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以色列科研路啟發》系列:借鑒以色列成功科研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2-02 15:36


图片说明

香港學生參觀以色列創新公司Cortica,其企業發展總監Ohad Mastboim(左)介紹該企業的技術及經驗。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李嘉誠私人創投基金維港投資上月初邀請近百名香港師生,到「創投之國」以色列進行交流考察。一直處於戰爭狀態中的以色列,人命朝不保夕,國家資源匱乏,人口不足800萬,但科技成就非凡,從戰鬥機、手機Apps到農業灌溉技術,都在世界佔一席位,並吸引世界如維港投資等的創投基金支持。當地科研行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15%,與香港港金融業的佔比(香港金融業佔GDP 16%)相若,可以想像當地創新科研氣氛之盛。

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產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變得日漸向金融業傾斜,而近期有關青年出路的議題再次成為社會熱話。「創新科技」自首任特首董建華起已經成為重點項目之一,可惜一直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現特首梁振英有意扶持創新科研發展,為青少年覓新出路,包括建議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在這次施政報告中,建議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50億港元,並正籌備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設立新的「企業支援計劃」,增加對私營公司研發項目的財政支援,藉以鼓勵更多公司在科技方面的投資等等。

這次赴以色列交流考察,大家發現以色列的「創投之國」道路雖不易走,但以色列卻能成功克服不同問題,隨團師生都為之讚嘆。究竟,以色列科研的成功之道在哪裡呢?又有些什麼地方值得香港借鑑呢?

图片说明

Malkiel Malayev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以色列的創投之路從來都不易走,作為區內唯一一個猶太教國家,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就已經處於戰爭狀態,迫使該國實行強制兵役,每名滿18歲男性於讀大學前需服3年兵役,女性則為2年。不少評論直言兵役乃以色列創投之國的成因之一,隨團的以色列學生Malkiel Malayev接受訪問時直言,服兵役期間有機會接觸最新科技,且令他們有空間反思自己的人生。

Malkiel Malayev回憶起服兵役所帶來的影響時指,兵役能使他們有效過渡成為成人,因透過達成不同的任務變得自信及獨立。服兵役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勾起他們「改變世界的願景」,特別以色列是一個在各方面都身陷困境的地方。

然而,即使居民有救國之志,沒有救國之能也是無補於事,以色列政府就幾近全方位支持所有形式的科研發展。以色列的科研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一直名列全球前茅,甚至以4.4%高踞第一,而香港的科研支出僅佔GDP的0.75%,可見兩者重視程度的差別。

以色列對初創企業照顧周全,當市民有意成立創新科技公司,經濟部門有專門的初創基金,提供場地及資金,以助企業家的意念初步成形,正如為種子提供孕育的泥土等基本需要。當產品初步成形時,政府會協助他們尋找全球的初創基金,獲取初步資金,或由專家對產品進行品評,將產品進一步改良。

當企業成功獲得初創基金注資後,企業一般均會進入高速發展期,並最終漸趨成熟。以色列經濟部首席科學家Avi Hasson指,此時通常有兩個選擇,一是到美國市場上市集資,另一是被大公司收購。單單2014年,便有總值550億美元(即約4263億港元)的收購出現,亦有18宗上市集資個案,集資金額高達98億美元(即約760億港元)。

Avi Hasson又指,除經濟部的直接協助外,政府於基建、風險分擔、以至社會目標上亦嘗試營造一個適合初創企業成長的環境,其中包括建設學府培育人才、設立多間研究中心,而由於初創企業大部分都在政府的孕育下成長,硬件、顧問、場地等風險政府也有份分擔,大大增加市民創業的決心。

以色列成為「創投之國」,可謂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除上述的「人和」及「地利」外,位於中東地區欠缺天然資源,迫使以色列需要透過科研解決天然環境的問題。當地由於歷史問題且政局不穩,當地難以催生蓬勃的經濟活動,使企業從一開始便要放眼世界。(接下頁)

[NT:PAGE=$]

