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當獨角獸光芒淡去
鉅亨網黃欣 2016-12-06 07:02
中國的新創獨角獸們雖然估值節節攀升,但它們的體質真能支撐如此高的身價? 北京當局有意扶植科技新創公司,但在政策支持 (或說阻礙) 下,對新創企業又真的好嗎?
全球估值最高前 10 大新創企業中,就有 4 家來自中國,而且它們都成立還不到 7 年。其中,網路叫車軟體滴滴出行和智慧手機製造商小米,估值規模都比民宿網 Airbnb、快閃社交軟體 Snapchat 還高。在調研機構 CB Insights 羅列全球 176 家估值 10 億美元以上新創公司中,有 37 家是中國企業,身價逾 100 億美元的則有 5 家。
中國新創企業過去曾經被貼上山寨標籤,但中國市場之大不可忽視,近 3 年以來,全球投資人紛紛展現出熱烈興趣。《彭博社》報導,估值 10 億美元以上的中國獨角獸企業增加速度也快得驚人:從 2010 至 2013 每年 1 家,到 2014 年 5 家、2015 年 19 家,今年前 10 個月,則又增加了 10 家。
今年稍早的科技論壇上,Uber 執行長 Travis Kalanick 就預言,未來 5 年內,中國的創意、發明與新創企業發展速度將超越美國。到了 7 月底,Kalanick 就宣布將 Uber 中國出售給滴滴出行。
不過,即使全球新創事業的重心似乎逐漸轉向中國,投資人和分析師心底那股小聲音仍然存在:未來當它們要進行更大規模融資或公開上市時,數字仍能這麼樂觀嗎?
下一個馬雲在哪裡
上海紀源資本分析師指出,獨角獸估值膨風意義不大,除非能證明你對用戶有價值,而用戶也願意買單。中國啟明創投合夥人 Gary Rieschel 也說,相較從前,新創公司現在漸漸願意接受較低估值,因為「大家都想維持高估值是不可能的」。
2014 年 9 月阿里巴巴公開上市,募得 250 億美元打破 IPO 有史以來紀錄,不但將中國科技公司帶上世界舞台,也讓市場對中國科技公司充滿期待,急欲尋找下一個馬雲在哪裡。
創投資金水喉大開,2012 年至 2015 年間,投入中國網路公司的資金翻了 5 倍來到 203 億美元,讓美國網路業的 163 億美元黯然失色。同時,專業投資人也湧入中國,在 2000 年,中國只有 100 家註冊在案的創投公司,至 2015 年已經超過 1 萬家。
投資人對中國科技公司所懷抱的美妙夢想,切切實實反映在小米身上。雷軍於 2010 年創辦小米,高性能、低價位的小米手機在其官網以飢餓行銷闖出名號,並在 2014 年底站上中國智慧型手機銷量霸主。小米當時的那輪融資,將該公司估值推升至 460 億美元,成為全球最閃亮的獨角獸。
這份光彩如煙火般絢爛也短暫,一年半過去,小米在中國市占率已跌到第 4 名,學者估計,若現在的小米想融資,市值可能只在 40 億至 100 億美元之間。上海紐約大學教授 Clay Shirky 以也有生產智慧型手機、且為全球最大電腦生產商的上市公司聯想 (Lenovo) 為例,聯想市值約為 70 億美元,小米沒道理是聯想的 6 倍。
獨角獸中良莠不齊
網購服飾零售商凡客,是中國電子商務群雄爭霸之際,最早脫穎而出的一匹獨角獸。看準年輕與低價族群,凡客早期發展相當順利,2011 年就拿下中國網購服飾 7.7% 的市占率,僅次於阿里巴巴,估值也達 30 億美元。但凡客在後來的擴張中失利,庫存管理也出現問題,到了 2015 年,市占只剩下 2%。如今中國網購市場,已經被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等競爭對手所瓜分。
中國市場研究機構分析師指出,凡客的問題在其獲利模式。凡客初期以全面免運費打開市場、累積口碑,但這賺不到錢,公司也難以為繼。凡客如今估值已大不如前,早期曾注資凡客的啟明創投透露,歷經前幾年的資本結構重整後,凡客估值約為 2 億美元,但凡客並未公開宣布該公司的最新估值。啟明創投指出,凡客有絕佳流量,但在決策面與庫存管理都非常糟糕,有類似問題的新創公司可能還很多,畢竟不可能每家公司都做得出神決策。
應用程式商店「豌豆莢」的情況也類似。在市場對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快速成長的期盼中,2014 年豌豆莢估值來到 10 億美元,主要投資人也包括了日本軟銀集團。但後來證明,販售 Andriod 應用程式並不是一個好方向,今年 7 月阿里巴巴以腰斬價收購了豌豆莢。
監管政策與風險
新創公司中還有一個令人難以忽視的種類,就是金融科技 (Fintech)。P2P 借貸與網路理財服務平台陸金所被寄予厚望,估值 185 億美元,且有金融巨頭平安保險的支持。陸金所執行長 Gregory Gibb 今年 1 月曾表示,有意讓陸金所上市籌募更多資金,但當時卻爆出 e 租寶的網路金融騙局,重創市場之際,也使北京當局決定加強監管。
加強管理對產業是好事,但全面實施需要時間。且監管規定的變動,也會對產業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滴滴出行就是一例。近期甫收購 Uber 中國、拿下中國網路叫車市場龍頭地位、準備大展拳腳的滴滴出行,卻被各大城市所頒布的網約車新規暗算,面臨可能大部份駕駛或車輛都不符規定的窘境。因此滴滴正積極與當局溝通,希望政策還有調整的彈性空間。
新創泡沫若隱若現
市場上從來不乏野心勃勃的投資人和自吹自擂的創業者。對於處理新創公司泡沫的破滅,矽谷可以說是頗富經驗,畢竟他們已經歷過 2000 年的網路泡沫。但中國科技業與新創市場仍然年輕,大部份新創公司與創投可能都未遭遇過重大波動。
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在中國看過公開下修新創公司估值的例子,多半是創投方默默減記。啟明創投指出,中國的創業家們會極力避免估值下滑的情況發生,有時為了引進新資金,不惜接受嚴苛繁複的條件,甚或是找來的投資人其實素質不良。
為維繫經濟成長,北京當局不願見到企業出問題,對新創公司更是如此,因為這意味有不少人會因此失業,也會影響未來的投資。為了鼓勵創投,今年 3 月,上海政府宣布若投資失利,政府會補貼其投資虧損。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示警,這項政策是矛盾的,最終可能只會鼓勵失敗的投資。
今年前 9 個月,中國風險投資金額從 2013 年的 66 億美元激增至 500 億美元;不過第 3 季的投資額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近 50%。有些投資者認為,這不失為一件好事,因為若是手頭資金太多,就容易做出錯誤決策。
回顧過去,現今不少科技巨頭當年都是在經濟最低迷之時獲得注資、發光發熱。比如成立於 1998 年的騰訊 (0700-HK)、1999 年的阿里巴巴 (BABA-US)、2000 年的百度 (BIDU-US) 等,都在網路泡沫破滅之後證明了自己。
中國 37 匹獨角獸中,真正本質上擔得起這個名頭的恐怕寥寥無幾。但是創投資金仍在積極尋找有展潛力的標的,至少近期之內,創角獸風潮可能仍不會熄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