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碼】中國信達連“吃”銀監會13道罰單,四地被曝違法違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4-12 23:01
4月10日晚間,銀監會一次性發布“銀監罰決字〔2017〕1-25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 17家金融機構被罰,共計罰款4290萬元。
其中,中國信達多個分公司因管理不盡職導致風險發生,被罰30萬至80萬元不等。在銀監會公布了25項行政處罰信息,其中前13項都是對中國信達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個人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主要涉及北京、吉林、陝西、青海四地分公司,以及付岩、田令霞、吳強等8人。
銀監會公開信息顯示,中國信達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因違規收購個人貸款、收購金融機構非不良資?、收購不良資?未按規定通知債務人、?同業投資行?違規提供隱性擔保等違規行?,被處以罰款150萬元。
同時,中國信達多個分公司因管理不盡職導致風險發生,其中,中國信達北京分公司被罰款80萬元;中國信達吉林分公司被罰款50萬元;中國信達陝西分公司被罰款30萬元;中國信達青海分公司被罰款50萬元。另外共計有8個分公司人員對所在分公司管理不盡職導致風險發生負有直接責任,被予以警告或被警告的同時罰款5萬元。
一資深四大AMC人士表示,銀監會對四大AMC的例行檢查是每年一家,去年檢查的是信達資?,因此近期公布的行政罰單應該是對去年檢查結果的處罰。“按照檢查安排,今年應該是對長城資?檢查,明年是東方資?,後年則是華融資?。”
銀監會13道罰單讓中國信達不良資?經營業務成“重災區”,而這恰恰是中國信達的核心業務。2016年,中國信達實現歸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5.1億元,同比增長10.6%,中國信達將集團業務分?不良資?經營業務、投資及資?管理業務及金融服務業務三類,2016年這三類業務稅前利潤占比分別達到63.2%、27.6%和9.2%。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信達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信達公司經國務院批准于1999年4月19日在北京設立,注冊資本?人民幣100億元,是首家收購、管理和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的金融資?管理公司。不良資?經營無疑是其三大業務板塊中利潤貢獻最大的業務。截至2016年末,中國信達不良債權資?淨額和全年不良債權資?收購成本分別達到2782.4億元和2068.8億元,同比增長分別?12.2%和23.6%。
而信達在著這個市場上的比重也不容小?。2016年,中國不良資?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但在全年公開市場推出的超過5000億元不良資?中,中國信達的市場份額占比達到了44%。
但事實上,不良資?處置不是那?容易的,除了資金實力強大外,對專業性和風險把控的考驗是更大的難題。公告顯示,2016年,中國信達不良資?收入同比下滑1.1%。除不良資?經營這一核心主業外,中國信達也著力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投資與資?管理業務在2016年表現相對突出,該板塊的稅前利潤占公司稅前利潤總額的比例同比上升8.4個百分點至27.6%,其中自有資金投資收益達122.6億元,同比增長65.9%。
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表示,今年是銀監會強監管的一年,也是加強監管問責的一年。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銀監會系統作出行政處罰485件,罰沒金額合計1.9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職資格,禁止11人從事銀行業工作。
業內分析,針對屢查屢犯、案件頻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各類亂象,銀監會將繼續加大監管處罰力度,進一步嚴厲打擊、嚴肅處理。
■ 文|邢莉,香港財華社財經編輯。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想轉載請關注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碼,留言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