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改革開放不是一時之舉 中國進程為世界遮風擋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05 11:30


來源:人民網

1978年12月,寒冬中透露着暖意,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

38載,砥礪磨練;38載,攻堅克難。

這期間,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超乎想象的勇氣和速度,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令人稱贊的「中國奇跡」,改革開放的紅利惠及每一個社會群體、每一個人。


全球化背景下,與世界迅速融為一體使中國成為全球經濟推動力,世界也從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獲得增長紅利。正如習近平在G20會議上所指出的:「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6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塔什干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發表題為《攜手共創絲綢之路新輝煌》的重要演講。新華社記者馬占成攝

與時俱進改革開放迎來新嬗變

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運行三周年。

三年前,上海浦東,一塊28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烙印上了改革、開放、試驗三個標簽,激發出巨大活力。從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試驗田」,從首批入駐的25家企業到截至今年7月底入駐的790家持牌金融機構和約7700家各類金融服務企業,上海自貿區的飛速發展,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生動縮影。

三十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向世界敞開。而今,站在中國與世界關系歷史性變遷的節點,中國的改革開放迎來新的嬗變。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正處於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的中國,穿荊度棘、破冰前行的路上,對外開放的決心卻愈加堅定。正如,習近平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從國際環境看,全球經濟仍處於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復蘇乏力、外需不振;從國內形勢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進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勢在必行。

何為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進一步擴大開放、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通過擴大對外開放引進先進要素,進一步利用好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如何推進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頂層設計在步步完善,秉持自主開放與對等開放的原則,以開放型經濟為酵母,中國的對外開放由內至外、由東至西,沿海內陸沿邊協作互動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正在逐步構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標志格外醒目柏可林攝

自貿試驗,中國的開放,向着更寬的領域拓展。

經過「播下良種」、「精心耕種」後,自貿區建設由「試驗田」升級為「高產田」。在自貿區改革的帶動下,2015年浦東新區生產總值增長9.1%,比上海全市高2.2個百分點。

中國對外開放的力度越來越大。在上海之後,自貿區在天津、廣東、福建開花,第三批自貿區也正在醞釀,外資入華比任何時候都領域更寬、門檻更低、待遇更公。

制度保障,中國的開放,向着更深的層次延伸。

「引進來」、「走出去」,開放的土壤培育開放的經濟。近年來,中國的對外開放在一系列新機制體制的保障下,邁上了新台階。2015年3月,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出台,外商投資限制性措施大幅減少;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發布,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構建有了頂層設計。2016年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要加強構建更加開放的投融資體制。

「一帶一路」,中國的開放,向着更高的維度遞升。「一帶一路」實施3年來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吸引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新華網制圖)

俯瞰中國,東南西北,縱橫交錯的路網既是經濟發展大動脈,也是由內至外開放的大紐帶。今年9月和10月,是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提出三周年。3年來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合作協議,吸引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2015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流量達189.3億美元,同比增長38.6%,是對全球投資增幅的2倍。

2016年9月的G20杭州峰會一致通過了《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為世界經濟開辟新道路,拓展新邊界,形成「協同、合作、開放、包容」長效創新機制。

「中國對外開放不會停滯,更不會走回頭路。」在G20杭州峰會上,習近平主席言之切切,許下鄭重承諾。中國的開放,正朝着更寬、更深處推進,邁向新高度。

應對挑戰中國破解全球化困境

38年改革開放,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進程。改革為中國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世界金融危機陰影依存之際,中國發展給世界帶來太多驚喜。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經濟實現了6.9%的增長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6.7%。從中國經濟上半年「成績單」來看,中國經濟依然是世界經濟的「動力源(600405,股吧)」和「穩定錨」。

然而,今年的世界並不太平,從英國「脫歐」開始,全球風險接踵而來,各國逆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TTP、TTIP等排他性的區域化出現,經濟全球化處於關鍵轉折階段,全球化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副研究員艾倫·惠特利提醒,現在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存在反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趨勢,而如果全球化出現倒退,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明顯且即刻的危險。

「中國是唯一一個增長與開放的國度。我們從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戰略中可以看出,中國已開始承擔國際責任,中國已知曉國際合作與治理的重要性,並重視和發揮聯合國的影響力。」加拿大多倫多大學G20研究中心聯合主任、政治學系教授約翰·科頓認為,「當今的全球治理需要創新路徑。中國與聯合國需要共享國際領導任務,防止歐美因特朗普和英國『脫歐』導致的倒退及保護主義的抬頭。」

