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馬丁沃夫:愛爾蘭危機 證明德國的歐元區觀念錯誤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馬丁沃夫抨擊德國對於歐元區抱持的觀念。(圖:維基百科)

英國《金融時報》經濟評論家馬丁沃夫 (Martin Wolf) 周二 (23 日) 撰文批評,愛爾蘭爆發的債信危機,證明德國精英對於歐元區問題所採取的傳統觀點錯誤。雖然不同經濟體的任何貨幣結盟,勢必風險重重;但若以錯誤概念來運作,終將證明是場災難。


沃夫說,德國方面對於歐元區所持的教條式觀點,認為區內的核心問題,來自財政不節制及缺乏經濟彈性;因此正確的解決方法,是遵守財政秩序、進行結構性改革及債務重組。

但是今日愛爾蘭卻與希臘不同,困境並非來自財政失序,而是金融業過度膨脹。因此雖然其經濟體的彈性驚人,但仍舊需要紓困。此外,若強調債務重組,預期也會激起危機。無奈這些現實,似乎並未讓德國反思。

沃夫指出,愛爾蘭在 2007 年時,財政負債淨值僅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 12%,相較於當時德國的比例達 50%,希臘更高達 80%。西班牙的比例也僅 27%。

換句話說,若將德國決策者目前要求這些歐債危險國家採取的嚴厲財政措施,從一開始便在歐元區實行,那麼法國和德國可能違規受罰的次數,恐怕比愛爾蘭及西班牙的 2 倍還多。

事實上,愛爾蘭和西班牙財務失控的部分,不在公部門而在民間。沃夫表示,歐洲形成低利率環境,主要由於核心國家長期需求微弱,例如德國實質國內需求在 1999-2008 年間,僅成長 5%;同時邊緣國家的資產價格及信貸爆炸,尤其在愛爾蘭。

而擴張的貨幣政策,多少也加深這樣的趨勢。再加上直到 2007 年 11 月之前,愛爾蘭及西班牙的公債與德國同期公債間的殖利率差仍接近 0,因此民間信貸供應商不僅不會限制信用爆炸,反而是元兇。

所以在金融危機爆發、資產價格崩盤時,這些爆炸的信貸頓時成為問題,愛爾蘭政府也被迫緊急擔保銀行業,才造成財政負債激增。但歐元協議中,並未將民間的脫序行為納入考量。

另一方面,愛爾蘭並非缺乏經濟彈性。其單位勞動成本相對於德國,這幾年其實大跌,讓愛爾蘭長期上有良好機會走出經濟困境。然而短期內,薪資及物價下跌,卻讓以歐元計算的愛爾蘭負債後續惡化。加上愛爾蘭在壓力之下,也採取財政緊縮;但讓一個受資產價格泡沫化之苦的經濟體,通貨轉趨緊縮,結果往往失敗。

沃夫表示,德國公眾對於「紓困」抱持敵意,但將重點放在讓歐元區經濟較弱國家進行通縮修正,恐怕會將歐元區轉化為一個龐大的德國,經濟仰賴全球其他地區的進口需求。但正如經濟學家 Philip White 所言,歐元區的規模遠大得多,無法在全球經濟上扮演這樣的角色。

沃夫警告,歐元區若依靠財政秩序及主權債務重組來解決問題,雖然在最佳情況下,確實可創造讓經濟大幅成長的政策;但在最壞情況下,將會在成員國家中,造成一系列經濟蕭條及違約情況。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