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一枝一葉總關情 觸摸群眾獲得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5 15:30


2016年2月1日至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和駐贛部隊。這是2月2日,習近平在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同村民一起打糍粑。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近日,北京市出台新政,繼天津、河北等10個省市之後,河南、山東、黑龍江等16省區市戶籍群眾,將可以直接在京辦理補領、換領身份證業務。

「這下可太方便了。」家住黑龍江加格達奇區、在北京從事互聯網工作的趙先生對人民網(603000,股吧)記者說,「要是按照以前的政策,我必須得回老家補辦,怎麼也得花上兩天,在單位請假也挺不容易。」

此項改革的推進正是源於中央深改組的決策。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的意見》,強調要發揮公安機關人口服務管理信息化優勢,「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樣事關群眾利益的改革舉措,中央深改組把脈民心,體察民情,貼近民意,自2013年12月30日成立以來還謀劃了不少:給「黑戶」上戶口、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統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推廣家庭醫生上門看診、制定脫貧責任「硬槓槓」……深改組直面百姓身邊的問題,改革方案通往鄉野村落、基層社區,接了地氣,聚了民心。

「老百姓(603883,股吧)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對於評價改革成效的標准,2015年2月27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時強調:突出重點,對准焦距,找准穴位,擊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記者注意到,近三年來,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的事關民生的改革方案,已一步步傳導到基層,深入到民心,真正做到有政策、有公開、有解讀、有落實、有回響。2016年5月20日,海口市海墾派出所的民警展示首張發放的居住證。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戶籍改革:「一子落而滿盤活」

說到中央深改組出台的關乎億萬群眾切身利益的改革,不能不提戶籍制度改革。

2014年6月6日上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三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建議根據會議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按程序報批實施。1個月後,國務院對外公布《意見》全文,標志着改革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戶籍制度改革並非首次,這一次的改革有何不同?公安部副部長黃明作政策解讀時一言概括,「這次戶籍制度改革決心之大、力度之大、范圍之廣、措施之實是前所未有的。」亦有評論點出,作為最基本的社會管理方式,在新一輪改革的路線圖中,戶籍制度改革無疑有着「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意義。

「戶籍改革改變的是戶口身份差別性的福利和公共服務體制,這需要建設不依托於城鄉身份而是依托於國民身份的福利和國家管理體制。」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任遠教授評價,「這樣狀態下的戶籍改革的完成,標志着城鄉二元結構的破除和城鄉一體化的實現,標志着更加整合性的國家體制的構建。」

今年9月19日,隨着《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對外公布,全國31個省份均已出台戶籍制度改革意見,各地全部取消農業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在我國存在半個多世紀的「城里人」和「鄉下人」二元戶籍制度成為了歷史。

另據人民網記者統計,多省在今年配套出台居住證管理辦法,以居住證為載體,各地「漂一族」的生活正逐漸發生改變,在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等多個領域可與戶籍人口享受平權待遇。

作為構建新型戶籍制度的基礎性工作,徹底解決「黑戶」問題也擺上了深改組的案頭。2015年12月9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提出分類實施無戶口人員登記政策。

依法登記戶口,本就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公民參與社會事務、行使各項權利義務的前提。「禁止設立不符合戶口登記規定的任何前置條件。」公安部等五部門有關負責人強調,這是對政府行為明確了「高壓線」,暢通了戶口登記的渠道,使戶口登記回歸本來職能,體現了社會治理水平。

超生子女落戶是其中的敏感問題。上述負責人強調,嚴禁將落實計劃生育政策與落戶、入托、入學等相掛鈎。無戶口人員辦理戶口登記後,均可根據自身情況,按照政策規定參加並享受相應的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

2016年4月20日,甘肅秦安縣隴城教育園區走教教師王峰峰在給學生上音樂課。人民網記者申寧攝

教育改革:讓「鄉村不弱、城鎮不擠」

「我國有280多萬鄉村中小學教師,他們堅守在邊遠貧困地區的鄉中心校和村小、教學點,編織着鄉村孩子的多彩夢想。但是,這個本應是最偉大、最美麗的職業群體,卻沒有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和重視。」2015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馬德秀的一席發言令人深思。

馬德秀和280多萬鄉村教師的心聲,正是中央深改組着力解決的重點。一個月後,當年4月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十一次會議,即審議通過《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

「對於當下鄉村教育的問題,解決鄉村教師問題是個重要的支點。」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唯有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准、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推動城市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才能讓鄉村漂亮的薄弱學校提高教育質量,阻止住生源的惡性流動,降低擇校壓力。

這些被外界希冀的關鍵性舉措,中央深改組都一一拍板通過。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被堂堂正正地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

安徽省霍邱縣宋店鄉北四小學的張老師就是「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受益者。她告訴人民網記者,今年6月,霍邱縣教育局發布通知,再次向農村基層和艱苦地區教師發放生活補貼,2016年春學期獎勵性績效工資也將發放,「這些補貼和支持政策透露着國家對農村教育工作的重視,我們普通鄉村老師表示歡迎。」

今年9月,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透露,目前,全國近600個連片特困地區縣已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平均補助標准近300元,受益鄉村教師超過100萬人。如今,鄉村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狀況得到一定緩解,甚至一些地區還出現鄉村教師回流。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鄉村弱、城鎮擠」情況突出。為了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2016年5月20日上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

「如果家門口的學校跟城里的學校一樣好,很多農村學生就不會為了追求優質教育而進入城鎮學校就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史亞娟此前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指出,《若干意見》提出要適度穩定鄉村生源,這需要推進包括學校標准化建設、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等實用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這兩大特殊的學生人群,《若干意見》給予了充分關注,要求各地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建立家庭、政府、學校盡職盡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體系,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醫療改革:交出「中國式答卷」

