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債務處置或全鋪開 信用風險重回爆發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12 11:50
和訊網消息近期,一系列企業存量債務事件持續發酵,江西賽維遭強裁破產重整、東北特鋼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廣西有色宣告破產清算成為銀行間債券發行人首例,而中鋼、渤鋼、一拖等也步入債務處置進程。中信證券(600030,股吧)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隨國務院出台去槓杆、債轉股的指導意見,整體債務處置或將橫向鋪開。剛兌打破期下,休戰近一季度的信用事件或重回點狀釋放風險的路徑。
從目前各方對企業債務的態度來看,國資委有保有壓,地方政府有扶有控,「大而不能倒」中短期內無法證偽。從數量上來看,據野村證券趙揚團隊的報告,截至2015年年底,非金融部門的債務達到了158.5萬億,相當於GDP的231%,其中大部分在企業部門(約為GDP的1.5倍)。
中信固收表示,即使是市場化與法制化的處置也難讓一些積重難返的企業回光返照,對於所在區域政府財力有限、經營難以好轉的地方國企清償率仍然難以樂觀,對於逃廢債的判定與處置,仍需密切觀察目前的存量信用事件將如何繼續發酵。
而對於適應債轉股的企業,天風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孫彬彬認為,未來債轉股或許會從地方大型國企入手,由地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作為「實施機構」,可以通過發行債券等方式或許現金,購買銀行剝離的相關貸款類債權,然後轉換為企業股權。
不過在具體操作上,孫彬彬表示,可能仍然需要相關政策細節的確認,像如何確認債權債務關系的剝離,對債轉股是否會有政策支持與安排等;最終的目的仍然是,如何激勵銀行或者實施機構接受債轉股,從而既能使三方均能受益,又能達到降槓杆的目的。
相較於國企而言,民企面臨的情況可能更加嚴峻。中信固收認為,即使經營相對穩健,由於其綜合資質偏弱,出身致使其外部融資天然受限,一旦發生負面事件刺激銀行等外部融資渠道的敏感神經導致資金抽離,即刻便會引發資金鏈斷裂。
以亞邦集團為例,近日其再度出現公募債券違約,2億「15亞邦cp004」未能按時償付。此前市場曾熱議,民企是企業家的「親生子」,違約岔路口非死即生,償債意願更為強烈,反而實質違約可能性小。如今亞邦未能堅守到「最後一班崗」,或已動用盡其內外可融之資。
中信固收表示,外部融資實在是民營企業與生俱來的痛點,利用外部融資滾動來完成資金周轉看似流暢,實則如履薄冰。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