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峰會25國同意簽署加強財政統合 重振經濟仍是問題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德國總理梅克爾。(圖:維基百科)
歐盟領袖周一 (30 日) 舉行高峰會,會後所有 27 個成員國除了英國及捷克以外,其餘 25 國皆同意,將在 3 月份簽署德國力推的加強財政控制協議。這也使得德國總理梅克爾 (Angela Merkel) 在歐洲的政治領導地位更形鞏固。
這項協議,將對違反歐盟預算赤字上限的國家,施加幾乎自動啟動的制裁機制;同時還將要求各國法律,需尊崇預算平衡規則。其立意希望能防範因財政失序引發的歐債危機,不會在更多國家引爆。
各國領袖還同意,規模 5000 億歐元的常態性紓困基金 ESM (歐洲穩定機制),將提前一年在今年 7 月開始實施,確保援助成員國的資金充裕。但這項結果,依舊未回應外界主張擴大基金規模的呼聲。
歐洲央行 (ECB) 相當樂見財政協議達成,因該行長期以來要求各國遵守預算秩序。ECB 總裁德拉吉 (Mario Draghi) 表示,今日結果是邁向財政統合的第一步,「這一定能加強歐元區信心」。
不過目前看來,歐洲經濟似乎仍難擺脫財政緊縮造成的傷害,而重新邁步成長。理論上周一高峰會焦點,主要便放在如何重振經濟及創造就業;尤其在歐盟各國紛紛刪減支出並增稅,來應付債台高築問題同時。
歐盟領袖同意,為了再創經濟成長,將確保區內青年畢業後幾個月內,能有「品質不錯的就業機會、持續教育、實習機會或職訓」。而歐盟機構將提供資金,並放寬職業要求標準,來協助達成這些計畫。他們同時強調協助中小企業的重要性。
然而,各國對於財政緊縮幅度仍有歧見,加上希臘綿延多時的減債協商仍無結果,使得今日峰會結果,仍難針對歐債危機解除,釋出更樂觀訊息。
《路透社》指出,許多經濟學家便懷疑,如此嚴格控管歐盟成員國預算,是否為明智之舉。一些歐盟外交官員不諱言,這項財政統合協議只是政治舉動,以安撫德國選民對於一再紓困歐盟其他國家的憤怒,同時也試圖重振市場信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