在貴州省銅仁市玉屏縣人民醫院就診的糖尿病患者最近發現,常購買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諾和靈30R)注射液,每支價格便宜了8塊多。

人民日報記者赴當地調研看到,藥價下降正源於銅仁市全面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僅取消藥品加成一項,我們平均每個月減少收入20萬元左右,但給患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玉屏縣人民醫院院長趙德福介紹。

破除以藥補醫機制,是《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的改革措施之一。這項指導意見在2015年4月1日,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會議強調,要把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

在人民群眾關心的諸多問題中,看病難、看病貴始終名列前茅。醫改問題也被稱為「世界性難題」,甚至很難找到成功的先例。面對這塊難啃的「硬骨頭」,中央深改組成立以來連出重量級文件,交出一份醫改「中國式答卷」。

除出台公立醫院改革方案外,2015年這一年,醫改領域改革仍有重磅消息。2015年12月9日下午,《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上獲審議通過。這標志着多年來醫療保險城鄉分割的體制機制障礙將成為歷史。

「整合來得正當時。」基層醫保工作者羅容生有話說,「兩項分割的制度整合後,期待能讓群眾不再為大病慌、小病愁,能讓群眾在村里看病和城里看病一樣方便。期待更多優質醫療資源進入醫保服務體系,讓群眾就醫購藥能有更多選擇,看病不再難,更期待着形成順暢便捷的醫保轉移接續制度,從呱呱落地到大學畢業,從鄉村到城市,醫保能無縫接續,不再有醫保的真空和盲點。」

半年多時間過去,目前已有包括浙江、山東在內的18個省區市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整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緊盯各地進度,明確各統籌地區要在今年底前出台具體實施方案,2017年將正式啟動。

家庭醫生,對很多中國家庭來說還是個略為新鮮的名詞。與家庭醫生簽約後,有病不用再着急上大醫院,先在家門口讓醫生「把把關」「救救急」,最能體現分級診療制度的優勢。2016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

江蘇省在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人民網記者今年8月赴當地采訪看到,淮安市淮陰區王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團隊成員達到119人,包括全科醫生、社區護士、中醫師、康復治療師等,服務內容也由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拓展到臨終關懷等特需服務。

在中央深改組今年8月30日召開的第二十七次會議上,醫改仍然是重要議題之一。會上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推廣,支持各地差別化探索,在公立醫院運行機制改革、醫保經辦管理體制等方面大膽探索創新,全力取得突破。貴州省松桃縣長興堡鎮生態移民安置點——九龍村(黃前生攝)

脫貧攻堅:扎緊制度籬笆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眼下,各地正爭分奪秒落實脫貧攻堅這項「最重大的民生工程」。但不容忽視的是,在當前扶貧工作中,虛假脫貧、爭搶扶貧資源等「怪現狀」也時有發生。讓脫貧攻堅見實效,亟需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內容,《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在2016年3月22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獲得審議通過。意見全文已在5月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這是我國扶貧開發的重大改革,對確保按期退出和確保退出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重大意義。」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釋疑政策時指出,「在這一過程中,既要防止急躁症,又要防止拖延病,堅決杜絕『數字脫貧』『假脫貧』。」

最近一段時間,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的彭志勇感到「壓力有點大」。他向人民網記者介紹,今年全州要確保完成281個貧困村「摘帽」、3.2275萬人脫貧的年度脫貧攻堅目標,為此他們縣里部署了搬遷扶貧工程、交通扶貧工程、教育扶貧工程等11項具體任務,指標逐月分解,要在今年後幾個月做最後沖刺。

脫貧速度快,脫貧標准更要嚴。如何才能防止片面追求脫貧進度?彭志勇介紹,縣里專門制定了貧困村、貧困戶退出實施方案,對於退出標准和程序予以明確。對於退出的貧困戶,年人均收入要穩定超過當年國家貧困縣標准,今年州里定的是3000元以上;對於貧困村退出標准,原則上貧困發生率低於3%。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雲南、安徽、湖南、河北、四川、重慶等地已出台相關文件,明確當地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出列、貧困縣摘帽標准,建立嚴格、規范、透明的扶貧對象退出機制,確保扶貧對象在2020年以前有序退出。

推進脫貧攻堅,關鍵是責任落實到人。今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要求各地圍繞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提出具體辦法,以硬措施保障硬任務。

日前,湖南省正式出台《市州、縣市區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工作考核辦法》,全省14個市州和123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縣市區(含管理區)全部納入考核范圍,將考核其在減貧成效、精准識別、精准幫扶、扶貧資金等方面的工作。

貴州、四川、廣西、雲南、江西等地強化對脫貧攻堅工作不力的追責。貴州省指出,脫貧攻堅工作不力的,嚴肅追責問責,倒逼責任主體擔當盡責。江西省充分運用問責利器,既要問責扶貧任務完成不到位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又要對因監管不力出現違紀違法問題的責任主體進行追究。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無論百姓的「獲得」還是改革的「呼應」,都應是具體可感的。

這三年,1000天,以習近平總書記為組長的中央深改小組,從人民群眾的基本訴求和根本利益出發,瞄准老百姓最關心的「痛點」「難點」,下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謀思路、定舉措、推落實,讓改革紅利惠及最大多數人。

這三年,1000天,越來越多看得見、摸得着的民生實惠,隨着社會事業領域改革的統籌推進正在逐步顯現。百姓腰包鼓起來,社保織網密起來,教育均衡動起來,醫療服務好起來,脫貧步伐快起來……

改革在路上,改革無止境。只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上,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效於民,改革就沒有攻不下的難關、邁不過的溝坎、涉不了的險灘,也一定能夠取得「改革有所指、人民有所動」的社會效果。(人民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