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倫放鷹空襲 美債負隅頑抗!油價、薪資軟 買盤有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2-16 11:33
MoneyDJ 新聞 2017-02-16 者 郭妍希 報導
美國 1 月通膨壓力大增,聯準會 (Fed) 主席葉倫 (Janet Yellen) 又頻頻提到要升息,衝擊美國公債價格在週三 (2 月 15 日) 走軟、殖利率上揚。然而,仔細觀察卻可發現,殖利率雖於週三盤中衝高,但漲幅不久隨即收斂,葉倫強力鼓吹升息以及通膨增溫,對債市的衝擊度並沒有想像中嚴重。
為何會如此?分析師認為,全世界的利率依舊低迷,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拉升至 2.5%,吸引不少投資人湧入。不僅如此,拆解通膨報告就可發現,油價上揚是物價攀高的主因,而排除食品、石油的核心通膨率之中,又以房租、醫療服務為漲價主力。美國頁岩油產量大增、對油價造成壓抑,而房租、醫療負擔上揚,又會衝擊消費力道、壓抑經濟成長,也難怪債市並未面臨嚴重拋售潮。
路透社報價顯示,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 15 日在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報告公布後,一度躍升至兩週半高、來到 2.524%,但尾盤卻再次拉回至 2.5004%,顯然是受到買盤在殖利率突破 2.5% 之際進駐的影響。
barron`s.com 15 日報導,Wealth Strategies & Management 分析師 Thomas Byrne 指出,對美國 10 年期公債來說,2.5% 的殖利率也許是近期天花板,因為大部分的通膨壓力都來自油價,而除非油價能繼續跳高 (從美國頁岩油產量大增的情況來看應該不太可能),否則通膨壓力應該會在第 2 季底趨緩。不僅如此,房租、醫療服務則是拉高通膨的最大助力,這些元素會阻礙消費支出和經濟成長。
Byrne 並表示,全球的人口結構和保險業者對安全收益的需求非常龐大,美國 10 年期公債的 2.5% 殖利率,對全世界的投資人來說,仍然具有吸引力。不僅如此,假如通膨開始引發憂慮,Fed 應該會加快升息步伐,長期利率的上揚趨勢將因此踩剎車。
BMO Capital Markets 分析師 Ian Lygen 則指出,CPI 報告當中的薪資數據表現欠佳,也是殖利率未在週三跳漲的原因之一。
最新公布的 CPI 數據顯示,美國 1 月民間整體時薪平均年增幅自 12 月的 2.8% 跌至 2.5%、創 2016 年 5 月以來最低升幅,平均週薪年增率也自 2.5% 大跌至 1.9%。
加計 1 月 CPI 年增 2.5% 之後、美國 1 月實質 (經通膨因素調整後) 平均週薪年增率更自 0.4% 大跌至 - 0.6%,創 2011 年 11 月以來最大跌幅。
紐約商業交易所 * NYMEX)3 月原油期貨 2 月 15 日下跌 0.09 美元或 0.2% 成為每桶 53.11 美元,因美國原油與汽油庫存雙雙創下新高。
美國能源資訊局 (EIA)2 月 15 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 2 月 10 日,美國商業原油庫存較前週增加 950 萬桶至 5.181 億桶,創下 1982 年開始發布週度數據以來的紀錄新高;連同此前一週創下次高的 1,380 萬桶增量,連續兩週庫存累計大增 2,330 萬桶。分析師原先預估為增加 350 萬桶,前一天美國石油協會(API) 公布的數據為增加 990 萬桶。
美國上週汽油庫存增加 280 萬桶至 2.591 億桶,同樣也創下新高,分析師預估為減少 75.2 萬桶;蒸餾油庫存減少 70 萬桶至 1.701 億桶則是符合預期。
美銀美林則聲稱從技術線圖來看,美國公債價格將在今年第 1 季跳漲、殖利率下挫。
CNBC 2 月 13 日報導,美銀美林首席技術策略師 Paul Ciana 在接受專訪時指出,美國 2 年期、5 年期和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都出現了頭肩頂的型態,估計殖利率的揚升趨勢或許即將結束。
Ciana 指出,技術線型顯示,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多都已來到右肩的最高點、甚至有些反轉,這意味著殖利率應該會在 Q1 的某個時點轉而向下,從去年 Q4 大幅漲高的走勢拉回修正一部份。他還提到,美國 5 年期公債殖利率才剛在上週稍早跌破 1.84% 這個頸線,未來也許會下探 1.5%。這也意味著公債價格將會反彈。
Zero Hedge 2 月 6 日就曾報導,Ciana 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頭肩頂的反轉型態廣泛出現,代表 2016 年第 4 季的行情在 1 月反轉後,修正行情可能會延續一整季 (即 2017 年 Q1)。他當時說,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在跌破 2.37% 的頸線位置後,可能會拉回至 2.15%,完整的修正行情應該會促使殖利率下探 2.03%。從頭肩頂的高峰往右肩繪出的下降趨勢線,是觀察重點,只有突破這條壓力線,才算破壞了型態發展。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