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David Rosenberg:美必然邁向二次衰退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綜合外電
美林前分析師、現於多倫多諮商公司Gluskin Sheff 服務的知名經濟學家David Rosenberg表示,美國經濟顯然幾乎邁向二次衰退,經濟學家之所以沒發現此點是因為他們使用的是「舊的經驗法則」,但本次狀況並不適用這種法則。
Rosenberg表示,消費者焦點放在減少債務,而不是提升消費,這點會讓經濟無法成長,也造成復甦停止。
「倘若我們算是脫離第一次經濟衰退的話,那麼第二次經濟衰退的危機,事實上比大家目前所說的程度還要高很多,我認為這是必然的結果,簡直無法避免。」
Rosenberg長期看空美國經濟,他認為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疲弱的經濟數據,以及消費者與企業大量的債務削減行動 (去槓桿化),將會把經濟推向二次衰退的境地。
雖然許多經濟學家並不認同Rosenberg的論點,但華爾街廣泛追隨其觀點,且他的觀點向來也都是正確的。
失業率目前仍牢牢釘在 9.6%的高檔,同時上周五的經濟報告顯示,零售支出和消費者物價僅有些微成長。
此外,一群具領導地位的經濟學家,自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和高盛等公司的經濟學家,均縮減對 GDP的預估數據。
高盛在上周五將二次衰退的發生機率調升至 25%-30%;BMO Capital Markets在上周公佈的下半季展望中表示,消費者疲弱是近來復甦疲弱的特徵,但這個循環是最糟糕的一次。
Rosenberg 認為其他經濟學家過度仰賴過去經濟衰退的模式。
Rosenberg:「多數經濟學家和分析師仍然使用舊的經驗法則,這法則在 1945 年之後的經濟衰退中應用良好,而那些經濟衰退事實上只是 GDP在長期信貸擴張後的修正。大眾根本還不清楚什麼叫做信貸緊縮。」[NT:PAGE=$]
雖然「經濟成長將會疲弱」這樣的想法接受程度逐漸上升,但經濟二次衰退──經濟在一年的反彈後,仍踏入負成長的第二階段──這樣的想法仍非主流觀點。
與Rosenberg 一同接受訪問的BNY Mellon首席經濟學家Richard Hoey表示:「我不同意的是,下行力道是否足以將我們自持續不斷以低成長率擴張的趨勢中,拉回至二次衰退。在所有我不認為我們會遭遇二次衰退的理由中,我們讓幾乎所有在美國的企業都資金流通了…大型企業可以擁有高額獲利,但他們不會支出這些獲利,所以他們每天的現金部位越來越多。」
另一位同樣受訪的Clark Capital Management分析師Sean Clark則表示,先前經濟復甦的歷史顯示,除非是很極端的情形,否則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很低。
Clark:「自從去年 6 月觸底之後,經濟復甦已經延續 12 個月,這比先前 2 次經濟衰退之後的期間,表現更為強勁,因此二次衰退是例外中的例外才會出現的事。」
但 Rosenberg 認為,這樣的想法忽略了此回衰退不同於其他經驗之處。「與二次大戰後的經濟衰退相比,這簡直是在浪費時間,此回完全是不同的模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