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緊縮組聯合政府 希臘拒見三巨頭 歐盟憂歐洲之春揭竿
鉅亨網新聞中心
激進左翼聯盟支持者揮舞希臘國旗慶祝。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希臘「激進左翼聯盟」勝出前日(25日)大選,歷史性首次上台執政,40歲領袖齊普拉斯更成為希臘150年來最年輕總理。激進左翼聯盟邀得同樣反對緊縮的右翼獨立希臘人黨合組聯合政府,令希臘成為歐元區首個由反緊縮政府領導的國家。投資者憂慮歐債危機可能重臨,拖累雅典股市昨日一度急挫5.5%,其後跌幅收窄,下挫3.6%。歐盟立場強硬,要求希臘遵守此前承諾,更威脅「不緊縮就等破產」。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市場觀望希臘政局對環球金融市場影響,加上電訊股在企業業績公布前夕下跌,拖累美股昨日早段低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早段報17,578點,跌93點;標準普爾500指數報2044點,跌6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報4736點,跌21點。
歐洲投資者消化希臘大選消息,加上對歐洲央行買債有信心,歐股先跌後回穩。英國富時100指數中段報6814點,跌17點;法國CAC指數報4648點,升7點;德國DAX指數報10729點,升80點。
根據官方點票結果,激進左翼聯盟得票率達36.3%,在國會300席中取得149席,加上獨立希臘人黨的13席後,新政府將擁有過半數的162席。此前執政的新民主黨以27.8%得票率成為最大在野黨,極右金色黎明黨則以6.28%成為國會第三大黨。
齊普拉斯前晚在雅典發表勝利宣言,獲數千支持者歡呼。他稱民眾用選票締造歷史,「希臘將捨棄緊縮、恐懼和專制主義,結束5年的恥辱和痛苦。」齊普拉斯表示將要求重新協議希臘的援助條款,但承諾不會對其他歐元區債權人採取單方面行動。
有激進左翼聯盟高層透露,該黨將邀請雅典大學經濟學教授瓦魯法克斯出任財長,又稱新政府無意與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組成的「三巨頭」代表會面,而打算直接與其他國家政府談判。宏利資產管理首席經濟學家格林指出,激進左翼聯盟邀請獨立希臘人黨聯合執政,而非中間派的河流黨,可能反映齊普拉斯會在談判中企硬,甚至不惜把玩邊緣主義。
歐盟則擺出強硬姿態,要求希臘新政府維持現有緊縮協議,否則中止援助。報導指,若歐盟中止援助,不僅希臘政府難以維持運作,銀行業更可能崩潰,屆時希臘或被迫退出歐元區。歐盟官員透露,只要希臘維持緊縮,歐盟願意在細節上提供彈性,以及容許希臘延遲為幾筆歐盟貸款續期。
有歐洲外交官分析指,歐盟企硬是考慮到一旦讓步,或造就今年稍後大選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反緊縮勢力崛起,衝擊歐元區前景。
歐洲各方對希臘新政府上台普遍是警告多於祝賀,歐元集團主席迪塞爾布洛姆警告希臘作為歐元區成員的資格「全繫於會否遵守此前的承諾」;英國首相卡梅倫要求希臘繼續削赤;德國總理默克爾則期望新政府會信守對國際債權人的承諾。(接下頁)
[NT:PAGE=$]
「這是個美好的夜晚!默克爾,早抖!」希臘激進左翼聯盟一名女支持者興奮舉着標語,期望國家擺脫德國施加的財政緊縮緊箍咒,開拓新局面。 圖片來源:法新社/香港明報
《星島日報》報導,希臘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在國會選舉大捷,成立歐債危機以來首個反對緊縮的政府,給歐洲帶來重大震撼,鼓舞歐洲其他「反叛政黨」。反緊縮陣營誓言「歐洲之春在希臘展開」。英國、愛爾蘭、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的左翼和右翼反對黨,都讚許激進左派聯盟的勝選,是對各國緊縮政策的譴責。西班牙政黨「我們可以」(Podemos)矢言,在今年11月大選獲得同樣勝利。
激進左翼聯盟是歐洲第一個上台執政的「反叛政黨」,反映相當數量的歐洲民眾不滿緊縮政策,鼓舞歐洲其他「反叛政黨」,動搖傳統主流政黨地位和現有政治秩序。歐洲各地民粹派政黨對激進左翼聯盟的表現理想表達讚賞,形容激進左翼聯盟
取得突破,代表一場反對大削預算、反加稅的「歐洲之春」起義揭開序幕。歐元區內19個國家中,當中許多國家在大削預算、大幅加稅的影響下,失業率上升,生活水平下降。德國極左政黨左翼黨黨主席基平評論希臘激進左翼聯盟大勝時稱:「美麗的一天,歐洲之春在希臘展開。」
