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安邦智庫:從航天產業看中國產業發展之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19 08:20


安邦咨詢授權和訊網智庫發布,作者系高級研究員賀軍

9月15日22時04分,中國傳統的中秋之夜,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順利發射升空。天宮二號的任務包括接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訪問,完成航天員中期駐留;接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訪問,考核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技術,以及在軌維修和空間站技術驗證等試驗。

自1999年神舟一號發射以來,中國航天事業一步步向空間站時代邁進。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603698,股吧)的發展目標,中國計劃在2020年左右建成空間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發射天宮二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中國空間站的建造進行關鍵技術驗證。」

20多年前,當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ISS)還在籌備期時,中國曾申請想要加入國際空間站計劃,卻被美國以防止航天技術擴散的理由拒絕。美國聰明地將俄羅斯變成美國建造與運營ISS最大的伙伴,這一方面減少了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在柏林牆倒塌之後為無所事事的俄羅斯導彈專家們提供了工作機會,要不然他們很可能轉而為朝鮮或者伊朗工作。2011年,針對中國的高牆又加高了——當時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因為國家安全原因,禁止美國與中國的航空計劃有任何接觸。


被逼無奈,中國只能白手起家,以一己之力建設自己的空間站。如果中國在2020年左右順利建成自己的空間站,而國際空間站又在2024年退役,中國將有可能成為那時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2015年,《時代》雜志特約編輯克魯格(JeffreyKluger)曾撰寫題為「中國不被允許進入國際空間站的愚蠢理由」的文章稱: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已經讓其「沒有必要」竊取國際空間站上的技術。而這也使得美國國會的禁止法案失去了意義,正如克魯格的文章所言,「一個毫無意義的法案只會增加地緣政治風險」。

在安邦智庫(ANBOUND)研究團隊看來,中國的航天產業發展至今,基本上經歷了一條成功之路。比較航天產業與多個其他產業的發展,不難看出,不同產業的發展思路、發展路徑、發展現狀以及命運完全不同,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和總結。大致說來,中國的產業發展之路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獨立自主型。往往是中國在外來封鎖之下,被逼無奈,基本依靠自主創新、自主研發,以及不計成本的舉國之力,終於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的路子,形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體系,「兩彈一星」是典型代表。現在逐漸繁榮的航天產業體系,已經漸入佳境。部分民營科技企業如華為,就是自主創新和自主研發的佼佼者。

第二類是吸收引進外來技術,並成功借鑒轉化。中國立足於市場優勢,但根本目的是吸收和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最終借鑒轉化為自己掌握的技術系統。簡單說就是實現了「以市場換技術」的目標,這方面的發展典型有高速鐵路系統、民用核電站以及部分軍用飛機等產業領域。

第三類是拿出了市場,但沒有換來技術。這類產業發展之初也是希望「以市場換技術」,但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只顧着自己賺錢,盡快占有中國市場;而「換技術」的目標則越來越被淡忘,在現實的市場利益之前,早被忘到九霄雲外去了!中國的汽車產業就是這一類的發展典型——讓出了市場,卻沒有換來技術。發展了幾十年,還未形成有足夠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自主品牌。

從中國當前各個產業發展的現狀來看,凡是注重了技術引進、注重了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培養的產業,都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也更能夠經受住宏觀經濟周期和產業周期的波動,承受住市場的摔打。相反,那些只重短期市場利益、只重撈到現實好處,卻沒有進行技術創新和研發積累的企業,只要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或者遇到產業周期,就會立刻顯出發展後繼乏力的弱點來。如果中國想在較高的起點彌補自主創新短板,那就需要付出極高的成本來交學費。

當前中國的經濟轉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都要求中國強化自主創新和自主研發能力,航天產業發展已經為中國的產業發展樹起了一個標杆。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