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油市負能量充斥 原來是這五大迷思綁住投資人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2017-08-11 17:00


《MarketWatch》專欄作家 Michael Brush 形容,能源產業投資人現在比迷失在西敏寺狗展上的貓咪,還要擔驚受怕。他進一步說明,美國 Permian 油田能源企業 8 月初公布的財報結果合理,但仍不乏負面消息,例如部份油井的開採延後,成本提高等相關報導,以及獲利較少的天然氣生產比重增加

不過 Michael Brush 直指投資人正是沉浸於負面消息而選擇拋售,即使 Permian 油田的生產已不如 7 月來得猛烈,就如 Hodges Capital Management 能源分析師 Mike Breard 所言,「能源企業在記者會上可能說了 6 件事,但投資人只會挑出其中一件負面訊息。」


這樣的情況已經夠糟,而能源投資人還正犯下另項錯誤,那就是選擇投入充滿恐懼、未知與質疑的「市場迷思」,自然而然增加不安情緒。但往好處想即是,這能為能源領域創造部份流動性,增加投資人短線交易等的獲利機會。

而且 Michael Brush 表示,油價未來幾年有望抬頭,因為企業開採計畫的刪減及生產下滑,將導致供給縮水,而需求仍持續走高。 Raymond James 分析師 John Freeman 即預估,油價 2018 年平均價格將位在每桶 65 美元。

不過 Michael Brush 也指出,投資人並不願如此認為,因為他們正在盲從市場迷思,但隨著這些迷思褪去,他們也將改變觀點,這些能源類股表現也將跟著轉變,以下即為他所整理出的市場五大迷思。

迷思一:美國庫存「過高」

能源投資人仍高度關注美國石油庫存,但 Michael Brush 認為這相當愚蠢,因為美國庫存僅佔全球庫存 4 分之 1 。而且投資人也專助在錯誤的衡量基準,也就是 10 年歷史平均值,他認為這並無道理,因為美國生產於過去 6 年增長 80% ,美國能源分散系統自然而然需要更多儲存桶及管線,移動這些石油。

這樣表示美國自然穩定狀態的庫存水平,應該要接近 4 億 6500 萬桶 (排除戰略性石油儲備) ,而此數字距離近期約 4 億 7500 萬桶的庫存值,實際上相差不遠,不過如此窄小的差距並未大幅改善市場情緒。

迷思二:美國頁岩油生產將持續「淹沒市場」

投資人擔心美國大量生產頁岩油,因為即使油價低至每桶 35 至 45 美元,企業仍能「損益兩平」,但 Raymond James 分析師 J. Marshall Adkin 認為,這樣的邊際成本分析相當「表面」,因為並未包含經常開支與利息等開銷,若將這些成本包含在內,那麼真正能在每桶油價低於 50 美元情況下賺錢的美國企業,少之又少。

迷思三:電動車將摧毀石油需求

直到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成本真正降下來,且市場能在夜晚或需求高峰供應足夠電力,這才能夠稱之為真正的「電動」車。換句話說, Michael Brush 認為就目前來說,他們仍是燃煤與天然氣發動的車輛,因為這些行車電力來自這些資源,因此只要這樣的情況仍存在,電動車其實有助於能源公司。

再者,所有在 2012 至 2020 年間販售電動車,將只會取代每日 27 萬桶的石油需求,這僅佔 2020 年石油需求的 0.25% 。除此之外,全球人口成長與開發中國家的中產階級增加,意味著車輛需求將於未來數十年大幅上升。也就是說,即使電動車愈來愈受歡迎,馬路上仍將存在許多傳統汽車。

迷思四:石油需求高峰將近

這個迷思在去年相當受矚目,但由於全球人口與經濟成長仍相當強勁,石油消耗高峰的到來,預期還有數年之久。 Raymond James 分析師 Pavel Molchanov 即認為,油市需求高峰在 2030 年以前都不大可能發生。

迷思五:奈及利亞與利比亞挾帶過多供給回歸

這是事實,但兩國的石油生產皆因政治動盪及內戰而中斷,有鑒於這些國家所面臨的挑戰,再加上外商投資仍可能持續缺乏,預料這些國家供給面仍將面臨經常性消長,意味著生產在某種程度上,極有可能再度面臨中斷局面。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