機,希望整體民間閒散資金不要在金融層面空轉,而是真正進入到需要的實體經濟裡面去,這樣民間資金才能有更好更有效的平衡的利用,而不是集中在比較熱的空的板塊裡面,我認為這就是監管的意義吧。
然後從風控層面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風控絕對不是一個標準化的東西。我們會看到傳統的銀行過去幾十年他的風控比較統一的東西都是一個打分卡,針對你的抵押物,資產負債表等等這些數據,頂多不同的就是根據到底是收緊還是放鬆的力度稍微會有一些偏差。
實際上在過去他的風控手段是相對第一,並且是一個相對標準化的東西。可是隨著我們現在各種形態的互聯網金融平台的出現,我們對風控有越來越多個性化的要求了,我相信這也是凡普金科張帆總他們公司存在的意義了。
對我們萬盈金融而言,因為我們服務的是實體經濟,有很多中小企業他很難在傳統銀行裡面獲得融資。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其實在很多場合都提到過,假如說是一個製藥企業,可能他有大有小,我們說小的製藥企業或者流通企業吧,他的廠房可能是租的,沒有固定的不動產可以做抵押,也沒有貨物可以做質押。因為都有有效期,在這種時候我們對這些企業的判斷有兩個很大的抓手,供應鏈也是傳統金融一個很普通的板塊,他們已經做了很久了。可是我們知道傳統金融也是抓龍頭,就是大的供應鏈的鏈條。
我們對小企業的評估是他的手上的批文之類的。這些可能對於傳統金融行業沒有價值,但是對我們來說是有價值的。第二個是通過對產業鏈交易環節的把控增加風控的手段,所以我們是個性化的平台,必須要有個性化的需求,而不是標準化的東西。
周琴:嚴監管的話,現在行業會不會出現一個洗牌的局面,未來互聯網金融企業如果想脫穎而出的話,請張總回答一下,這種情況你認為關鍵要素是哪些?
張帆:我想順着剛才風控這個話引出這個問題的,我覺得確實非常同意剛剛提到風控會變得越來越多樣化,背後也就是說,在我們看來每個用戶從他走出大學校園,到財富增值的階段也就是 20—40 多歲。每個人的狀態隨著環境的變化在不斷的變化。對於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包括傳統金融在內,在風控環節可以透過採集到,獲取到,反饋到用戶的動態。
從 60 年代開始,包括信用卡公司,傳統的個人信貸公司,信貸業務一直還是在延續着 60 年代的還款風控模型,圍繞這個大的理念,風控現在越來越動態化了,圍繞着客戶從風控來看他的標籤。
我覺得作為一個科技類的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我覺得將來還是要圍繞用戶來做文章,我希望能夠服務的用戶還是能夠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服務他。更多的金融機構都在往不同的場景滲透,我們希望往更多的消費場景,更多的用戶人群上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了,這種人群背後需要知識圖譜,整個數據的採集上提升效率,把產品設計好,體驗做好。
舉個例子,之前對於傳統零售企業,流通領域的產品,他的數據蒐集都是透過人工輸入的,現在反而一些很重的行業,新零售的網路在數據蒐集上反而比我們科技型企業更有優勢。目前這樣一個有意思的變化正在發生,所以我們和很多流通領域的企業合作,包括我自己在全國的網路,反而現在一些比較大型的培訓、婚慶、長租房這些新興場景,我們發現通過駐店,機構合作,數據採集更加有效。
所以金融科技企業如果想未來發展的更好,一定要打破自己的邊際,互聯網只是手段,數據才是王道,我們也希望和更多的平台合作,一起把數據做好,有做資產的,有做產品諮詢的,有做二次營銷等等,大家在這個平台當中,才能一起更好的服務用戶吧。
所以我們這家公司是一家更加開源,更加開放的平台,目前凡普金科旗下的產品可以覆蓋到用戶 25—40 歲的年齡層,3 千萬的註冊用戶,我們更加開放給一些互聯網服務公司,以及和百度包括傳統的金融機構都在合作,我們希望從做風險識別、風險評估,未來到精準營銷,財富管理,以及給更多客戶提供大數據的服務。謝謝大家!
周琴:感謝張總,嚴監管下我們也相信優者更優,非常感謝各位嘉賓精彩的回答,感謝各位嘉賓!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