處境類似於希臘的西班牙,希臘變天帶來了啟示。同樣反緊縮的西班牙左翼政黨「我們可以」黨魁 伊格萊西亞斯稱:「我們已聽到希臘發生的事情。我們希望西班牙早日發生這樣的事。」「我們可以」在多項民調都高居首位,目標是在11月西班牙大選贏得過半數席次。雖然伊格萊西亞斯承認西班牙的經濟和政治現況與希臘不同,但他強調:「我們會盡力支持激進左翼聯盟,也會在西班牙努力工作。」
英國綠黨也讚揚激進左翼聯盟取得勝利,並呼籲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各地響應類似的民粹起義。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形容希臘變天為「希臘人民希望獲得協助的絕望呼喊。數以百萬計的希臘人因為歐羅的這項實驗而變窮。」反歐羅的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綫表示,希臘大選結果猶如希臘選民透過民主方式給歐盟賞了一大巴掌。意大利主要疑歐政黨也指出,希臘大選結果傳遞一個遲來的訊息,就是緊縮政策未能發揮作用。
從長遠來看,希臘的難題其實只是歐洲所面臨難題的一個縮影,如果希臘和歐洲領導人拿不出解決希臘問題的良策,那麼希臘的今天很可能是歐洲的明天。
英國《衛報》報導,激進左翼聯盟當選,意味希臘的政治生態出現重大轉變,以往代表精英階層的財閥政府被選民用選票攆走,換來高舉民粹牌的政黨,受緊縮政策摧殘最深的年輕一代不再容忍貪腐無能的政府,渴望有人能解決當前困局,造就激進左翼聯盟上位。
希臘政府一向由精英權貴階層壟斷,長期官商勾結,放任主要企業逃稅。即使「三巨頭」要希臘加稅改善經濟,政府亦對建築商、船企及油企老闆等人睜隻眼閉隻眼,變相將賦稅擔子轉移至民眾身上。有選民表示,情況至此已「輸無可輸」,不期望激進左翼聯盟能實現所有政綱,只要做到其中兩三個已足夠,例如重推最低工資及津貼。(接下頁)
[NT:PAGE=$]
香港《明報》報導,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昨午宣誓就職,為希臘1974年民主化以來由新民主黨與社會黨輪流坐莊的歷史畫上句號。他未有戴領帶,又打破手按《聖經》宣誓的傳統,改以民事方式宣誓,承諾會「永遠效忠希臘人民的利益」。
新政府上台首要目標是重啟債務談判,尤其是要重組希臘欠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2400億歐元援款,爭取改善國家財政評級,吸引更多投資以重振經濟。齊普拉斯又主張提高最低工資(最低月薪由580歐元立刻調高到751歐元)、對非富人減稅、向貧困家庭派發食物與電價折扣券等措施,希望逆轉過去幾年的緊縮做法,改善民生。
這些要求與德國要求歐盟成員國嚴守財政紀律的立場背道而馳。德國總理默克爾透過發言人稱,會與希臘新政府合作,聆聽對方對「未來改革和履行承諾的看法」,但強調柏林期望雅典履行承諾。她早前暗示不會接納希臘撇債,但開口挽留希臘留在歐元區。
齊普拉斯最快今(27)日公布內閣人選,最受關注的財長位置料由經濟學家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出任。瓦魯法基斯曾任社會黨前黨魁帕潘德里歐的經濟顧問,在歐債危機爆發後活躍評論時政,後來加入Syriza並參與今屆大選,順利贏得議席。他曾炮轟歐洲強加「財政水刑政策,令希臘變成債務殖民地」,但聲言支持雅典留在歐元區。他周一受訪時默認有意財長位置,稱自己離開在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當客席講師的閒適生活,「不是為了無所事事」。
歐洲各地疑歐與反緊縮陣營齊聲為希臘大選結果叫好。英國右翼獨立黨(UKIP)黨魁法拉奇稱,「數百萬計因歐元實驗變貧困的希臘人民」在呼喊,法國右翼國民陣線領袖馬林勒龐則形容希臘人用民主向歐盟「狠狠摑了一巴」。
《文匯報》「環球點評」分析,希臘「激進左翼聯盟」勝出大選,雖然市場早有準備,但消息仍然撼動整個歐洲大陸。歐洲各地激進左翼政黨紛紛乘勢而起,希望仿傚希臘,透過選票授權推翻緊縮重擔,今後歐洲或掀起一片「紅色之春」。
歐洲激進左翼勢力崛起可追溯至1990年代初,當年東歐劇變,歐洲傳統左翼勢力受重創。因應歐盟成立、新自由主義勢力影響日增,歐洲左翼漸漸轉化成激進左翼。歐債危機後,經濟較差的「歐豬四國」國民抗拒緊縮措施,成為激進左翼壯大的土壤,他們認為嚴苛的公共財政預算削減和加稅,只會造成失業率飆升、損害民生,主張透過議會選舉和平地奪取政權,推翻以德國為首、強加於他們身上的緊縮重擔。
因此可以說,希臘「激進左翼聯盟」在選舉中的成功,是歐洲基層對「歐盟霸權」的反擊。事實上,不少歐陸國家早已對德國、芬蘭等富裕國家堅持緊縮路線有微言,尤其是中間偏左政府執政的法國。法國總統歐蘭德在希臘大選結果揭盅後不久,即向「激進左翼聯盟」領袖齊普拉斯致賀,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低調處理形成強烈對比。這也多少反映了法國對德國獨斷的不滿。
