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歐盟未來能否保存將繫於德國一身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10 09:10
有評論指出,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在接受德國《明鏡》周刊專訪時警告,歐洲聯盟走向分裂「不再是不可想象的」。他認為,這意味着德國必須加大對歐洲一體化的投入,以免歐盟解體遺禍子孫。加布里爾是社民黨黨魁,是總理默克爾所領導的聯盟黨的聯合政府一員。鑒於德國在歐盟舉足輕重的地位,加布里爾的說法非常值得關注。歐盟的存在在歷史上是要解決歐洲所謂的「德國問題」,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穩固國際秩序的重要支柱。一旦歐盟分裂,其影響必然是深遠且嚴重的。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歐盟的雛形是1952年由德國和法國所發起的歐洲六國煤鋼聯合體。這在政治上是為了消弭德法兩國爭奪歐洲霸權,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的民族仇恨。同時,二戰後大英帝國式微、美國和蘇聯崛起的新地緣政治變化,也讓德法這兩個歐陸傳統大國有必要聯手。1965年聯合體升級為歐洲經濟共同體,並逐步吸納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各國。1993年共同體升格為包括政治、外交和安全合作的歐洲聯盟。1999年「歐元」作為共同貨幣,加深了歐盟一體化進程,也讓其發揮更大的國際影響力。
然而,歐盟自成立以來,特別是歐元區建成之後,卻面對諸多難以解決的矛盾。儘管是聯盟形式,也基本取消了邊界管制,各成員國對自身主權的身份認同,還是高於對聯盟的認同。歐元更因為各國共享統一貨幣但各自保留了財政預算主權,結果導致了2009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德國所主導的舒困援助配套,強迫陷入危機的所謂「歐豬國家」採取財政緊縮政策,減少公共支出,使得這些國家的民眾對歐盟離心離德。希臘在當時甚至一度考慮退出歐盟,改投俄羅斯懷抱以尋求經濟援助。
歐盟的另一大挑戰是與俄羅斯的關係。在蘇聯解體後,歐盟的安全威脅短暫解除。可是,歐盟並沒有利用這個歷史契機與莫斯科建立戰略互信,反而積極東擴,吸納前東歐集團的成員國。由美國主導的北約也乘機東擴,在俄國門前進行軍事部署。這一方面造成了後來俄國強行並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引發冷戰以來歐洲最大的外交危機;另一方面也因為波羅的海三個小國的主權完整,面臨了隨時會與俄國軍事攤牌的風險。
東擴的結果讓歐盟的成分更參差不齊,成員國不一致的經濟發展程度,加劇了內部的矛盾緊張。因歐盟軍事干預而引發的北非諸國難民,經由巴爾幹半島和地中海大舉進入歐盟,利用其無國界的便利聚居發達成員國,直接挑起了各國排外的民粹主義風潮。英國公投脫歐,儘管更多是不滿原東歐的經濟移民壓低了工資,北非和中東穆斯林難民湧入歐盟所引發的恐怖主義威脅的想象,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英國的脫離已經讓歐盟的未來蒙上陰影,歐陸國家民粹主義的興起,可能讓法國極右派民族主義者執政,進一步加劇歐盟的崩解。一些富足的原西歐成員,也因為不滿大量穆斯林難民的出現,而開始要求重新恢復邊界管制。這些政治上的挑戰,加上此前的主權債務危機所累積的不滿,讓歐盟越來越成為歐洲民眾的眾矢之的。默克爾在開放國門給難民後,因為社會關繫緊張和伊斯蘭恐怖襲擊的挑戰,最終也不得不改弦易轍,反映了民意大勢的壓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