图片说明
黃金耀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雖然香港於千禧年科網熱時建設數碼港,雖然也設有創新及科研基金,雖然也有全球排名第一的科技大學,香港看似有很多科研必須的因素,但為什麼創新及科研產業卻一直沒有成熟?為香港培育多名「星之子」、「星之女」的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中心總監黃金耀在接受訪問時就歸咎政府沒有為香港創造一個適合科研產業成長的氣氛。

特首梁振英於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建議,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50億元以支持本地創新科研發展,不過,單純的注資基金是否科研產業需要的東西呢?以色列創初企業家FeeX的創辦人Uri在交流時就表示,「失敗是必經的,從失敗中會學懂新事物。」他認為讓科研企業有經歷實際的運作更為重要,以便他們可不斷修正目標,邁向成功。

然而,創新及科技基金的網站顯示,項目審批成功率僅30%,有業界人士稱申請困難。誠然基金由公帑支付,所以政府需要確保公帑使用得宜,也是可以理解。除此以外,創新及科技基金分為多個計劃,其中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規定私營企業需要透過與政府指定的研發中心及大學合作,才符合申請要求。

帶來的後果卻是,不少有潛質但風險較高的項目胎死腹中,究竟高門檻的創新及科技基金,能奏效嗎?

黃金耀認為,除創新及科技基金外,數碼港及科學園均有各種基金供創業者申請,而門檻亦已經較十年前大減。不過由於申請手續仍繁複,較年輕的一輩於申請時或面對一直困難。而部分基金有配對的部分,即政府批出一部分資本,餘下需要企業自行尋找,亦會使部分青少年卻步。

雖然情況看似不理想,不過曾在科技大學任教的Samuel Neama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Shlomo Maital就指,香港科研並不如大眾眼中的差。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例,香港擁有全球排名第一的大學,多間世界知名學府助陣,為香港培訓大量科研人才,所以他認為香港的科研其實是大有可為。至於應如何發展香港科研,Shlomo Maital認為香港欠缺一種擔當橋樑角色的人才,即是把政府與初創公司、大企業與初創公司連在一起的人。

回到基本,政府應如何建立科研氣氛呢?黃金耀坦言「有難度但一定要做」,形容香港政府為堅持「小政府」原則,所以會避免側重支持某一個產業,「但有一些產業發展卻是必須有政府扶持,例如環保、科技」。反觀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如韓國及台灣傾力支持創新科技發展,新加坡在生科及製藥方面亦大為領先香港;甚至中國大陸,部分地方政府如深圳、北京中關村,既有政府支持,亦有科研氣氛。黃氏稱政府側重某一產業,對該產業就有決定性的影響。

至於港府可以如何扶持科研產業的發展,黃金耀認為,政府可以多管齊下,例如稅務上對科研產業作出優惠;而場地上,政府甚至可以改建社區中心,因隨科技發展,社區中心的作用已逐漸褪色;又或將一層中央圖書館開放於初創企業使用。

誠如另文介紹,以色列的「創投之國」的路並不易走,但以色列硬是克服了不同的問題,香港的整體環境,無論如何都比以色列為優勝,相信港人會有足夠的智慧,克服我們目前面對的問題。

图片说明
黃家煒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作為曾於香港及以色列讀書的學生,黃家煒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道:「香港於高等教育的投資大,但不足之處在於社會做科研甚至做初創企業時,與以色列的動機不同。」

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的黃家煒,現於以色列以研究員身份研究數學,他指出,科大於科研上亦投放大量資源,不過評論兩地學生的成熟度如果有異的話,他就認為「受過軍訓對青少年人生的定位起決定性作用」。

在黃家煒看來,服過兵役的以色列年輕人投身科研,都帶有「救國」的鴻鵠之志,當兵更煉就了他們的堅強意志,令他們遇強愈強;加上國家細小,本身缺乏能夠支撐企業生存的商業環境,令他們從一開始就將項目放在全世界的應用上面。

而香港的學生要專注於科研有一定難度,因為單單考試已經使學生肩承重擔,「追GPA都可以令學生忙到沒有時間思考,更加不會有動機去開公司」。

後記:簡單比較兩個地方的政府的投入後,下一集記者將會走訪香港的初創公司,解構企業在進行科研的辛酸。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