值得留意的是,「激進左翼聯盟」勝出不完全代表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左翼思潮回歸,與其說該黨及其支持者代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傳統左派思想,不如說他們是為了「反緊縮」這個民粹思想而拉雜成軍,不在意傳統左右之分,因此「激進左翼聯盟」在選後便能毫不猶豫地,與極右翼民族主義政黨「獨立希臘人」合組政府。
希臘「激進左翼聯盟」政府上台後,將要面對與歐盟、歐洲央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三巨頭」的漫長談判,齊普拉斯提出的減債、取消緊縮主張能否獲接納,未見有十足把握。長遠而言,可能還要待激進左翼以至極右政黨在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國家掌握政權,才能儲備足夠籌碼,迫使德國讓步。(接下頁)
[NT:PAGE=$]
歐元區債務危機爆發5年以來,德國主導的救助方案一直惹人詬病:緊縮令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國民眾怨聲載道;德國等較富裕成員國民間則埋怨為何要為其他國家財政問題埋單。香港大學歐洲研究副教授兼課程主任奧爾(Stefan Auer)對香港《明報》稱,民粹主義過去5年在歐洲冒升,Syriza勝出將大振這些政黨的士氣,若它能迫使歐盟讓步,將大振西班牙「我們可以」等同道者的士氣,德國的民情變化亦值得注意。
民粹勢力把矛頭直指德國,希臘變天可能削弱德國在歐元區的影響力。德國是歐債危機後緊縮路線的中堅力量,但奧爾認為,德國只是「為勢所逼」,國內不少輿論認為歐盟其實一直並非德國主導,有意見更認為,歐洲央行2012年宣布計劃無限買債,其實已違背歐元成立時對德國的承諾。
2013年成立的反歐元政黨「德國新選項黨」(AfD)在當年德國大選中得票4.7%,未達晉身國會的5%門檻,但去年在歐洲議會選舉中贏得7席,更在德國地選中贏得議席。奧爾稱,德國正冒起的這股反精英情緒令總理默克爾對希臘不可能作出太多讓步。在這情况下,德國跟希臘的衝突在所難免。值得注意的是,Syriza仍然主張要留在歐元區,但希望改革歐盟。不過Syriza要求歐盟大幅撇債助希臘撇債,奧爾認為,Syriza與德國及歐盟存在難以拆解利益及觀點矛盾,「想像不到希臘可以繼續留在歐元區」。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在希臘大選結束後便指出,希臘要繼續得到財政支援,便要在原有援助框架下進行,意味着要繼續緊縮。奧爾稱,希臘民眾繼續受緊縮政策之苦,厭德情緒只會愈來愈高。
奧爾認為希臘脫離歐元區對雙方長遠來說都是好事,但短期必定導致政經震盪。這對德國亦是一個兩難局面,因為德國精英仍然希望保住歐洲,若希臘真的離開歐元區,會令他們尷尬。
那麼雙方妥協是否可能?奧爾相信,歐盟不會容許希臘撇債,但為避免全面衝突,其中一個妥協方案便是容許希臘再延遲支付債息,變相減輕其債務。他相信,就算歐盟作出這樣的讓步,有關條款亦會小心以免引起德國民間反彈。
一個左翼政黨橫掃希臘選舉,震動歐洲盟友,其黨魁更說國家面對抉擇「過去與未來、進步與退步、依賴與自主」。這番話聽上去像是希臘新總理齊普拉斯說的,其實不然,那是社會黨(PASOK)前黨魁安德烈亞斯‧帕潘德里歐(Andreas Papandreou)1981年初次上台執政時說的。
社會黨如今淪落到僅僅夠票在希臘國會分得議席,幾乎令人忘記它6年前才贏得大選上台(當時成為總理的正是安德烈亞斯的兒子喬治‧帕潘德里歐)。《金融時報》評論員巴伯(Tony Barber)指,安德烈亞斯上台曾令希臘政壇翻天覆地,他曾威脅退出北約和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前身),令歐洲資金對希臘可靠度生疑,與Syriza的情况同出一轍,但最終證明其實際行動比言論務實得多。
齊普拉斯會否走上「激進變溫和」之路值得關注。他接手的爛攤子比安德烈亞斯嚴峻得多,1981年希臘公共債務僅佔GDP的25%,如今卻高達177%,負債纍纍下不可能像當年社會黨般大灑金錢擴張公共項目。巴伯形容,齊氏過去3年的言論一時令人想起桀驁不馴的委內瑞拉左翼前總統查韋斯,一時令人想起像改革派多於激進左翼的巴西前總統盧拉,倘若齊氏選擇務實之路,希臘可避免重新捲入意識形態的紛爭,但Syriza內部的極左派系有可能成為他轉軚的障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