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光明論】數讀2016中國經濟:企穩回升 行穩致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26 16:30
編者按:2017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度經濟數據。初步核算,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邁上「70萬億」台階,為7441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如何從數據上看懂2016年中國經濟的新走向,2017年中國經濟又該如何着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陳新光分析,「十三五」開局之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逐漸累積,發展質量和效益逐步提高,經濟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正在增強,下行壓力得到逐步緩解。
光明網以下刊發陳新光的獨家約稿文章以饗讀者。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陳新光博士
2016年中國經濟出現了哪些新看點?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居首位
2017年1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估計,中國2016年經濟增速為6.7%,印度為6.6%,中國經濟增速有可能重回世界第一。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世界銀行預測,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4%左右,按2010年美元不變價計算,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2%,仍居首位。
經濟增長動力在企穩回升
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在企穩回升,表現在五個穩:一是生產穩。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0%,增速與前三季度持平;二是物價穩。CPI同比上漲2.0%,漲幅與前三季度持平,物價保持溫和上漲;三是投資穩。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名義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四是出口趨穩。中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9%,降幅比上年收窄6.1個百分點,其中進口由負轉正,實現了0.6%的增長;五是消費穩。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6%),增速與前三季度持平。
經濟增長質效提高經濟進入新常態後,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一是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1.6%,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為64.6%,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11.8個百分點;二是需求結構繼續改善。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4.6%,而傳統的增長動力是投資與出口,分別為42.2%與-6.8%。消費增速明顯快於投資增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強;三是新動能在快速成長。2016年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5%,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5個百分點。全國新登記企業553萬戶,比上年增長24.5%;四是節能降耗成效突出。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0%。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推進
2016年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圓滿完成。去產能,原煤產量同比下降9.4%,鋼鐵、煤炭的去產能任務均提前完成;去庫存紮實推進。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0.5%,增速同比放緩4.1個百分點。商品房庫存水平持續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上年末減少2314萬平方米;去槓桿與降低成本取得進展。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1—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6元,同比減少0.14元;補短板成效顯著。短板領域投資加快,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水利管理業、農林牧漁業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39.9%、20.4%和19.5%。
百姓「獲得感」在提升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同時,百姓的「獲得感」也在不斷得到提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繼續跑贏人均GDP增速。扣除人口總量自然增長因素後的人均GDP實際增速為6.1%,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百姓居住條件和環境不斷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6.6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2%;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45.8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2%。有安全飲用水的戶比重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有衛生廁所的戶比重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
2017年中國經濟該往何處着力?
新的一年,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1月22日第38次集體學習的講話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使中國經濟穩步健康發展。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經濟下行的壓力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矛盾,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
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必須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從生產端入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側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推動我國經濟朝着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加強防範風險隱患和風險預警
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運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等,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要把風險防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7年,要防控債務違約風險,防範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大幅波動,防範資本外流和外資企業撤資風險,防止市場間風險「交叉感染」。對地方政府債務、國有企業債務進行槓桿風險紅線管理。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在抑制資產泡沫的同時,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
加快啟動戰略性重組,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有效引導市場預期,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努力夯實回穩向好的基礎。加快發展民間金融機構,支持開展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試點等。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加強金融監管,防止資本外流。
保持總量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預計2017年美聯儲出現多次加息的概率將會上升。為此,一是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托底的需要。通過穩定擴大有效需求,加大政府投資降低成本、補短板力度,提高民間投資發展信心和意願。要積極培育出口新增長點和新競爭優勢,通過穩定傳統消費,提升消費熱點和亮點,拓展新興消費,釋放消費增長潛力;
二是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在目前M2基數已經相當大的情況下,適當控制市場貨幣增速,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三是預防去槓桿過程中的流動性衝擊。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着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來源:光明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