面臨世界經濟在金融危機後的增長乏力,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趨勢,中國的開放之門卻更加寬廣,全球化的步伐更為堅定。

G20杭州峰會決定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為全球增長開辟新路徑,全面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強調「承諾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強開放性世界經濟」、「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透明、非歧視、開放和包容的多邊貿易機制」、「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這是向逆全球化的現象作出的重要反擊。

境外輿論表示,當此世界未來的十字路口,唯有中國貢獻和大國認可的「杭州共識」和西湖框架才能力挽全球化逆轉之狂瀾。G20杭州峰會承擔了理順全球經濟發展路徑,找到讓全球化重新啟動的方法的使命。

在此背景下,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成了中國的必然選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同世界深度互動和開放。中國匯入世界經濟大循環,廣闊的中國市場吸引了無數外商,「中國制造」也風靡全球。

當今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貨物貿易國、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世界第一大制造業國、世界上第二大消費市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8000美元,1.7億多高等教育和專業技能人才、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20%……

不僅僅是數據的精彩。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到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到完成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再到人民幣加入SDR,中國在推動全球共同發展的問題上更加自覺。

事實上,中國在堅持相關談判推動全球化、促進貿易投資的便利化。中美之間的BIT談判(雙邊投資協定),中歐之間的BIT談判等。中國對TPP(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系協定)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希望美國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最終推動亞太自貿區、開放性的亞太經濟和開放性的世界經濟的建設。

數十年來,全球化帶來的共贏有目共睹。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研究認為,過去數十年,因全球化的推進,世界各國經濟互相依賴程度日益加深,有效地遏制了大規模戰爭的出現。

「中國是世界現行自由貿易體制的維持者和改進者。西方過去一直扛着『自由貿易』的大旗,現在沒有能力再扛下去了,中國要接過這面大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在中國經濟越來越開放的條件下,中國已經成為也繼續會是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動力。

反哺世界中國智慧創可觀紅利

「計利當計天下利」,更多地共享成果、更好地惠及世界,中國的貢獻行勝於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評估預測,全球經濟增長今年只可能在3.1%左右,而中國的貢獻率約為39%。這一比例遠超其他發達經濟體。據預期,中國貢獻是這些所謂發達經濟體總和的1.5倍。

在加入世界經濟大循環的進程中,中國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地惠及其他國家,為他們提供了更多搭乘「中國快車」的機會。改革開近40年來,中國有7億多人擺脫貧困,中等收入者規模已超過1億,中國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其他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國經濟「新常態」下,也有人擔憂中國經濟「拖累」世界。6.7%是中國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盡管下行卻仍居於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中國經濟規模已超過10萬億美元,對世界經濟貢獻率保持在25%以上。中國將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已寫入中國的五年計劃中。「各國經濟,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習近平一語道破世界經濟發展規律。共同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伙伴關系,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G20杭州峰會的「中國主張」,得到眾多與會國家的認同。

「要讓更多國家搭上中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標。」「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習近平的全球視角讓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讓他國搭上「快車」,離不開「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離不開解決發展的內外聯動。中國的「一帶一路」希望給沿線各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近年來,中國抓緊自貿區建設,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不僅能夠對我國外貿發展將形成長期利好,也是為了鞏固和發展我國與周邊及「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往來。1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業儀式並致辭。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57個國家加入亞投行,首批項目今年5月已經獲批,這個由中國發起建立的國際性金融機構正在歡迎各國的加入。秘魯總統庫琴斯基近日接受本網專訪表示,也要加入中國倡導的亞投行。

中國經濟發展繼續為世界帶來巨大的溢出效應,更加開放的中國更能造福世界。中國改革開放為人民幣「入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又是中國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里程碑與新起點。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主席龍永圖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主要面對全球最貧窮、最落後、最封閉的國家和地區,並把這些國家帶到全球發展的主流中,在這一過程中,將更多發揮中國的制度優勢。

「這既是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肯定,也標志着中國經濟全球化邁向一個新階段。」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認為,世界各國的改革開放和全球化,也因中國的改革開放而聯系在一起。中國通過五大發展理念,推動世界轉變發展模式。可以說,全球化成就了中國崛起,中國崛起又在反哺全球化,成就全球化。

在新的起點上,中國承諾: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實現更廣互利共贏。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是中國的戰略選擇。

延伸閱讀:

系列報道之一:經濟發展不是「數學題」坐而論道不如聚力改革

系列報道之二:民生保障不是「清談館」辦好實事方能得民心

系列報道之三:中國發展穩定為上政通人和百業俱興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