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開發國政府大難題:經濟復甦 但民眾薪水仍然苦哈哈
鉅亨網張祖仁 報導 2017-10-02 12:08
世界上已開發國家經濟體之失業率,事實上自 2008 年金融危機結束以來一直在顯著改善,但總體來說,已開發國家經濟體之薪資增速,卻並未如預期般同步成長。
已開發國家薪資成長率大多只是微幅地成長,甚至有些則是負成長。
以復甦中的德國為例,目前德國失業率已收縮至兩德統一以來的最低水平。而德國工資薪水雖然增長,但增幅卻是相當狹小,並非是可觸發通膨的增速。
在日本更為明顯,日本今年的失業率已經下降到 20 年來的最低點,只有 2.8%,但同期薪資成長率卻是呈現負成長的 -0.3%,顯示失業率雖然創低,但大多數民眾的生活仍是苦不堪言。
Capital Economics 首席亞洲經濟學家 Mark Williams 表示:「一切跡象都顯示日本勞工市場緊俏。(但是)在勞動市場看不到緊俏的一個地方就是工資,根本不上漲。」
《路透社》報導,這種全球性的影響是儘管中央銀行大量執行刺激措施,包括微利率甚至是負利率,但通貨膨脹並沒有上揚。的確,這可能是為什麼一些銀行似乎對低通膨不如以往擔憂的原因之一。
對於工人來說,缺乏通膨掩蓋了工資停滯的事實。例如,自英國脫歐公投後通膨起飛,才會在英國成為熱門話題。
但這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9 月 GfK 情緒指數表明,德國消費者信心可能會因為對收入的負面預期而變冷。
同時,「工人多薪酬低的成長」現象則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經濟學家吉鶴紅、Zsoka Koczan,Weicheng Lian 和 Malhar Nabar 的最新研究方向。
他們發現失業與工資之間的斷鏈是由於一些因素所造成─包括生產力下降─而這些因素短期內可能不會消失。
一個關鍵因素是大量的勞動力─行話所謂的勞動市場鬆動。但由於某些地區失業率創歷史新低,這看似矛盾。
原因歸結於人們工作時間比他們想要的更少,加上臨時契約的趨勢─共享經濟、零時合同等等。
結果是工資需求上升,企業就可以在大量工人供應中進行選擇。
IMF 報告指出:「儘管就業增長,工時卻繼續下降,非自願的兼職在三分之二以上的國家中明顯增加。」
第二個影響因素是全球化的影響和一個更加整合的全球經濟。
本地勞動力的鬆動基本上只是管豹之窺。
經濟學家發現,「(可能的原因是)工廠跨境搬遷的威脅,或者全球有效勞動力供應的增加。」
有趣的是,IMF 尚未發現第三個因素「自動化」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那種影響可能會晚些到來。3 月間普華永道顧問估計,到 2030 年自動化將消除或改變美國 38% 的現有職位,德國的 35%,英國的 30%,日本的 21%。
聽起來好像還很久,但只不過是 12 年多。
義大利是下一個
所有這一切對政治的影響是未知的─儘管英國的脫歐公投,美國總統川普的當選以及德國極右派 AfD 的興起,都顯示選民並未對現狀有足夠的覺醒。
所以接下來的大考驗可能是義大利,該國失業率是 11.4%,而工資年增長率更是微不足道的。
義大利必須在明年 5 月底前進行大選,這樣一個在歐盟內部居於弱勢或不平等的經濟體,可能強化對歐元制度提出批評的黨派獲得支持。
其中包括五星運動、北方聯盟,甚至前總理貝盧斯科尼的 Forza 意大利。貝盧斯科尼最近提出了歐元平行貨幣的想法。
本週將有一些義大利經濟數據公布,其中包括 9 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和 8 月失業率。此外還將有零售銷售數據,它往往是測試選民滿足度的數字。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