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開創從高原勇攀高峰的文藝新局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15 11:40


開創從高原勇攀高峰的文藝新局面——寫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兩周年之際

作者:仲呈祥

馬克思曾精辟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集中體現了21世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把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最新成果,是抓住了時代本質和文藝規律的徹底的能說服人的科學理論。兩年來,文藝界認真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創作與評論發生了深刻喜人的變化,開創了從高原勇攀高峰的文藝新局面。


思想是創作與評論的先導。沒有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思想指引,便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持續健康繁榮。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針對中國當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藝實踐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高瞻遠矚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美學觀,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解決這些新問題、新矛盾的新思想、新觀點,無論對作家藝術家還是理論家批評家,都是醍醐灌頂之啟示、鞭辟入里之警示,作為理論指南,具有強大的引領作用。

關於文藝的宗旨和方向,針對時下創作與鑒賞出現的媚俗化、低俗化、庸俗化傾向和社會審美水准滑坡的現象,習總書記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人類文藝發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粗制濫造,不僅是對文藝的一種傷害,也是對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這就指引創作與評論回到人類以審美方式認識改造世界需要文藝「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初心:以文化人,以藝養心,移風易俗,提升素質,推動時代前進和歷史發展。關於文藝與資本的關系,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正視和科學解決的一個關鍵課題,針對已經出現的「唯票房」「唯收視」「唯碼洋」「唯點擊率」等唯經濟效益的錯誤傾向,習總書記明確指出:「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當兩個效益、兩種價值發生矛盾時,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要服從社會價值。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這就廓清了背離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的精神生產與資本運作的矛盾規律的種種迷霧,擺正了文藝與經濟的關系,確保文藝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迷失方向。關於文藝為什麼人這個根本的原則的問題,針對丑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的創作邪風,習總書記諄諄告誡:「文藝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這就引領創作與評論撥開迷霧回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唯一正確的道路上來。關於文藝創作與評論傾向,針對確實存在的問題,習總書記精准指明:創作上存在着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存在着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評論上存在着「褒貶甄別功能弱化,缺乏戰斗力、說服力」甚至「紅包厚度等於評論高度」的現象……真是一針見血,切中時弊。所有這些新思想、新觀點,為文藝創作與評論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歷經兩年實踐,都日漸深入人心,刻在廣大作家藝術家評論家的腦海里,化為自覺意識和准則。理論創新勢必帶來思維變革。以全面辯證、兼容整合、取法乎中的和諧哲學精神取代那種簡單的二元對立、非此即彼、好走極端的單向思維,不僅個人端正了文藝航向,提高了創作和評論水平,而且從根本上提升了文藝從業人員的整體學養、素養和涵養,凈化了整個社會的文化環境,營造了良好的鑒賞氛圍,為文藝創作與評論的繁榮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

理論創新還勢必促進文藝創作與評論取得實績。兩年來,文藝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工作的中心環節,普遍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作家藝術家評論家的時代使命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普遍增強,創作與評論氛圍正氣上升,「講品位,重藝德,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創作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從高原勇攀高峰的作品和評論。

創作上,文藝各門類都出現了思想較為精深、藝術頗為精湛、制作相當精良的精品力作。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百團大戰》《戰狼》,電視劇《海棠依舊》《彭德懷元帥》《太行山上》《三八線》《北平無戰事》,長篇小說《裝台》,豫劇《焦裕祿》,評劇《母親》《紅高粱》,淮劇《小鎮》,滬劇《挑山女人》,湘劇《月亮粑粑》,話劇《麻醉師》……一批從高原勇攀高峰的優秀作品着力謳歌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凝聚中國力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書寫和記錄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唱響時代的主旋律,彰顯了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新近,我有幸先睹為快,觀看了幾十台即將參演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的優秀劇目,還看了一些晉京展演的全國地方戲曲的優秀劇目以及國家直屬藝術院團2016年演出季劇目,真是佳作迭出,情勢喜人。這都是學習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和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催生的豐碩成果。

評論上,也與創作比翼齊飛,開始步入正軌,勃發生機。為落實習總書記關於「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的指示精神,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和中國文學批評研究會應運而生,全國近30個省市的相應學術團體也紛紛問世。全國專業的業余的文藝評論工作者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組織起來,創辦刊物,研討培訓,秉筆直書。《中國文藝評論》《中國文學批評》《長江文藝評論》等作為文藝評論的新陣地,開始發出科學的評論聲音。文藝評論界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指導,繼承創新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理論優秀遺產,批判借鑒現代西方文藝理論,運用批評這把「利器」,實事求是,褒優貶劣,一方面熱情評介優秀作品,另一方面對那種「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和「用簡單的商業標准取代藝術標准」的錯誤傾向,對那種「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的西化思潮,對那種熱衷於「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的謬論,對「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和「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丑為美,過度渲染社會陰暗面」的作品,都敢於亮劍,說真話,述真情,求真理,以理服人,營造「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的良好氛圍。同時,全國文藝評獎制度的改革也初見成效,各類評獎數量大大精簡,質量卻明顯提高。中國京劇節等藝術節用「一劇一評」取代評獎,讓評論家與藝術家當堂會審,切磋交流,受到文藝界和全社會的普遍好評。

與理論創新和創作實績相較,更深層次的重要收獲和深刻變化是:兩年來,學習貫徹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促使廣大作家藝術家評論家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基因,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大大增強。這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能夠持續健康繁榮、永遠自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文化根基。

習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這些話,激起文藝工作者的極大振奮和強烈共鳴,開始化為大家共同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特別是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他進一步闡明了文化自信較之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更是深得黨心和民心。文化是人的一種生存狀態,是人價值選擇與道德修為的內在精神基礎;文化攸關人的一切物質活動與精神活動,廣泛到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文化深入到每個人的心靈,厚實到決定每個人在世界各種思潮激盪中的競爭耐力與精神定力。習總書記關於「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的深刻論斷,關於「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志、寓理於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的精辟闡述,都正在成為廣大作家藝術家評論家努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新的時代條件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指南。在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大家的文化自信顯著增強。文化自信帶來文藝自信。大家自信文藝創作與評論都能在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唯其如此,大家深感任重道遠,使命光榮,對中華文化的素養和對中華美學精神的修養更加重視。這就令我國文藝隊伍的整體人文素質和審美水平有了明顯提升,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構築了新的文化制高點和文藝創作評論的內在驅動力。

彈指一揮間,兩年來,在習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精神以及《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指引下,文藝界確實發生了令人振奮的深刻變化。但我們必須清醒看到,離黨和人民的希望、離偉大時代的呼喚、離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的要求,都還有較大差距。我們務必總結經驗,以利再戰,從高原攀登高峰。「蓄芳待來年」!

來源:《光明日報》(2016年10月15日05版)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